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老百姓打赢“官司”空欢喜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法院“攻坚执行难”纪实
2017-11-29 15:31:1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同善 徐馨
  面对赢了官司,拿到胜诉判决书,当事人却可能因为“执行难”而空欢喜一场的尴尬局面,有的当事人对法律的权威性开始产生疑问,发出了“法院打白条”的沉重叹息。

  如何破解执行难,推动建立化解执行难问题的长效机制,维护胜诉者的合法权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法院勇担社会责任,去年,按照上级法院部署,向社会作出了用2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承诺,全面向执行难宣战。一年多来,该院因案施策,战术攻坚,在荆棘之路上收获着蕾蕾果实,也使胜诉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改革聚力:吹响破解执行难攻坚战“集结号”

  “基本解决执行难”是落实司法为民、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庄严承诺,是当前和今后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用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景渠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以改革解难题,践承诺的工作思路。

  该院始终将此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实,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稳步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优化执行资源的配置。在司法改革审判团队组建中,配强执行团队,对现有的司法资源进行内部调剂,将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法官充实到执行一线承办执行案件,公开招录15名执行辅警,配入到执行团队,同时,将法警队归和执行局两个部门调整为同一领导主管,对执行团队干警实行警务化管理,法警全力配合执行行动,增强联动合力,形成大执行格局。

  实施交叉异地执行,对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及小额标的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的执行一律实行异地管辖。同时,改革执行权运行管理机制,实行“分段集约执行”模式,把执行流程分段细化,按照执行程序的不同节点阶段,将程序分为执行启动、财产查控、财产变现、结案管理等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执行组和人员负责,形成分段与集约有机融合、各个环节相互监督制约,改变了传统的一人包案到底,有效遏制权力滥用的弊端,更好解决了容易形成积案的问题。全面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针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消极不作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认真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建立了以操作规程为基础、以监督制约为保证、以业绩考评为导向的规范化工作体系。

  执行改革,实行执行审判权、审查权、实施权分离,科学分配执行权力,实行执行工作警务化,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保障执行工作科学发展,畅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分管执行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永法告诉记者,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截止今年10月底,建安区发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154件,执结3274件,异地受理执行案件1700件,执结1423件,受理案件标的额15.6亿元,执结标的额9.8亿元,平均执行标的到位率47%,实际执行率、执行兑现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三项主要质效指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

  信息战:网上执行局将“老赖”财产一网打尽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怎么办?执行联动‘查控网'专治‘躲猫猫'的被执行人”,该院执行局长李建杰说。“法院信息化建设,为我们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有力武器,可以最大限度发现被执行财产,让更多胜诉当事人尽早拿回真金白银”。

  2017年2月14日14时15分,正在一线指挥“春雷行动”的执行局局长李建杰收到执行指挥中心传至手机终端的短信,短信内容显示“被执行人张某的爱人网邀张某在xx宾馆316房”。得知被执行人张某的信息后,他立即命令执行人员火速赶往xx宾馆。当执行人员敲门来到张某身旁时,张某还沉浸与妻子的甜蜜约会中。

  原来,张某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库后,在外地处处受限,春节期间因法院“春雷行动”集中执行风声急,一直在外躲避没能回家,元宵节恰逢“情人节”,他想与久别的爱人“浪漫”一下,就在宾馆开房约会。始料不及的是夫妻俩刚刚会面,执行人员就叩响了房门,向其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并出示了拘传票。

  “哎,当上“老赖”到哪儿都躲不过去!”,执行员向其说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将面临被处以司法拘留、罚款,直至追究拒执罪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后,张某幡然醒悟,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协商达成分3次偿还欠款的一致意见,以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而终结执行。该院以此案例为故事原型创作了小品《苦涩的浪漫》,在“诚信•建安”3.15文艺晚会演出,教育反响强烈。

  去年以来,建安区法院在织密织牢执行联动网上下功夫,执行信息指挥中心与上级执行信息查控网相联通,在区域财产查询方面与相关的金融机构或房产等单位协调联网,在人员查找方面通过网络通讯、公安旅店信息、出租屋管理信息联网,一旦发现被执行人行踪,即刻就被法院信息中心所掌握,为破解“被执行人难找”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强力支持。近年来,建安区法院积极加强与检察、公安、银行、税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执行工作的信息共享、联动配合,扭转法院‘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6月23日,该院利用执行信息查控系统获知被执行人王某在贵州省沙洋县县城,原来,王某因无履行还款义务被申请执行,2月份,法院向姜某下达了执行通知书、罚款决定书及报告财产令,均遭姜某拒收。王某为了规避执行,到贵州沙洋县一企业做了高管。经过执行信息查控系统查找,办案人员掌握了王某的动向,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执行干警连续五昼夜,将王某抓回。“我真的很后悔,自己不该抱有侥幸心理,如果我能早点把钱还上就不会进看守所了。”王某后悔不已地说道。

  据悉,执行信息查控系统的签约单位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房管部门等,“查控”的核心在于实现查询、冻结、划拨、扣除一体化。系统运行以来,执行信息查控系统其威慑性、创新性、高效性日渐凸显。建安区法院自利用执行信息查控系统以来,已通过这一系统网络查询被执行人银行账户5万余次,冻结存款3.1亿余元,涉及执行案件865件。实施“网拍”执行财产变现,借助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以“法院+社会机构+网络平台”的三方合作模式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今年来,共在淘宝网举行司法拍卖316场,拍卖标的物186件,成功拍出72件,拍卖成交2.3亿余元,成交率为38.7%,溢价率为21.06%。

  惩戒战:构建惩戒天网让“老赖”无处藏身

  “我们都已经达成和解了,你们快把我从名单上撤下来吧!俺村人都知道了,我脸都丢光了!”失信被执行人张某某后悔万分。“这个‘老赖’当得太丢人了!我再也不做‘老赖’了!”这是该院坚持查控与惩戒两手抓、两手硬曝光“老赖”惩戒的又一招。

  去年上半年该院认真落实省高院《关于推进“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暨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全面启动联合惩戒工作,各执行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实行数据库信息共享,对失信被执行人编织信用惩戒的‘天罗地网’,实现了网络自动惩戒。

  去年以来,该院将6708名“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或禁止政府采购、融资贷款、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高铁动车等,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督促3271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兑现金额9500万元。

  “铃铃铃……”2017年8月1日中午,执行法官张哲芳接到被执行人杨某霞电话。“张法官,我在北京打工,着急坐火车回家,买不到动车票,我把欠的8000元执行款打到了法院执行款账户了,帮帮忙,快点把我从‘黑名单’上拉掉吧”。对方心情急切,张哲芳法官明白,因欠对方彩礼钱躲避执行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库受限见效了。“欢迎你积极偿还执行款,我核对后马上办”,张哲芳予以答复。

  为了扩大曝光“老赖”的影响,该院除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信用惩戒网,还在许昌日报等媒体、广场电子屏发布“公告”、村镇街道张贴“大头贴”,公布“老赖”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及本人特大照片、未履行标的额,对履行不力的,一律严肃追责。

  惩戒的另一利剑是打击拒执犯罪。建安区法院积极开展“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去年以来,拘留被执行人356名,受理自诉案件5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7人,判处刑罚3人。

  采访中,执行局局长李建杰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被执行人胡某伟欠款40万元,有能力偿还,但却对生效判决确定的支付义务拒不履行。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胡某伟拥有价值298.5万元的股权,相对判决书确定的40万元及利息的债务,被告人不但不履行偿还义务,还在判决生效之日将价值118.5万的股权转让给前妻徐某晓,故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案发后,被告人胡某伟偿还了部分债务,虽有从轻处罚情节,但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在法庭上,胡某伟听说自己将被判刑坐牢,悔恨当初醒悟太晚:“看是小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躲避执行,我把自己送进了监狱里”。

  “开展打击拒执罪专项活动,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联合行动,每年都搞,声势大,效果好,借此,我院有效促进了一批‘骨头案'的解决,有力地遏制了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现象。”执行局长李建杰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拒执罪的打击力度。

  专项战:尽早让胜诉群众获得司法温暖

  10月20日凌晨五点,记者来到建安区法院,全体执行干警和10名司法警察已全副武装、全员集合到位。记者跟随他们迎着秋风对事前排查的拒不执行的“老赖”进行突击执行,一个早晨,拘传被执行人12人,司法拘留3人,达成和解执行协议3份,促其当场履行5人,到位执行款81万元。这是“秋季执行”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去年春节前后,为了让更多涉民生类案件中的权利人尽早讨回公道过个好年,针对部分被执行人白天“躲猫猫”的实际情况,该院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涉民生类案件”春雷“行动。

  “没想到,春节期间你们也不休息!”2017年1月25日上午(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被执行人张某被建安法院执行干警堵在了家中。经过执行干警一番耐心细致的劝导、教育,张某当场付清了执行款,此次突击集中执行行动迎来“开门红”。随后,该院又接连组织了“除夕”、“灯节”集中执行行动,共采取搜查强制措施57次,执行拘留24人,执行案件165件,执结121案,执行和解23案,执行标的额1346万余元。

  春节过后,该院又举行了“百名法官集结”——基本解决执行难“双百”执行行动大会,启动了10个专项执行行动,百名干警执结百起案件,根据各专项执行行动方案,重点针对民工工资、民间借贷、房屋交付、侵权伤害等进行专项执行行动。全院100余名干警,在院长统一指挥下,分成5个执行小组,执行行动持续一个月,腾退房屋13处,查扣车辆12辆,执结案件146件,到位金额1.3亿余元。拘传62人,拘留6人,36起案件当事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123.6万元债务。

  据悉,2016年以来,为破解执行难题,该院先后开展“凌晨执行”“百日执行风暴”“夏季雷霆”等一系列活动,集中执行80余次,每次集中行动,他们都采取“子夜蹲点”“凌晨出击”“早晨堵被窝”“中午堵饭桌”“晚上堵酒桌”等灵活多样的执行形式,扩大执行效果。

  持久战:执行路上不停歇

  该院破解执行难得力于有着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拼搏、以院为家的执行干警队伍,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是攻坚执行难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正如执行法官葛现军所说的,“干执行工作压力山大,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能多执行一起案件,就是为群众多干一件实事,这种成就感和欣慰感是拿什么东西都是换不来的”。

  许多执行干警放弃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加班加点参与执行。他们不管时间多晚,接到指挥中心一个电话就能“随叫随到”,别人在过年,法官在抓“老赖”,别人在休息,法官在抓“老赖”,以高压态势,击碎“老赖”逃避执行侥幸心理。

  他们为执结一起案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释以法,耐心细致做当事人工作,化解“骨头案”“钉子案”,被当事人感谢赠送匾额锦旗。

  他们敬业奉献,危险时刻,冲在第一线,顶风冒雨,不舍昼夜、积极主动地参与执行工作,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执行110法官”,为破解执行难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执行干警执行力,来自于我院党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执行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建设,确保了人心稳、干劲足”,副院长刘永法这样说。

  该院注重加强业务培训,每周一上午召开执行工作例会,全体参加,交流执行工作经验,对重点案件进行研判,加强对年轻法官的业务指导。

  执行干警人人都有使命感,执行庭长汪东安说:“执行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能否实现,关系到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树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这种使命感是我们担当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风廉政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锻造了这支队伍。”党组书记、院长张景渠一语指出动力要义。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当前,我们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高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与审执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对破解“执行难”充满信心,一定会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张景渠院长如是说。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