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不偏不倚
2017-12-20 11:10:3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孙涛 胡冰霜
  在民庭时,我跟着主审法官审理过一起家庭纠纷案件。这起案件的审理,曾触动我内心的很多感悟。

  二十年前,老张与丧偶的李琴结婚,老张入赘李琴家。李琴有两个和前夫所生的孩子,十岁的小明和七岁的小良。一年又一年,孩子们长大了,老张真的老了,十月份李琴因病去世了。老张来法院告状,说两个继子不感念自己养育之恩,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打骂指责,逼得他不得不离家出外打工。老张说,最近继子拆了旧房在原宅基地上盖起了二层楼房,弟兄俩一人一层,没给他留一间养老房。无奈之下,他只有到法院起诉。

  翻阅着起诉状里声泪俱下的控诉,我仿佛看到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被两个恶子折磨的惨状,不禁暗想:这就是现代版的“白眼狼”啊!

  没见到被告前,在我心里已经给他俩判了“死刑”,认定老张的两个继子就是不孝子。然在走访街坊四邻中,先前我看诉状时的观感和愤慨却不断被颠覆。他两个继子在村里的口碑极好,弟兄俩感情不错,妯娌之间也和睦相处,与起诉状里描述的简直判若俩人。

  到了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有些先入为主了。随着案情的深入,事实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老张在诉状中并没有说实话。他在五年前就和她人非法同居,对被告娘仨不闻不问,回家就是找李琴要钱。李琴去世时,老张并不在身边,也没有料理安葬事宜,之后反而急吼吼赶回来要求分割家产,被气急败坏的继子赶了出去。

  事实真相面前,自知理亏的老张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老张撤回了起诉,两个继子接他回家了。

  案子了结了,但这起案件留给我的思考一直还在。只看了起诉状,心的天枰就开始倾斜。随着案情的延伸,事实的本来面目厘厘展现时,我心的天平又发生偏转。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对我却是一次波折的心路历程。都说做法官要保持一颗公正之心,然人心要默合于事实的本源是何其之难。纷繁复杂的现实会蒙蔽人们善良的心,要做到心的不偏不倚也是何其之难。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应当看到,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在于确保司法人员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包括顶层设计上的独立和司法人员自身的的独立。法律的滞后性和固化决定了必须赋予司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一旦司法人员为外界干扰,就有可能偏离顶层设计的目标。这就要求司法人员必须秉持一颗不偏不倚的心,不感情用事,不被表象蒙蔽。作出裁决结论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证据。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冷酷,但这种“冷酷”却最易于让法官的心接近事实的本源。案件的“居中裁判者”动辄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或被嫌疑人的“委屈”所惑、为被告人的“眼泪”所动,是司法者的大忌。

  前述老张告继子的案件中,我就陷入了先入为主的误区,差点让心偏离了公正。之后,我一再告诫自己,要固守实事求是的底线,要保持一颗不偏不倚的心,努力做一名恪守职业操守的好法官。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