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记忆
2018-07-11 09:56: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懿
老屋要按“拆三房”政策拆除。十四岁之前我一直住在老屋。
老屋有两间,东西两进各一间,都是四五米宽十米左右长的长方形大屋。我们把东头一进叫下间里,西头一进叫上间里。下间里有猪栏、鸡窝、牛棚和仓库;上间里住人,一屋兼了卧室餐厅客厅厨房多种功能。两进之间的空地也是四五米宽,称之为檐下。
记忆中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大弟住老屋,上间里东北角摆一张架子床,乡间称之为凉床。凉床四季挂床帐,夏天是纱蚊帐,其他三季是棉布帐。四季有帐是因为没有多余的房间,换衣服是在床里,帐钩一放床帐就围出临时性的私密空间。奶奶带我睡床西头,爷爷带大弟睡床东头,四个人把床挤的满满当当。
夏天放帐钩之前,奶奶会用把水稻秸秆紧紧扎成直径二三十公分的圆柱,称之为烟把。在檐下点燃烟把,扇灭明火焚烟把,用来驱赶蚊虫。再把门打开让风对流,临睡前用大蒲扇在蚊帐中四处狂扇,待蚊帐中的蚊虫驱赶殆尽时迅速放下帐钩。晴朗的夏夜,我喜欢去菜地前的沟渠旁抓萤火虫,装在止咳糖浆的棕色玻璃瓶里或者透明的锦江酒酒瓶里。满瓶的萤火虫抓回家后,放在床边的柜子上,和着斜对面黑白电视机的光一闪一闪。小时候为了省电,晚饭之后都是关灯看电视的。两集电视剧看完就要睡觉了,把瓶子里的萤火虫都放入蚊帐中,我和大弟看着忽明忽暗的萤火虫央着奶奶讲故事猜谜语。记忆中奶奶讲的都是戏里的故事,讲了无数次牛郎织女。谜语中有个谜面是“墙上两坛酒,越吃越有”,谜底是“妈妈的奶”。
夏天四个人一床挤的热,冬天很暖和。除了人多,还有秸秆的功劳。秋天晚稻收割之后,会在田里把秸秆一把把在尾部捆扎,根部摊开,像一顶顶小型帐篷,经过几个日头的暴晒干燥之后挑回家放入下间里的楼板和屋顶形成的仓库里。挑秸秆简称挑秆,我喜欢和爷爷一起,因为他每捆里会少给我放一把,让我挑的轻松些。爷爷捆的秆,我可以一口气从田间挑到一里之外的板车旁;妈妈捆的,中途我要换肩,有时候还要换两肩。这些秸秆会成为牛的草料、灶下的燃料和冬日床上的暖料。把秸秆细细梳理,去除软塌杂乱的部分,只留下最中心笔直的那根芯,铡掉尾部和根部成均匀的一尺有余两尺不足的长度,再在太阳下暴晒几日。冬天铺床,是在床架上依次铺上木床板、厚厚一层干净新秸秆、自家种的棉花做的棉被、床单。遇到太阳好的日子,把秸秆和棉被都晒了,床单洗了用米汤浆了再晒,晚上睡在新铺的床上,清香温暖。
如果说上间里记忆最深的是凉床,那下间里最难忘记的就是猪栏了。猪和牛是重要财产,放牛在我们家是爷爷和男孩子的活儿,养猪则是妈妈和我的活儿。忘记了几岁开始挎着菜篮子打猪草、掐红薯藤当猪食;早上妈妈烧饭下地,我洗衣服和剁猪草煮猪潲;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马上拎着潲桶喂猪。我家和老屋隔着一座祠堂,大一点的时候,我回自己家吃饭,但是晚上依然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屋。冬天天黑的早,穿过漆黑的祠堂到老屋下间里喂猪是件很让我害怕的活儿,我总是提溜着潲桶在祠堂飞奔而过,荡出来的猪潲经常弄脏身上。
我特别讨厌下间里的猪栏,喂猪是个日复一日无止境的活儿。过年杀猪,除了过个油水足的年;还要靠卖猪肉的钱凑元宵之后开学的学费。猪多睡才能长膘,所以夏天除了喂猪,还要洗猪栏,尽量保持猪栏的干净卫生清凉,让猪安睡。洗猪栏一般是大人的活儿,待到我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是我和弟弟的活儿了。我们从五六十米远的池塘一桶桶抬水到猪栏旁,用竹筒浇到猪栏里和猪身上,之后再用竹筒从猪栏旁的猪尿窝把污水舀到水桶里,抬到下间里东头的柚子树下倒掉。洗完猪栏后,浑身是汗,一身猪味。
生活条件好转之后,爷爷奶奶搬到了我家一墙之隔的瓦房,老屋上间里就不住人了。随着爷爷年级增大,不养牛了;我和弟弟都工作后,也不养猪和鸡了,下间里也锁起来了。总以为老屋多年不住人没用了,也的确不怎么去老屋。新祠堂建成后,有时候带娃在宽敞明亮的祠堂里玩,会不由自主地从祠堂侧门看看老屋。爸爸昨天电话说拆到老屋边了,这两天就要拆了。挂掉电话就回了家,今天一早又匆匆忙忙回乡下了。老屋的确没用了,拆出了的木料门板之类很多都朽了。
老屋不住人了,老屋拆了,老屋住到我心里去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
老屋有两间,东西两进各一间,都是四五米宽十米左右长的长方形大屋。我们把东头一进叫下间里,西头一进叫上间里。下间里有猪栏、鸡窝、牛棚和仓库;上间里住人,一屋兼了卧室餐厅客厅厨房多种功能。两进之间的空地也是四五米宽,称之为檐下。
记忆中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大弟住老屋,上间里东北角摆一张架子床,乡间称之为凉床。凉床四季挂床帐,夏天是纱蚊帐,其他三季是棉布帐。四季有帐是因为没有多余的房间,换衣服是在床里,帐钩一放床帐就围出临时性的私密空间。奶奶带我睡床西头,爷爷带大弟睡床东头,四个人把床挤的满满当当。
夏天放帐钩之前,奶奶会用把水稻秸秆紧紧扎成直径二三十公分的圆柱,称之为烟把。在檐下点燃烟把,扇灭明火焚烟把,用来驱赶蚊虫。再把门打开让风对流,临睡前用大蒲扇在蚊帐中四处狂扇,待蚊帐中的蚊虫驱赶殆尽时迅速放下帐钩。晴朗的夏夜,我喜欢去菜地前的沟渠旁抓萤火虫,装在止咳糖浆的棕色玻璃瓶里或者透明的锦江酒酒瓶里。满瓶的萤火虫抓回家后,放在床边的柜子上,和着斜对面黑白电视机的光一闪一闪。小时候为了省电,晚饭之后都是关灯看电视的。两集电视剧看完就要睡觉了,把瓶子里的萤火虫都放入蚊帐中,我和大弟看着忽明忽暗的萤火虫央着奶奶讲故事猜谜语。记忆中奶奶讲的都是戏里的故事,讲了无数次牛郎织女。谜语中有个谜面是“墙上两坛酒,越吃越有”,谜底是“妈妈的奶”。
夏天四个人一床挤的热,冬天很暖和。除了人多,还有秸秆的功劳。秋天晚稻收割之后,会在田里把秸秆一把把在尾部捆扎,根部摊开,像一顶顶小型帐篷,经过几个日头的暴晒干燥之后挑回家放入下间里的楼板和屋顶形成的仓库里。挑秸秆简称挑秆,我喜欢和爷爷一起,因为他每捆里会少给我放一把,让我挑的轻松些。爷爷捆的秆,我可以一口气从田间挑到一里之外的板车旁;妈妈捆的,中途我要换肩,有时候还要换两肩。这些秸秆会成为牛的草料、灶下的燃料和冬日床上的暖料。把秸秆细细梳理,去除软塌杂乱的部分,只留下最中心笔直的那根芯,铡掉尾部和根部成均匀的一尺有余两尺不足的长度,再在太阳下暴晒几日。冬天铺床,是在床架上依次铺上木床板、厚厚一层干净新秸秆、自家种的棉花做的棉被、床单。遇到太阳好的日子,把秸秆和棉被都晒了,床单洗了用米汤浆了再晒,晚上睡在新铺的床上,清香温暖。
如果说上间里记忆最深的是凉床,那下间里最难忘记的就是猪栏了。猪和牛是重要财产,放牛在我们家是爷爷和男孩子的活儿,养猪则是妈妈和我的活儿。忘记了几岁开始挎着菜篮子打猪草、掐红薯藤当猪食;早上妈妈烧饭下地,我洗衣服和剁猪草煮猪潲;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马上拎着潲桶喂猪。我家和老屋隔着一座祠堂,大一点的时候,我回自己家吃饭,但是晚上依然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屋。冬天天黑的早,穿过漆黑的祠堂到老屋下间里喂猪是件很让我害怕的活儿,我总是提溜着潲桶在祠堂飞奔而过,荡出来的猪潲经常弄脏身上。
我特别讨厌下间里的猪栏,喂猪是个日复一日无止境的活儿。过年杀猪,除了过个油水足的年;还要靠卖猪肉的钱凑元宵之后开学的学费。猪多睡才能长膘,所以夏天除了喂猪,还要洗猪栏,尽量保持猪栏的干净卫生清凉,让猪安睡。洗猪栏一般是大人的活儿,待到我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是我和弟弟的活儿了。我们从五六十米远的池塘一桶桶抬水到猪栏旁,用竹筒浇到猪栏里和猪身上,之后再用竹筒从猪栏旁的猪尿窝把污水舀到水桶里,抬到下间里东头的柚子树下倒掉。洗完猪栏后,浑身是汗,一身猪味。
生活条件好转之后,爷爷奶奶搬到了我家一墙之隔的瓦房,老屋上间里就不住人了。随着爷爷年级增大,不养牛了;我和弟弟都工作后,也不养猪和鸡了,下间里也锁起来了。总以为老屋多年不住人没用了,也的确不怎么去老屋。新祠堂建成后,有时候带娃在宽敞明亮的祠堂里玩,会不由自主地从祠堂侧门看看老屋。爸爸昨天电话说拆到老屋边了,这两天就要拆了。挂掉电话就回了家,今天一早又匆匆忙忙回乡下了。老屋的确没用了,拆出了的木料门板之类很多都朽了。
老屋不住人了,老屋拆了,老屋住到我心里去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