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训”
2018-01-02 15:58:3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宏伟
  父亲的祭日不期而至,父亲的“遗训”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和往年一样带着子女到父亲的坟前点燃蜡烛,闭上眼睛,低下头,双手合十祭拜他们,烧送纸钱,为已经逝去的父亲、爷爷点亮一盏心灯,寄托子孙的哀思与怀念,祈求家族兴旺、全家平安。同时,按照父亲留给我祭拜亲人的“遗训”烧送三堆纸钱,第一堆是祭拜去世的父亲,第二堆是祭拜去世的爷爷、奶奶及死去的赵氏先祖先烈,第三堆是祭拜没儿没女和缺胳膊少腿的亡人。此时父亲和爷爷的音容笑貌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父亲是一名国家教师,割麦、锄地、挑水、劈柴等农活样样都能干。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无论忙闲,白天不是帮家里干活,就是帮左邻右舍干活,晚上还要不厌其烦地给我和叔伯阿姨的小不点儿们辅导功课、讲故事。但父亲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虽然父亲所在学校离家里十多里,每次都是步行回家,总要抽出时间检查我的作业,教我写作文,教我做算术,教我背英语,末了还要细心批改,认真到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所以,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功课在班级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乃至于我成为所在村庄的第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我小时候身体孱弱,父亲是愁在眼里、疼在心上,每隔半个月都要母亲给我做一碗姜末葱花汤面片儿,有时还加一个鸡蛋。有一天早晨,我正要喝母亲做的面片儿,邻居大婶带着孩子狗娃来到我家串门,狗娃看到鸡蛋儿眼都直了,嘴里不停地流口水,父亲叫我把鸡蛋让给狗娃吃,还记得父亲说:“都是孩子,怪可怜的,让狗娃吃吧!”父亲坦然地对我说:“你和狗娃是好伙伴,他家生活不如我们”,顿了顿又说:“人这一辈子,吃穿都要时刻想着别人,不能光顾自己”。

  我的爷爷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也也不多。从我记事起,他就是生产队的队长,在一百多口人的小村庄里算是最大的官儿。那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物质也不富裕,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吹响村民集体“上工”哨子后,第一个到田地干活,傍晚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田地,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和村干部讨论第二天的农活分配。每到收获季节,每家每户按工分分发玉米、小麦或红薯、大豆时,他总是把饱满的玉米棒、大豆和优质小麦、大块红薯分发给别人,自己家里留差的、小的。爷爷八十岁生日全村老少爷们儿给他祝寿,我曾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时,爷爷坦然的说:“大集体年代好多人生活不如我们,”末了又说:“人这一辈子,心里要时刻想着别人,特别是做为一名村官儿,更要时时刻刻想着全村的大伙儿!

  现在,我也快五十岁了,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在父亲的祭日这天,我带着他们到坟前给祭拜父亲、爷爷和先祖先烈时,左邻右舍看见我们烧送的三堆纸钱都说:“这爷儿们像他父亲,做人诚实,待人实诚!”

  祭拜亲人烧送三堆纸钱的“遗训”,也许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遗产”,我要把他作为赵氏“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吴贺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