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习近平守护“城市之魂”
2018-06-22 22:52:0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辛识平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今天,当人们漫步在厦门鼓浪屿,海天风光与历史建筑相映成趣,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令人沉醉。
时针拨回到30多年前。当时,作为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的八卦楼,屋顶霉迹斑斑,楼板嘎吱作响,这座兴建于1907年的建筑,可谓“风雨飘摇”。修复老楼,经费问题最伤脑筋。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得知情况后,当即决定拨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习近平的目光,看得更广更远。他领导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鼓浪屿视为“国之瑰宝”来建设和保护。谋划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他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海上花园”风貌,实现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
由保护一栋楼,到珍视一个岛,再到建设一座城,习近平的“厦门实践”,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实际上,这是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实践。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就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申请专款修缮古建;在浙江,他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原则。
城市文脉为何如此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截至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有探索与经验,也有深刻教训。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拆掉大量真遗存,建了不少假古董,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造成文脉的断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使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导致“千城一面”等现象。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百姓文化生活,融入文明交流互鉴,会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特色,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光芒。
2018年春天出台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谋划千年大计,筑造未来之城,从燕赵大地眺望神州,新时代的中国城市正在成长,一幅幅崭新画卷激荡着坚定的时代之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时针拨回到30多年前。当时,作为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的八卦楼,屋顶霉迹斑斑,楼板嘎吱作响,这座兴建于1907年的建筑,可谓“风雨飘摇”。修复老楼,经费问题最伤脑筋。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得知情况后,当即决定拨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习近平的目光,看得更广更远。他领导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鼓浪屿视为“国之瑰宝”来建设和保护。谋划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他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海上花园”风貌,实现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
由保护一栋楼,到珍视一个岛,再到建设一座城,习近平的“厦门实践”,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实际上,这是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实践。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就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申请专款修缮古建;在浙江,他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原则。
城市文脉为何如此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截至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有探索与经验,也有深刻教训。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拆掉大量真遗存,建了不少假古董,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造成文脉的断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使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导致“千城一面”等现象。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百姓文化生活,融入文明交流互鉴,会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特色,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光芒。
2018年春天出台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谋划千年大计,筑造未来之城,从燕赵大地眺望神州,新时代的中国城市正在成长,一幅幅崭新画卷激荡着坚定的时代之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