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 景区门票降价难在哪儿?
2018-08-05 16:59:10 |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吴丽蓉
今年5月,井冈山景区因“一票制”的问题遭到游客连续投诉。业内人士表示,单纯的门票经济已不适应当下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视觉中国 供图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此举引广大游客点赞叫好。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公共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被认为加重了游客的旅游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景区分级体系以便科学定价,适当改变景区经营方式,使其回归公共资源景区的本质,达到最大的社会公益效果。
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
“兵马俑门票贵点还能接受,华清池看头不多感觉不值那个票价。”前不久去西安游玩的小张说,他觉得西安收门票的景区比较多,由于旅游预算有限,大雁塔、钟楼、碑林等景点他就没有买票进去游览,“在外面拍个照就行了”。
小张还在读研,他直言“后悔没有办个假学生证来”,要是有可以购买半价票的本科学生证,他和同伴就能省下几百元门票钱。
记者了解到,“办假学生证省门票钱”是许多在读研究生出门旅行时的选项。按照他们的说法,作为“低收入群体”,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难以负担。
事实上,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高的不只是这部分学生群体。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72.3%的游客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有媒体近日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调查,69.6%的受访者表示门票价格是自己外出旅游选目的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对于公共景区经营过度依赖卖门票的情况,58.4%的受访者认为这影响了游客的体验,50.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降低游客到景区旅游的意愿。
旅游专家王兴斌认为,门票价格高不高可以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与门票价格之比为标杆去考量,与国外著名景点门票价格大多在中等收入职工月收入的1%以下相比,我国著名景点门票价格大多在居民人均月收入的5%至7%,票价相对偏高。
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程行云说:“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明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应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
告别门票经济并不容易
实际上,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问题早就受到政府部门重视。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到,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
门票经济为何难以告别?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在门票价格高的背后,存在不合理的体制问题和更深层次的复杂利益链。
目前国内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定价类景区、政府指导价景区和市场定价景区。国有景区的管理经营也有三种类型:由政府派出机构管委会直接管理经营;由政府投资的地方国企经营;地方向社会招商引资,委托给国企或民企管理经营。
王兴斌认为,决定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有两大核心因素,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景区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基本建设和人力成本的财政支撑力度,二是市场对景区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强度。两者对门票价格的水平和走向起相互制衡作用。此外,景区门票收入分成、收取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企业赢利分成均是地方政府从景区得到的利益回报,而提高门票价格是景区增加收入最简便的办法。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强化,通过高价门票方式把景区支出转嫁到游客身上,导致国有景区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之间的失衡、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失衡。”王兴斌说。
也正因为全国数万家景区的情况复杂,不能“一刀切”,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旅游专家刘思敏认为:“此次主要针对‘重点国有景区’,而没有涉及所有景区,是比较慎重而科学的。”而“重点国有景区”主要集中在占用国有资源、在全国知名度比较高、拥有国家级招牌的政府定价类景区,例如九寨沟、张家界、黄山、故宫等。
建立景区分级体系
如何才能公平合理地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刘思敏认为,故宫一类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重点国有景区”直接降低票价即可,而对于目前占据绝对份额的地方政府建设、管理的“重点国有景区”来说,简单依靠行政命令降低门票价格则未必合适。
刘思敏建议,应对景区实行分类管理,将全国的景区分为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三种类型,以形成产权安排清晰、责任归属合理的科学景区门票价格机制。公益型景区如故宫、黄山等具有极大的社会公益价值,应免费或少收费;市场型景区如欢乐谷、迪士尼等依靠开发商投资创意,门票由市场定价;混合型景区如四川碧峰峡等同时依托国有资源和投资创意,可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旅游景区多头管理的问题,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责任也会有利于景区管理。刘思敏建议在科学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省立公园、城市公园“三级公益景区体系”。
也有观点认为,旅游减负不应只是门票降价,其他配套服务如缆车、索道等的价格也要有所管控。而在门票降价后,景区要转变经营方式,开辟其他增收的办法,例如故宫文创产品收入已与门票收入大致相当。王兴斌提到,在景区门票降价后,地方政府也应实行相应的补偿机制,例如取消或降低对景区各项指标的要求,为景区减负。
杭州西湖景区于2002年取消门票,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随之带来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大幅增长,也带动了杭州的经济发展。这是取消门票后旅游收入反而增加的成功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促使这些景区回归其公益属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强说,此举有利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此举引广大游客点赞叫好。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公共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被认为加重了游客的旅游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景区分级体系以便科学定价,适当改变景区经营方式,使其回归公共资源景区的本质,达到最大的社会公益效果。
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
“兵马俑门票贵点还能接受,华清池看头不多感觉不值那个票价。”前不久去西安游玩的小张说,他觉得西安收门票的景区比较多,由于旅游预算有限,大雁塔、钟楼、碑林等景点他就没有买票进去游览,“在外面拍个照就行了”。
小张还在读研,他直言“后悔没有办个假学生证来”,要是有可以购买半价票的本科学生证,他和同伴就能省下几百元门票钱。
记者了解到,“办假学生证省门票钱”是许多在读研究生出门旅行时的选项。按照他们的说法,作为“低收入群体”,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偏高难以负担。
事实上,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高的不只是这部分学生群体。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72.3%的游客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有媒体近日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调查,69.6%的受访者表示门票价格是自己外出旅游选目的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对于公共景区经营过度依赖卖门票的情况,58.4%的受访者认为这影响了游客的体验,50.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降低游客到景区旅游的意愿。
旅游专家王兴斌认为,门票价格高不高可以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与门票价格之比为标杆去考量,与国外著名景点门票价格大多在中等收入职工月收入的1%以下相比,我国著名景点门票价格大多在居民人均月收入的5%至7%,票价相对偏高。
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程行云说:“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明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应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
告别门票经济并不容易
实际上,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问题早就受到政府部门重视。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到,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
门票经济为何难以告别?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在门票价格高的背后,存在不合理的体制问题和更深层次的复杂利益链。
目前国内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定价类景区、政府指导价景区和市场定价景区。国有景区的管理经营也有三种类型:由政府派出机构管委会直接管理经营;由政府投资的地方国企经营;地方向社会招商引资,委托给国企或民企管理经营。
王兴斌认为,决定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有两大核心因素,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景区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基本建设和人力成本的财政支撑力度,二是市场对景区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强度。两者对门票价格的水平和走向起相互制衡作用。此外,景区门票收入分成、收取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企业赢利分成均是地方政府从景区得到的利益回报,而提高门票价格是景区增加收入最简便的办法。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强化,通过高价门票方式把景区支出转嫁到游客身上,导致国有景区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之间的失衡、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失衡。”王兴斌说。
也正因为全国数万家景区的情况复杂,不能“一刀切”,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旅游专家刘思敏认为:“此次主要针对‘重点国有景区’,而没有涉及所有景区,是比较慎重而科学的。”而“重点国有景区”主要集中在占用国有资源、在全国知名度比较高、拥有国家级招牌的政府定价类景区,例如九寨沟、张家界、黄山、故宫等。
建立景区分级体系
如何才能公平合理地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刘思敏认为,故宫一类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重点国有景区”直接降低票价即可,而对于目前占据绝对份额的地方政府建设、管理的“重点国有景区”来说,简单依靠行政命令降低门票价格则未必合适。
刘思敏建议,应对景区实行分类管理,将全国的景区分为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三种类型,以形成产权安排清晰、责任归属合理的科学景区门票价格机制。公益型景区如故宫、黄山等具有极大的社会公益价值,应免费或少收费;市场型景区如欢乐谷、迪士尼等依靠开发商投资创意,门票由市场定价;混合型景区如四川碧峰峡等同时依托国有资源和投资创意,可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旅游景区多头管理的问题,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责任也会有利于景区管理。刘思敏建议在科学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省立公园、城市公园“三级公益景区体系”。
也有观点认为,旅游减负不应只是门票降价,其他配套服务如缆车、索道等的价格也要有所管控。而在门票降价后,景区要转变经营方式,开辟其他增收的办法,例如故宫文创产品收入已与门票收入大致相当。王兴斌提到,在景区门票降价后,地方政府也应实行相应的补偿机制,例如取消或降低对景区各项指标的要求,为景区减负。
杭州西湖景区于2002年取消门票,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随之带来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大幅增长,也带动了杭州的经济发展。这是取消门票后旅游收入反而增加的成功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促使这些景区回归其公益属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强说,此举有利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韩绪光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