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先行者” 精耕“试验田”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全面深化改革三年间
2018-02-21 21:35:03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郭士辉
三年前,元旦过后,47岁的董华法官告别了位于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等着她的,是千里之外一段崭新而火热的法官生涯。
董华有些激动,她将成为亲历和推动这一轮司法改革的人。
就在董华启程3个月前,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明确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一个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挂牌,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创造了新设司法机构的“中国速度”。
改革蹄疾步稳,渐入佳境。两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华丽”扩容,完成了巡回法庭总布局。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作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生动实践,奏响了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最强音,为中国司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第一、第二巡回法庭试点“开张”,到完成巡回法庭总布局,巡回法庭实现了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化解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设立初衷
时空的坐标上,总有一些时刻值得铭记。
2015年1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路上,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深圳这块改革热土,再次见证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破冰”。
三天后,在银装素裹的东北,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沈阳挂牌。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划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决策。
两个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在推动审判重心下移、保障跨区划案件裁判公正、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展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等前来参访后,对内地司法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对内地法官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表示由衷钦佩。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表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决策是正确的。”
巡回法庭制度的探索“试水”成功,接下来的考题是,如何扩大成效的辐射面,方便更多的群众接近司法、参与诉讼?
从2016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即着手研究增设巡回法庭工作。从国家整体战略到地方发展特色,从地理位置到区域面积,从人口数量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每一次论证都事无巨细,每一项指标都反复斟酌。
水到渠自成。2016年11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
增设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由2个增加到6个,巡回法庭管辖的省区市由6个扩大到26个,实现了管辖范围全覆盖。
从决策于中央深改组的文件部署,到密集筹建继而精彩亮相,四家巡回法庭的增设只用了短短58天时间,再次刷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速度”。
不忘初心行致远。步入快车道的司法改革,开启了更加宽广的新航程。
精耕细作,匠心筑梦——作为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巡回法庭就是要在改革的“试验田”上精耕细作,以匠心待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荡人心。
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巡回法庭要实实在在地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董华幸运地成为二巡的首批主审法官,她发现巡回法庭不设固定合议庭和固定审判长。从案件分配开始,就由电脑随机分配,合议庭随机组成,由承办法官担任审判长并自行签发裁判文书,庭长、副庭长仅在自己承办或参加合议庭担任审判长的情况下才审核签发裁判文书。
一巡首批主审法官高晓力也注意到了这个明显的变化。“以前,自己判的案子,有庭领导签发,责任是分摊的。现在谁审的案子就是谁负责到底。一个案子的裁判文书我要反反复复看上五六遍才敢签发,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必须更加认真谨慎。”
法官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合议庭办案负责制、扁平化管理……司法改革的种种最新举措在这里率先落地生根,纸面上的改革蓝图变为现实。
大刀阔斧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大大地激发了改革内生动力,法官责任感增强,办案效率和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以改革领跑者的姿势,构筑起一道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
2016年12月2日,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该案被列入“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其影响深远,对于纠正类似冤错案具有标杆作用。
2018新年伊始,在第三巡回法庭,一起打了三年的“民告官”官司、耗时十几年的拆迁案件落下帷幕。再审申请人、63岁的浙江金华市民许水云胜诉,被违法强拆房屋的他将依法获得赔偿。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专家表示,该案例的发布向社会发出了进一步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信号。
一次次法槌的敲响,其背后是执掌天平者对法治理想孜孜以求的匠心精神,是改革先行者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更是共和国法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办案地域回避、类案检索、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当庭宣判、对话式裁判文书、每案必询、最后一问、电子卷宗的完整报送、跟案培训、跟案进修……精耕细作之下,一项项改革举措“破茧化蝶”,大力推进,日渐其效。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六个巡回法庭共审结案件12124件,结案率均超过90%,这份靓丽的成绩单,充分证明了司法改革成效。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被群众形象地称作“家门口的最高法”。
重视人民的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
“人民”二字重千钧,巡回法庭念兹在兹。
这天,作为一巡第二批主审法官的熊俊勇正准备离开深圳,前往湖南长沙,去审理一起标的1400万元的案件。这起案件经长沙中院一审、湖南高院二审,一方仍然不服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长沙,距离深圳一巡700公里,距离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本部1400公里。但是一起时间跨度10年、先后诉讼5次的行政纠纷,在长沙当地就能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审理,并最终双方接受调解结案。
“家门口的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设立让人民群众感觉到与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一样“丈量”在路上的,不止熊俊勇一个人。
2017年6月7日,四巡的刘慧卓法官整理好案卷材料,打算从郑州动身前往500公里之外的安徽合肥,明天她将在那里开庭审理一起案值2.67亿元的股权纠纷。
居庙堂之高不忘江湖之远。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巡回法庭的审判地点,就在巡回法庭法官的脚下。
三年来,巡回法庭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围绕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等改革初衷,妥善审理案件,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突出“巡回”特色,积极开展巡回开庭、巡回听证、巡回阅卷、巡回接访和创设巡回点等多项巡回审判工作。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数量明显下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表示:“巡回法庭就地化解矛盾,毫无疑问降低了当事人的人力、时间成本,大大提升了诉讼效率。”
“巡回审判这一形式,我们觉得很亲切,也对公平正义充满信心。”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感慨。
党旗飞扬,千帆竞发——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在巡回法庭设分党组,把巡回法庭建设成为培养锻炼队伍的重要基地和司法人才成长进步的摇篮。
党旗指引方向,党旗凝聚人心,党旗激活一池春水。
2017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邀请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杨世忠为全体干警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讲课中,杨世忠为大家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感人故事。
那个年代,杨世忠同志任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武装专干、党委委员。
“要将从严治党、从严治院要求贯穿巡回法庭队伍建设全过程。”2016年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巡回法庭干部离京行前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提出明确要求。
三年间,各巡回法庭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治党管党不放松,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时代召唤使命,让党建成为其强而有力的“红色引擎”: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巡党支部都会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二巡,“法官(青年)论坛”和“法官沙龙”等活动备受干警们的欢迎;建庭初期,三巡就形成了“十不准”纪律规定、值班规定、考勤及请销假规定等规章制度,扎牢了监督监管的制度“笼子”;赴兰考、参观“红一连”、“中原豫西抗战纪念园”,四巡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五巡有一个“西南法律人共同的法治课堂”,这主要得益于“每月一讲”学习制度的探索建立;六巡举办“一带一路”法治大讲堂,讲授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审判技能,让听者受益匪浅……
党内政治生活严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优一尺。
第三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汪军仍然记得,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再审案件庭审过后,原审中一直情绪激动,甚至多次扬言到法院以跳楼相逼的被申请人真诚向合议庭致谢,感谢合议庭给予他充分表达观点的权利。
让一巡首批主审法官李伟审判团队欣慰的是,他们负责承办一个延宕十数年、地跨关东岭南、涉及十多个主体、案值十亿余元的复杂系列案件,经过连续多日与双方当事人十几次耐心、细致、艰苦的沟通,终于得以在第一巡回法庭彻底化解。
第四巡回法庭原主审法官方金刚,2017年10月17日在合议案件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后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四巡全体干警擦干眼泪、夙夜在公,以金刚同志以榜样,牢牢把握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实现了年结案总数、法官人均结案数全院第一的优异成绩。
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任有一任的担当。
春华秋实,朝烟夕岚。在新时代将改革推向纵深的号角声中,取得良好开局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必将更大力度地创新举措,更大限度地贴近民众,更大程度地释放活力,彰显巡回法庭在探路司法改革中的“试验田”作用。
董华有些激动,她将成为亲历和推动这一轮司法改革的人。
就在董华启程3个月前,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明确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一个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挂牌,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创造了新设司法机构的“中国速度”。
改革蹄疾步稳,渐入佳境。两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华丽”扩容,完成了巡回法庭总布局。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作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生动实践,奏响了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最强音,为中国司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第一、第二巡回法庭试点“开张”,到完成巡回法庭总布局,巡回法庭实现了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化解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设立初衷
时空的坐标上,总有一些时刻值得铭记。
2015年1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路上,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深圳这块改革热土,再次见证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破冰”。
三天后,在银装素裹的东北,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沈阳挂牌。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划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决策。
两个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在推动审判重心下移、保障跨区划案件裁判公正、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展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等前来参访后,对内地司法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对内地法官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表示由衷钦佩。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表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决策是正确的。”
巡回法庭制度的探索“试水”成功,接下来的考题是,如何扩大成效的辐射面,方便更多的群众接近司法、参与诉讼?
从2016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即着手研究增设巡回法庭工作。从国家整体战略到地方发展特色,从地理位置到区域面积,从人口数量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每一次论证都事无巨细,每一项指标都反复斟酌。
水到渠自成。2016年11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
增设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由2个增加到6个,巡回法庭管辖的省区市由6个扩大到26个,实现了管辖范围全覆盖。
从决策于中央深改组的文件部署,到密集筹建继而精彩亮相,四家巡回法庭的增设只用了短短58天时间,再次刷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速度”。
不忘初心行致远。步入快车道的司法改革,开启了更加宽广的新航程。
精耕细作,匠心筑梦——作为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巡回法庭就是要在改革的“试验田”上精耕细作,以匠心待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荡人心。
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巡回法庭要实实在在地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董华幸运地成为二巡的首批主审法官,她发现巡回法庭不设固定合议庭和固定审判长。从案件分配开始,就由电脑随机分配,合议庭随机组成,由承办法官担任审判长并自行签发裁判文书,庭长、副庭长仅在自己承办或参加合议庭担任审判长的情况下才审核签发裁判文书。
一巡首批主审法官高晓力也注意到了这个明显的变化。“以前,自己判的案子,有庭领导签发,责任是分摊的。现在谁审的案子就是谁负责到底。一个案子的裁判文书我要反反复复看上五六遍才敢签发,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必须更加认真谨慎。”
法官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合议庭办案负责制、扁平化管理……司法改革的种种最新举措在这里率先落地生根,纸面上的改革蓝图变为现实。
大刀阔斧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大大地激发了改革内生动力,法官责任感增强,办案效率和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以改革领跑者的姿势,构筑起一道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
2016年12月2日,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该案被列入“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其影响深远,对于纠正类似冤错案具有标杆作用。
2018新年伊始,在第三巡回法庭,一起打了三年的“民告官”官司、耗时十几年的拆迁案件落下帷幕。再审申请人、63岁的浙江金华市民许水云胜诉,被违法强拆房屋的他将依法获得赔偿。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专家表示,该案例的发布向社会发出了进一步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信号。
一次次法槌的敲响,其背后是执掌天平者对法治理想孜孜以求的匠心精神,是改革先行者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更是共和国法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办案地域回避、类案检索、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当庭宣判、对话式裁判文书、每案必询、最后一问、电子卷宗的完整报送、跟案培训、跟案进修……精耕细作之下,一项项改革举措“破茧化蝶”,大力推进,日渐其效。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六个巡回法庭共审结案件12124件,结案率均超过90%,这份靓丽的成绩单,充分证明了司法改革成效。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被群众形象地称作“家门口的最高法”。
重视人民的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
“人民”二字重千钧,巡回法庭念兹在兹。
这天,作为一巡第二批主审法官的熊俊勇正准备离开深圳,前往湖南长沙,去审理一起标的1400万元的案件。这起案件经长沙中院一审、湖南高院二审,一方仍然不服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长沙,距离深圳一巡700公里,距离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本部1400公里。但是一起时间跨度10年、先后诉讼5次的行政纠纷,在长沙当地就能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审理,并最终双方接受调解结案。
“家门口的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设立让人民群众感觉到与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一样“丈量”在路上的,不止熊俊勇一个人。
2017年6月7日,四巡的刘慧卓法官整理好案卷材料,打算从郑州动身前往500公里之外的安徽合肥,明天她将在那里开庭审理一起案值2.67亿元的股权纠纷。
居庙堂之高不忘江湖之远。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巡回法庭的审判地点,就在巡回法庭法官的脚下。
三年来,巡回法庭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围绕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等改革初衷,妥善审理案件,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突出“巡回”特色,积极开展巡回开庭、巡回听证、巡回阅卷、巡回接访和创设巡回点等多项巡回审判工作。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数量明显下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表示:“巡回法庭就地化解矛盾,毫无疑问降低了当事人的人力、时间成本,大大提升了诉讼效率。”
“巡回审判这一形式,我们觉得很亲切,也对公平正义充满信心。”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感慨。
党旗飞扬,千帆竞发——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在巡回法庭设分党组,把巡回法庭建设成为培养锻炼队伍的重要基地和司法人才成长进步的摇篮。
党旗指引方向,党旗凝聚人心,党旗激活一池春水。
2017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邀请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杨世忠为全体干警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讲课中,杨世忠为大家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感人故事。
那个年代,杨世忠同志任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武装专干、党委委员。
“要将从严治党、从严治院要求贯穿巡回法庭队伍建设全过程。”2016年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巡回法庭干部离京行前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提出明确要求。
三年间,各巡回法庭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治党管党不放松,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时代召唤使命,让党建成为其强而有力的“红色引擎”: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巡党支部都会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二巡,“法官(青年)论坛”和“法官沙龙”等活动备受干警们的欢迎;建庭初期,三巡就形成了“十不准”纪律规定、值班规定、考勤及请销假规定等规章制度,扎牢了监督监管的制度“笼子”;赴兰考、参观“红一连”、“中原豫西抗战纪念园”,四巡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五巡有一个“西南法律人共同的法治课堂”,这主要得益于“每月一讲”学习制度的探索建立;六巡举办“一带一路”法治大讲堂,讲授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审判技能,让听者受益匪浅……
党内政治生活严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优一尺。
第三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汪军仍然记得,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再审案件庭审过后,原审中一直情绪激动,甚至多次扬言到法院以跳楼相逼的被申请人真诚向合议庭致谢,感谢合议庭给予他充分表达观点的权利。
让一巡首批主审法官李伟审判团队欣慰的是,他们负责承办一个延宕十数年、地跨关东岭南、涉及十多个主体、案值十亿余元的复杂系列案件,经过连续多日与双方当事人十几次耐心、细致、艰苦的沟通,终于得以在第一巡回法庭彻底化解。
第四巡回法庭原主审法官方金刚,2017年10月17日在合议案件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后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四巡全体干警擦干眼泪、夙夜在公,以金刚同志以榜样,牢牢把握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实现了年结案总数、法官人均结案数全院第一的优异成绩。
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任有一任的担当。
春华秋实,朝烟夕岚。在新时代将改革推向纵深的号角声中,取得良好开局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必将更大力度地创新举措,更大限度地贴近民众,更大程度地释放活力,彰显巡回法庭在探路司法改革中的“试验田”作用。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