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让患者就医更便利
2018-05-04 09:54:4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杜燕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5月3日发布《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包括开展院容院貌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导医导诊服务、增加一批便民服务设施等近20项措施,改善民众看病就医感受。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潘苏彦今天介绍,《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继2017年北京市属医院多项改善医疗服务举措获患者良好口碑后进一步推出的系列改善服务举措,有的举措是新提出的,有的举措是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其目的是通过持续改善服务流程、创新便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其各项措施将在2018年期间逐项落地实施。
举措1:“让医院环境更美更舒适”——开展院容院貌专项整治行动
因年代久远,北京市属医院存在设施陈旧、墙皮剥脱、天花板漏水、导医标识不清晰等问题,今年,各医院将通过清洁墙壁,清除污渍、广告以及各类“膏药贴”,清理“断头标识线”,整治瓷砖脱落、天花板墙皮渗水等,为患者和职工提供干净、整洁、舒心的环境。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2:导医导诊服务让患者不再“找不到北”——规范导医导诊服务
针对医院导引功能不精确、导医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院内推行电子导航、图形导航服务等多种导医模式,并在门诊大厅安排导诊员,统一穿着“黄马甲”,强化礼貌用语,让患者就诊不再“找不到北”。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3:“小细节让服务更贴心”——增加一批便民服务设施
针对患者就诊过程中反映的衣物存放、手机充电、轮椅使用以及药品整理不便等问题,在门诊区域或有条件的治疗检查科室增设储物柜和挂衣钩,方便患者就诊检查时使用;在门诊区域增设移动共享充电宝和电热水器等便民设施,并完备布局和配置,满足患者及家属充电、饮水需求;为患者提供较为充足的轮椅借用服务,保证患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轮椅;在药房附近设置药品整理台,便于患者整理药品。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4:在医院也能吃出美味——提高膳食质量
针对门诊患者及家属就餐不便等问题,在门诊增设餐饮售卖窗口、自动售卖机、流动餐饮售卖车或便利店,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用餐需求;针对住院患者餐饮种类单一等问题,丰富住院患者膳食,推出一批营养均衡、口味丰富、具有地方口味的特色餐饮,让住院患者不仅吃出健康,还要吃的满意。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5:“指尖上的医院”功能更强大——拓展“京医通”服务功能
针对患者就诊期间程序复杂、反复排队奔波等问题,通过开展京医通服务平台的移动端就诊信息查询、化验检查结果信息推送和自助打印功能,让患者“少跑腿”。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6:候诊让您更少等待——优化门诊候诊服务,精确预约到30分钟
针对医院候诊秩序混乱等问题,将预约挂号服务的建议候诊时间段由1小时精确到30分钟内,并在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让患者明明白白候诊。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7:急诊预缴费减少反复排队——提供急诊预缴费服务
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时反复缴费等问题,向急诊患者(特别是急诊留观患者)提供急诊预交金服务,患者可选择先缴纳急诊预交金、离院统一结算的方式,减少患者往返排队缴费。
举措8:急诊留观区配套设施让患者家属“更省心”——提供急诊留观区域标准化生活用品
针对急诊患者需自带被褥及陪护椅、床上用品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为急诊留观患者提供可卧式陪护椅、床上用品、热水器以及轮椅等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更省心”。
举措9:全方位关爱老年人——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护理评估和出院健康指导
针对老年人多发跌倒、坠床风险高等问题,在所有病区开展老年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综合评估,入院时为老年患者评估高风险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出院时向出院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居家护理建议,全方位关爱老年人。
举措10:处方也有了“身份证”——处方印制的二维码
针对患者获得用药知识不专业不便捷等问题,在处方上设置二维码,患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个性化、快捷的贴身用药指导,让患者服药“更放心”。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1:推出疑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和专病中西医联合门诊
针对市属医院疑难重症患者众多、患者个性化性诊疗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开展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多学科门诊服务,并在设有中医科的市属医院组织中西医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举措12:专病专症门诊更“专”更“细”——细化专病专症门诊
针对门诊专科或专业名称不够通俗易懂、患者挂不准号等问题,进一步细化专病专症门诊,增加专病专症门诊数量,让患者“按症索医”“按病索医”,挂号不再“蒙圈”。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3:专科护理提疗效——专科护理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项目
针对专科护理服务种类不足、患者需求大但知晓率低等问题,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内容,加大对“伤口造口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等需求较多的护理门诊宣传力度,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4:日间服务让您省心省钱——推广日间服务
针对目前开设日间服务的医院范围、种类及流程方面仍有不足,扩大日间手术覆盖病种,增加非手术类日间病房服务,比如日间化疗病房,让患者“住院短”“少花钱”。
举措15:让疑难病患者都能看上大专家——推出第四批知名专家团队
延续既往前三批70个知名专家团队层级诊疗服务模式的经验,继续扩大知名专家团队数量,累计达到90个团队,使疑难重症患者能看上“大专家”。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6:远程医疗服务让疑难重症患者看病更方便
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覆盖面不足、服务能力缺乏的问题,继续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开通疑难重症转诊绿色通道,让患者在家门口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潘苏彦今天介绍,《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继2017年北京市属医院多项改善医疗服务举措获患者良好口碑后进一步推出的系列改善服务举措,有的举措是新提出的,有的举措是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其目的是通过持续改善服务流程、创新便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其各项措施将在2018年期间逐项落地实施。
举措1:“让医院环境更美更舒适”——开展院容院貌专项整治行动
因年代久远,北京市属医院存在设施陈旧、墙皮剥脱、天花板漏水、导医标识不清晰等问题,今年,各医院将通过清洁墙壁,清除污渍、广告以及各类“膏药贴”,清理“断头标识线”,整治瓷砖脱落、天花板墙皮渗水等,为患者和职工提供干净、整洁、舒心的环境。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2:导医导诊服务让患者不再“找不到北”——规范导医导诊服务
针对医院导引功能不精确、导医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院内推行电子导航、图形导航服务等多种导医模式,并在门诊大厅安排导诊员,统一穿着“黄马甲”,强化礼貌用语,让患者就诊不再“找不到北”。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3:“小细节让服务更贴心”——增加一批便民服务设施
针对患者就诊过程中反映的衣物存放、手机充电、轮椅使用以及药品整理不便等问题,在门诊区域或有条件的治疗检查科室增设储物柜和挂衣钩,方便患者就诊检查时使用;在门诊区域增设移动共享充电宝和电热水器等便民设施,并完备布局和配置,满足患者及家属充电、饮水需求;为患者提供较为充足的轮椅借用服务,保证患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轮椅;在药房附近设置药品整理台,便于患者整理药品。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4:在医院也能吃出美味——提高膳食质量
针对门诊患者及家属就餐不便等问题,在门诊增设餐饮售卖窗口、自动售卖机、流动餐饮售卖车或便利店,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用餐需求;针对住院患者餐饮种类单一等问题,丰富住院患者膳食,推出一批营养均衡、口味丰富、具有地方口味的特色餐饮,让住院患者不仅吃出健康,还要吃的满意。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5:“指尖上的医院”功能更强大——拓展“京医通”服务功能
针对患者就诊期间程序复杂、反复排队奔波等问题,通过开展京医通服务平台的移动端就诊信息查询、化验检查结果信息推送和自助打印功能,让患者“少跑腿”。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6:候诊让您更少等待——优化门诊候诊服务,精确预约到30分钟
针对医院候诊秩序混乱等问题,将预约挂号服务的建议候诊时间段由1小时精确到30分钟内,并在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让患者明明白白候诊。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7:急诊预缴费减少反复排队——提供急诊预缴费服务
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时反复缴费等问题,向急诊患者(特别是急诊留观患者)提供急诊预交金服务,患者可选择先缴纳急诊预交金、离院统一结算的方式,减少患者往返排队缴费。
举措8:急诊留观区配套设施让患者家属“更省心”——提供急诊留观区域标准化生活用品
针对急诊患者需自带被褥及陪护椅、床上用品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为急诊留观患者提供可卧式陪护椅、床上用品、热水器以及轮椅等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更省心”。
举措9:全方位关爱老年人——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护理评估和出院健康指导
针对老年人多发跌倒、坠床风险高等问题,在所有病区开展老年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综合评估,入院时为老年患者评估高风险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出院时向出院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居家护理建议,全方位关爱老年人。
举措10:处方也有了“身份证”——处方印制的二维码
针对患者获得用药知识不专业不便捷等问题,在处方上设置二维码,患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个性化、快捷的贴身用药指导,让患者服药“更放心”。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1:推出疑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和专病中西医联合门诊
针对市属医院疑难重症患者众多、患者个性化性诊疗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开展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多学科门诊服务,并在设有中医科的市属医院组织中西医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举措12:专病专症门诊更“专”更“细”——细化专病专症门诊
针对门诊专科或专业名称不够通俗易懂、患者挂不准号等问题,进一步细化专病专症门诊,增加专病专症门诊数量,让患者“按症索医”“按病索医”,挂号不再“蒙圈”。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3:专科护理提疗效——专科护理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项目
针对专科护理服务种类不足、患者需求大但知晓率低等问题,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内容,加大对“伤口造口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等需求较多的护理门诊宣传力度,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4:日间服务让您省心省钱——推广日间服务
针对目前开设日间服务的医院范围、种类及流程方面仍有不足,扩大日间手术覆盖病种,增加非手术类日间病房服务,比如日间化疗病房,让患者“住院短”“少花钱”。
举措15:让疑难病患者都能看上大专家——推出第四批知名专家团队
延续既往前三批70个知名专家团队层级诊疗服务模式的经验,继续扩大知名专家团队数量,累计达到90个团队,使疑难重症患者能看上“大专家”。该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举措16:远程医疗服务让疑难重症患者看病更方便
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覆盖面不足、服务能力缺乏的问题,继续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开通疑难重症转诊绿色通道,让患者在家门口能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
责任编辑:李科元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