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四川佳山上的脱贫奔康之路
2018-05-08 09:46:15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牛夏来
  5月7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从汶川县城出发,大约行驶了50分钟后来到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佳山脚下。然后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攀爬到海拔约2000多米的半山腰就到了本次的目的地——理县桃坪镇佳山村。

  佳山村是羌族聚居村,海拔2000——3000米,那儿的父老乡亲勤劳、踏实,祖祖辈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塌了老百姓的旧屋,但震来了五湖四海的援手,更带来了外界日新月异的知识。同时,也刷新了老百姓对新时期发展的认识……

  据村支部书记王朝运介绍,震前的佳山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收成也只够一家人解决温饱问题。震后,在政府的引领下,在湖南省的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佳山村完成了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过科学调研在2000余亩的土地上种上了甜樱桃,青红李子和红富士苹果。由于佳山的土壤中含有独特的富硒元素,加之半阴半阳的日照气候,出产的水果清脆爽口,汁多味美,很受旅游者的喜爱。

  记者还了解到,为提高佳山水果知名度,村里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并印制销售联络卡,到成都的一些水果市场及地铁、公交上发放。再加上村里组织村民学会用微信、QQ等平台宣传推广自家农产品,效果很明显,村民的年纯收入从震前的1.5千元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1.2万元以上,整整提高了十倍。

  张英是省文联派驻佳山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帮扶单位省文联深入该村调研后,与村两委共同制定脱贫规划,提出了依托位于佳山村山脚下的桃坪羌寨旅游景区,打造“花果山村、艺术乡村”的发展思路。现在“花果山村”基本打造完成,实现了水果产业的增产增收,下一步就是进行“艺术乡村”建设。首先要在公路沿线的农房外墙上画壁画,内容涉及家乡的历史传说、从贫到富的奋斗史等,然后在“水果山村”的基础上打造“乡村艺术基地”,吸引众多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学生到这里来写生、采风、创作。这样就能带动社会消费力量进入乡村,让传统的销售提档升级,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运输成本和不必要的损耗。

  马永彪,土生土长的佳山人,也是跟随改革发展路子的致富人。地震后在政府的引导下,他选择种植甜樱桃。看着手里小小的树苗,对未来,有期许,也有怀疑。这个羌族男人,用最温暖的柔情小心呵护着手里的甜樱桃苗,为她滴灌,为她施肥,看着她慢慢长大,日渐茁壮,心里也种下了希望。丰收的第一年,马永彪就卖了好价钱。这下,更加坚定了他产业调整的决定。他把地里的蔬菜都铲了,种上了青红脆李、红富士冰糖心。为了经营好这些致富果树,马永彪带着家人修建了微水池,主要用于果树的灌溉。如今,10亩多的土地上种满了青红脆李、甜樱桃和红富士苹果。

  马永彪告诉我们,去年,青红翠李卖了6万多,甜樱桃卖了8000多,就连初挂果的红富士苹果也收入近万元。如果自己管理细致,3年内,自己的红富士将年产2万斤左右,产值将达到8万元。那么,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冰糖心,将我们的好日子甜到心里。现在他们一家五口人不仅住进了180多平米的平房里,而且每年都会出远门去旅游散心。

  当然,有了致富路,马永彪也没忘感党恩。这位有着15年党龄的羌族汉子一直没忘记当初帮助恢复重建的湖南人民,更没忘记带领自己走上富裕路的共产党。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马永彪自愿加入到佳山村党员科技服务队,义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帮扶。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今,佳山村有更多的致富能人“马永彪”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奋力推动着佳山村的脱贫奔康路!
责任编辑:李科元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