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雄 法魂永不朽
—追忆2017年以来离世的法院干警
2018-04-04 20:50:19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刘婧
又是清明,北京,一场春雨不期而至。
寒食细雨萧萧落,或有追思到天涯。又是一个追思与缅怀的时节,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法院人的离世令人唏嘘惋叹。他们有的是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勇做改革先锋,为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机关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是司法事业的实干家,扎根审执一线,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执法办案上;有的是清正廉洁的执法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始终把公平公正的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逝者已矣,他们的一言一行,如风常拂,激励着法律人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不忘初心,他们是忠诚担当的法律人,把司法审判事业当做自己的全部
2017年10月17日下午,在合议到当天第十个案件时,方金刚突然从座椅上倒下去了。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他参加工作30年,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成长为一名高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巡回法庭主审法官,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热爱的司法事业。
方金刚对待工作敢于较真,精益求精;对待问题敢于碰硬,探究到底;对待同事热情率真,不虚不假。每次有改革文件或调研报告初稿拿到会议上讨论,他提意见从来不留情面,往往直指要害;在合议案件时,他敢于表达意见,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常常为了某个司法依据或是某条判决表述方式据理力争;在从事涉外判例翻译时,哪怕是对一个标点符号的疑惑,他都要查阅资料、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忠诚与担当。
“公虽身死,凛凛犹生”。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法官助理叶阳发文追思方金刚同志,“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金刚不坏’,指引我们不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每一位法官的使命,也是他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忠于使命,敢于担当,是新时代赋予法官崇高而伟大的使命职责。王锋永,也是这样一位忠诚担当的法官。
王锋永办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2017年他承办案件27件,带助理办案15件,翻阅了700多本卷宗,撰写66万字报告,位居全庭第一名,被誉为刑事审判工作的“拼命三郎”。
工作中,王锋永始终要求自己经办的每一起案件在事实证据上都要做到“360度无死角”。担任审判长以来,他坚持对合议庭所有案件每页卷宗都要翻阅,不放过案卷中每一处有文字内容的部分。合议庭成员经常发现,大到审查报告中与卷宗证据有矛盾的地方,小到审查报告中标注页码的错误,他都会修改。同事们总是说:“跟锋永一起合议案件,心里特别踏实。”
2018年1月9日,这位公平正义的忠实捍卫者,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热爱的司法审判事业,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坚守,靠的是坚定的法治信仰,是公正司法的使命担当。
忠诚、担当,四个字,千钧重。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说:“法官是化解社会纠纷和守卫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面对巨大的办案压力、繁重的改革任务,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以青春守护正义,用生命托起社会安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生动感人的法治赞歌。他们是法官的骄傲、司法的脊梁、时代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法律人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奋勇前行。”
方金刚、王锋永,他们用生命认认真真地描绘着“忠诚、担当”四个字,谱写法院人坚守的初心,闪耀的精神在高贵的灵魂上熠熠生辉。
扎根基层,他们是公正为民的服务者,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宋砦村党总支书记 宋丰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法院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司法需求,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努力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李志强就是这样一位心怀人民的法官,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心中,扎根基层,将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得极致、做得真切。
1981年2月,李志强参加工作,到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书记员。“如何处理好司法审判的各种纠纷?”他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他得出,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群众”,才能更好的维护群众的利益。1990年12月,作为年轻优秀干部,李志强被选调至乡镇工作,这一去就是7年,奓山街、张湾街、柏林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使他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联。2015年,法院组建4个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辖区4个重点村开展扶贫,李志强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帮扶下,同心垸村纳入帮扶对象33户共101人,2015年有4户12人脱贫,2016年有3户10人脱贫,2017年预脱贫13户34人;在他扶贫的两年间,该村也从原来的经济亏损村扭亏为盈,村集体经济累计结余40余万元。
2017年3月3日,李志强早早来到法院,抓紧时间处理完手中事务,同往常一样换上他的布马甲、背上小挎包准备出门,迎面碰到他的书记员张明敏。“又要去扶贫了?”小张问到。“是的,我去走访贫困户,你赶紧把新收案件送达的事给办了,注意要悉心听取群众诉求,做好笔录,我回来要看。”“嗯,您早去早回。”可是令张明敏没有想到的是,李志强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不长的一生彰显了一位法官拳拳的为民情怀,践行了一名普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2017年全国不断曝出法官英年早逝、倒在审判岗位和执行途中的消息,令人扼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王长林呼吁,希望全社会更加尊重和爱护法官队伍,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稳定队伍,留住人才,保持基层法官队伍稳定。
克己奉公,他们是干净廉洁的司法者,永葆人民法官清正本色
作风无小事,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对法官而言,优良作风是其公正司法的最基本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剡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人民法院要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也表示,每一名法官都应本着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司法,排除不当干预,实行有错必纠,让每一个案件都实现公平正义,最大程度提高司法权威。
始终把“清正”二字作为最重要的事,是林朝晖用一生践行的诺言。和法律打交道的32年里,他对同事有求必应,可家人却说他“六亲不认”。当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长10多年来,林朝晖从未给家人谋过私利。2016年,他的母亲被车撞了,案子在他分管的交通巡回法庭调解。事故处理后,母亲作为行人,也承担一部分责任,自行负担部分医药费。有亲戚知道后责怪林朝晖为啥“一声不吭”,只有妻子郑慧知道,这事他压根没跟任何同事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推开林朝晖办公室的门,一把掉了漆的椅子摆在桌前。同事说给他换把新椅子,林朝晖说,坐习惯了,不用。他购买的第一辆车是破旧的二手普桑,15年前在老城区买的老房子,一直没有重新装修,客厅没有空调,只有两个破旧的电风扇。林朝晖离世后,到他家探望的同事目睹后说:“真没想到林副院长生活得这样朴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对自己当好一个法官的要求,让林朝晖在自己心里放了一杆秤,凡事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孰可为孰不可为,他一身正气,把这杆秤端得不偏不倚。把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司法事业,他将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了法徽上。
传承是最好的祭奠。一个个好法官走了,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一座金山,令后人受益无穷。
前辈化作丰碑,激励后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奋勇前行;思想化作细雨,润泽后人心田,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司法使命的担当牢牢扎根于思想里、扎根于骨子里,在波澜壮阔的法治征程中高歌猛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年华,不辜负法官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寒食细雨萧萧落,或有追思到天涯。又是一个追思与缅怀的时节,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法院人的离世令人唏嘘惋叹。他们有的是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勇做改革先锋,为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机关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是司法事业的实干家,扎根审执一线,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执法办案上;有的是清正廉洁的执法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始终把公平公正的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逝者已矣,他们的一言一行,如风常拂,激励着法律人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不忘初心,他们是忠诚担当的法律人,把司法审判事业当做自己的全部
2017年10月17日下午,在合议到当天第十个案件时,方金刚突然从座椅上倒下去了。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他参加工作30年,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成长为一名高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巡回法庭主审法官,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热爱的司法事业。
方金刚对待工作敢于较真,精益求精;对待问题敢于碰硬,探究到底;对待同事热情率真,不虚不假。每次有改革文件或调研报告初稿拿到会议上讨论,他提意见从来不留情面,往往直指要害;在合议案件时,他敢于表达意见,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常常为了某个司法依据或是某条判决表述方式据理力争;在从事涉外判例翻译时,哪怕是对一个标点符号的疑惑,他都要查阅资料、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忠诚与担当。
“公虽身死,凛凛犹生”。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法官助理叶阳发文追思方金刚同志,“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金刚不坏’,指引我们不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每一位法官的使命,也是他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忠于使命,敢于担当,是新时代赋予法官崇高而伟大的使命职责。王锋永,也是这样一位忠诚担当的法官。
王锋永办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2017年他承办案件27件,带助理办案15件,翻阅了700多本卷宗,撰写66万字报告,位居全庭第一名,被誉为刑事审判工作的“拼命三郎”。
工作中,王锋永始终要求自己经办的每一起案件在事实证据上都要做到“360度无死角”。担任审判长以来,他坚持对合议庭所有案件每页卷宗都要翻阅,不放过案卷中每一处有文字内容的部分。合议庭成员经常发现,大到审查报告中与卷宗证据有矛盾的地方,小到审查报告中标注页码的错误,他都会修改。同事们总是说:“跟锋永一起合议案件,心里特别踏实。”
2018年1月9日,这位公平正义的忠实捍卫者,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热爱的司法审判事业,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坚守,靠的是坚定的法治信仰,是公正司法的使命担当。
忠诚、担当,四个字,千钧重。
全国人大代表、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华说:“法官是化解社会纠纷和守卫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面对巨大的办案压力、繁重的改革任务,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以青春守护正义,用生命托起社会安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生动感人的法治赞歌。他们是法官的骄傲、司法的脊梁、时代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更多法律人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奋勇前行。”
方金刚、王锋永,他们用生命认认真真地描绘着“忠诚、担当”四个字,谱写法院人坚守的初心,闪耀的精神在高贵的灵魂上熠熠生辉。
扎根基层,他们是公正为民的服务者,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宋砦村党总支书记 宋丰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法院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司法需求,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努力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李志强就是这样一位心怀人民的法官,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心中,扎根基层,将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得极致、做得真切。
1981年2月,李志强参加工作,到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书记员。“如何处理好司法审判的各种纠纷?”他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他得出,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群众”,才能更好的维护群众的利益。1990年12月,作为年轻优秀干部,李志强被选调至乡镇工作,这一去就是7年,奓山街、张湾街、柏林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使他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联。2015年,法院组建4个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辖区4个重点村开展扶贫,李志强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帮扶下,同心垸村纳入帮扶对象33户共101人,2015年有4户12人脱贫,2016年有3户10人脱贫,2017年预脱贫13户34人;在他扶贫的两年间,该村也从原来的经济亏损村扭亏为盈,村集体经济累计结余40余万元。
2017年3月3日,李志强早早来到法院,抓紧时间处理完手中事务,同往常一样换上他的布马甲、背上小挎包准备出门,迎面碰到他的书记员张明敏。“又要去扶贫了?”小张问到。“是的,我去走访贫困户,你赶紧把新收案件送达的事给办了,注意要悉心听取群众诉求,做好笔录,我回来要看。”“嗯,您早去早回。”可是令张明敏没有想到的是,李志强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不长的一生彰显了一位法官拳拳的为民情怀,践行了一名普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2017年全国不断曝出法官英年早逝、倒在审判岗位和执行途中的消息,令人扼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王长林呼吁,希望全社会更加尊重和爱护法官队伍,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稳定队伍,留住人才,保持基层法官队伍稳定。
克己奉公,他们是干净廉洁的司法者,永葆人民法官清正本色
作风无小事,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对法官而言,优良作风是其公正司法的最基本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剡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人民法院要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也表示,每一名法官都应本着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司法,排除不当干预,实行有错必纠,让每一个案件都实现公平正义,最大程度提高司法权威。
始终把“清正”二字作为最重要的事,是林朝晖用一生践行的诺言。和法律打交道的32年里,他对同事有求必应,可家人却说他“六亲不认”。当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长10多年来,林朝晖从未给家人谋过私利。2016年,他的母亲被车撞了,案子在他分管的交通巡回法庭调解。事故处理后,母亲作为行人,也承担一部分责任,自行负担部分医药费。有亲戚知道后责怪林朝晖为啥“一声不吭”,只有妻子郑慧知道,这事他压根没跟任何同事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推开林朝晖办公室的门,一把掉了漆的椅子摆在桌前。同事说给他换把新椅子,林朝晖说,坐习惯了,不用。他购买的第一辆车是破旧的二手普桑,15年前在老城区买的老房子,一直没有重新装修,客厅没有空调,只有两个破旧的电风扇。林朝晖离世后,到他家探望的同事目睹后说:“真没想到林副院长生活得这样朴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对自己当好一个法官的要求,让林朝晖在自己心里放了一杆秤,凡事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孰可为孰不可为,他一身正气,把这杆秤端得不偏不倚。把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司法事业,他将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了法徽上。
传承是最好的祭奠。一个个好法官走了,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一座金山,令后人受益无穷。
前辈化作丰碑,激励后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奋勇前行;思想化作细雨,润泽后人心田,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司法使命的担当牢牢扎根于思想里、扎根于骨子里,在波澜壮阔的法治征程中高歌猛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年华,不辜负法官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韩绪光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