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2018-03-14 10:11: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关清
2017年的金秋九月,我有幸随行科尔沁区政法委组织的“科尔沁区政法干警井岗山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朝拜了革命圣地——井岗山,实现了我朝拜革命圣地井冈山多年的夙愿。五天的学习教育虽然短暂,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烈士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篇,以及由此总结出的井冈山那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胜利于”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在我很小的时起,就聆听长辈和老师讲井冈山故事。那时听着长辈和老师的故事,我的心就飞往了井冈山,想象出毛泽东主席、朱德司令员等老一代革命家为了中华人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场面。长大后我拜读了很多关于井冈山的书箱,观看了很多关于井冈山历史题材的影片。但百闻不如一见,亲历朝拜革命圣地井冈山,缅怀敬仰、感恩先辈、激励担当的思绪油然而生。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我们一行来到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里记载着15744名为革命牺牲的忠魂烈士,还有不少为了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英名的先烈。井岗山,青山绿水存浩气,苍松翠柏慰忠魂。英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永远长眠在这里!我们要永远铭记朝拜他们,我们的后人也要一代一代永续朝拜他们,让英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挽救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作主,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饮水思源,感恩先辈英烈,朝拜先辈英烈,让我们世代知道我们国家苦难的过去,珍惜幸福奋进的今天,憧憬美好中国梦的明天。
瞻仰了烈士陵园后,我们来到了井岗山毛泽东主席的旧居。毛泽东主席的故居共有三处:茨坪、茅坪村的八角楼、大井村。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井岗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我从党史文献中了解到,这些文章多半是毛主席在恶劣且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完成的。如红军在茨坪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毛泽东在灯芯油灯下,写下了《井岗山的斗争》,文章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原因,分析了割据地区的局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八个方面问题。在深刻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的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详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奠定了基础,指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走向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述了红军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文中气势磅礴讲到:“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光辉不朽的文章,如黑夜的灯塔,指明了黎明前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激励仁人志士开赴革命胜利的战场。
从毛主席故居出来,我们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在井岗山西北面黄洋界下,有一段为当年红军从宁冈等地挑粮上山的一小段山路,路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学员们徒步只走了二百米就累的走不下去了,而当年在毛委员长、朱德的带领下,红军靠肩挑背背把30多万斤的粮食运上山。当年朱德军长已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佳话。
来到黄洋界,重温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 井岗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烟宵遁”的壮志诗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年在黄洋界战斗中,敌多我少,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当地人民群众,红军为中华民族解放的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与红军并肩战斗,谱写了军民团结一家亲,视看天下谁能敌的壮丽史诗。军民连夜制造出石头阵、铁钉阵等,就象诗里写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壮志生动景象……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深情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这次学习虽然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井冈山精神这本生动教材永远教育着我、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法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踏着红军的足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心中一方净土,提升党性修养,做合格共产党人,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正高效司法,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有机会再去朝拜革命圣地——井冈山。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在我很小的时起,就聆听长辈和老师讲井冈山故事。那时听着长辈和老师的故事,我的心就飞往了井冈山,想象出毛泽东主席、朱德司令员等老一代革命家为了中华人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场面。长大后我拜读了很多关于井冈山的书箱,观看了很多关于井冈山历史题材的影片。但百闻不如一见,亲历朝拜革命圣地井冈山,缅怀敬仰、感恩先辈、激励担当的思绪油然而生。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我们一行来到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里记载着15744名为革命牺牲的忠魂烈士,还有不少为了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英名的先烈。井岗山,青山绿水存浩气,苍松翠柏慰忠魂。英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永远长眠在这里!我们要永远铭记朝拜他们,我们的后人也要一代一代永续朝拜他们,让英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挽救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作主,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饮水思源,感恩先辈英烈,朝拜先辈英烈,让我们世代知道我们国家苦难的过去,珍惜幸福奋进的今天,憧憬美好中国梦的明天。
瞻仰了烈士陵园后,我们来到了井岗山毛泽东主席的旧居。毛泽东主席的故居共有三处:茨坪、茅坪村的八角楼、大井村。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井岗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我从党史文献中了解到,这些文章多半是毛主席在恶劣且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完成的。如红军在茨坪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毛泽东在灯芯油灯下,写下了《井岗山的斗争》,文章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原因,分析了割据地区的局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八个方面问题。在深刻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的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完整系统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详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奠定了基础,指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走向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述了红军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文中气势磅礴讲到:“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光辉不朽的文章,如黑夜的灯塔,指明了黎明前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激励仁人志士开赴革命胜利的战场。
从毛主席故居出来,我们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在井岗山西北面黄洋界下,有一段为当年红军从宁冈等地挑粮上山的一小段山路,路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学员们徒步只走了二百米就累的走不下去了,而当年在毛委员长、朱德的带领下,红军靠肩挑背背把30多万斤的粮食运上山。当年朱德军长已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佳话。
来到黄洋界,重温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 井岗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烟宵遁”的壮志诗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年在黄洋界战斗中,敌多我少,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当地人民群众,红军为中华民族解放的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与红军并肩战斗,谱写了军民团结一家亲,视看天下谁能敌的壮丽史诗。军民连夜制造出石头阵、铁钉阵等,就象诗里写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壮志生动景象……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深情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这次学习虽然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井冈山精神这本生动教材永远教育着我、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法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踏着红军的足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心中一方净土,提升党性修养,做合格共产党人,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正高效司法,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有机会再去朝拜革命圣地——井冈山。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