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童年春节记忆
2018-02-04 22:58: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宏伟
“新年到,煮大肉,啃骨头,穿新衣,戴新帽,噼里啪啦放鞭炮……”,新春佳节临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富有时代色彩的童谣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来,吃、穿、玩是抹不掉的童年春节记忆。
记忆之一——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豫西竹乡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物质也不富裕。“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窝”和“红薯汤、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一年也不过吃上两三次肉。因此过了祭灶这一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天天盼着煮大肉、啃骨头!
那时猪肉通常放在晚上,在院里支口大铁锅,放进三四斤猪肉,填满一锅水,烧着干柴火,肉味香飘全村!(因为那时还有困难家庭不煮肉,是闻着肉香过年的)
我九岁那年,到了腊月二十六早上,爸爸妈妈突然对我说外爷、外婆捎信说晚上煮猪肉让我去。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中午十点左右,我就一路小跑跑到了外爷、外婆家,帮他们洗锅、弄柴火,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我又帮外爷烧火煮肉,一直熬到凌晨一点钟,外爷把骨头上的肉剔完后我才有幸开始啃骨头、喝肉汤……
记忆之二——穿
在计划经济年代,购买布料做衣服要凭“布票”供应,因此,“老大脱了老二穿,老三老四接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我们童年时期自编的童谣。
我是老大孩子,平时穿的衣服大多是姑姑姨姨家孩子穿过的衣服,等衣服小了,再让弟弟妹妹们穿。那时,不无夸张地说新年穿一身新做的衣服就是奢望,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正式穿上。除夕之夜,妈妈常常穿针引线不是给我们姊妹们的衣服打补丁补窟窿就是钻扣眼儿钉扣子,年年如此……在十一岁那年,春节终于穿了一身新做的衣服,我也有意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不料却招来了小不点们的嫉妒。他们趁我不注意,悄悄地用刀子将我的衣服划了一个窟窿,然后哄堂大笑、逃之夭夭。当我明白之后,不顾一切的上前将拿刀子的伙伴按倒在地、骑在身上、卡住喉咙……至今谈起这件事,我和小伙伴们都说那是贫穷惹的祸!
记忆之三——玩
那时没有电视,钟表也不多见,但燃放鞭炮每年都要争全村第一,呼朋唤友捡拾鞭炮也要争全村第一。于是,我便年年除夕夜要求父母在新年到来的第一刻叫我起床。记得在我十岁那年,父母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叫我晚了些,我便使起性子,揉红了眼睛,哭着嚷着不穿新衣服、不放鞭炮,老父亲在焦急之中,喊来十几个伙伴硬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我马上转怒为喜,立即点燃炮捻儿,高高的举起竹竿儿,鞭炮声霎时震响全村,然后和小伙伴们比赛“拾”鞭炮。那时所谓“拾”鞭炮就是只要听见哪家鞭炮声响起,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跑到哪家拾起没有燃放的鞭炮,就这样跑了东家跑西家,虽然累得喘不过起来,但都能把兜儿装得满满当当。
正月初一吃罢饺子,小伙伴们便相约聚集在村小学门口石柱堆子旁边,比赛谁捡拾得鞭炮多,争当拾鞭大王。每个人都要掏出所有捡拾到的鞭炮,每人一堆,看谁的鞭炮堆大,谁就是拾鞭大王。然后按照拾鞭大王的吩咐,把有捻儿的放在一起,再把没有捻儿的放在一起,分别燃放,尽情玩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人民法院
记忆之一——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豫西竹乡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物质也不富裕。“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窝”和“红薯汤、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一年也不过吃上两三次肉。因此过了祭灶这一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天天盼着煮大肉、啃骨头!
那时猪肉通常放在晚上,在院里支口大铁锅,放进三四斤猪肉,填满一锅水,烧着干柴火,肉味香飘全村!(因为那时还有困难家庭不煮肉,是闻着肉香过年的)
我九岁那年,到了腊月二十六早上,爸爸妈妈突然对我说外爷、外婆捎信说晚上煮猪肉让我去。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中午十点左右,我就一路小跑跑到了外爷、外婆家,帮他们洗锅、弄柴火,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我又帮外爷烧火煮肉,一直熬到凌晨一点钟,外爷把骨头上的肉剔完后我才有幸开始啃骨头、喝肉汤……
记忆之二——穿
在计划经济年代,购买布料做衣服要凭“布票”供应,因此,“老大脱了老二穿,老三老四接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我们童年时期自编的童谣。
我是老大孩子,平时穿的衣服大多是姑姑姨姨家孩子穿过的衣服,等衣服小了,再让弟弟妹妹们穿。那时,不无夸张地说新年穿一身新做的衣服就是奢望,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正式穿上。除夕之夜,妈妈常常穿针引线不是给我们姊妹们的衣服打补丁补窟窿就是钻扣眼儿钉扣子,年年如此……在十一岁那年,春节终于穿了一身新做的衣服,我也有意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不料却招来了小不点们的嫉妒。他们趁我不注意,悄悄地用刀子将我的衣服划了一个窟窿,然后哄堂大笑、逃之夭夭。当我明白之后,不顾一切的上前将拿刀子的伙伴按倒在地、骑在身上、卡住喉咙……至今谈起这件事,我和小伙伴们都说那是贫穷惹的祸!
记忆之三——玩
那时没有电视,钟表也不多见,但燃放鞭炮每年都要争全村第一,呼朋唤友捡拾鞭炮也要争全村第一。于是,我便年年除夕夜要求父母在新年到来的第一刻叫我起床。记得在我十岁那年,父母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叫我晚了些,我便使起性子,揉红了眼睛,哭着嚷着不穿新衣服、不放鞭炮,老父亲在焦急之中,喊来十几个伙伴硬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我马上转怒为喜,立即点燃炮捻儿,高高的举起竹竿儿,鞭炮声霎时震响全村,然后和小伙伴们比赛“拾”鞭炮。那时所谓“拾”鞭炮就是只要听见哪家鞭炮声响起,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跑到哪家拾起没有燃放的鞭炮,就这样跑了东家跑西家,虽然累得喘不过起来,但都能把兜儿装得满满当当。
正月初一吃罢饺子,小伙伴们便相约聚集在村小学门口石柱堆子旁边,比赛谁捡拾得鞭炮多,争当拾鞭大王。每个人都要掏出所有捡拾到的鞭炮,每人一堆,看谁的鞭炮堆大,谁就是拾鞭大王。然后按照拾鞭大王的吩咐,把有捻儿的放在一起,再把没有捻儿的放在一起,分别燃放,尽情玩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