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向“老赖”亮剑
——山东枣庄法院破解执行难工作纪实
2017-11-26 10:41:3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闫继勇 周永恒 田始峰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向社会发布悬赏公告,公开向群众征集26名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悬赏金额为执行到位金额的2%至4%不等。这是枣庄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又一创新性举措。
2016年以来,枣庄法院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创新执行工作方式,坚决向“老赖”亮剑。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6667件,案件标的额97.14亿元,结案14003件,其中,实际执结9914件,执行到位金额34.81亿元,案件结收比、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分别为84%、70.7%、35.8%。
全方位查控“老赖”财产
“这是搜查令,请你们配合法院工作!”向财务人员出示完搜查令后,滕州市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柏孝海带领执行干警对一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建筑安装公司进行了强制搜查,扣押了该公司的财务账簿、保险柜等物品。在查看该公司经营账目时,从往来票据中发现一个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不到的银行账户,经银行现场查询,发现账户内有存款63万元,遂依法予以扣划,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为了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枣庄法院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查控平台,全面开通“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积极推进“点对点”查控平台建设,先后进行网络查控41200余次,冻结款项1.78亿元,扣划1.12亿元,执结案件3712件,部分执行3014件;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制度,变委托中介机构拍卖为法院自主拍卖,先后网上挂牌拍卖标的物34件,其中25件完成了第一次拍卖,拍卖成交9件,成交额4255万元,为当事人节省拍卖佣金129万元。
对于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不到财产的被执行人,枣庄法院还加大强制执行力度,认真开展常态化集中执行活动,定期开展区域集中执行,对同类型案件开展专题集中执行,对重大复杂案件开展专案执行,全方位查找被执行人财产。枣庄法院先后开展零点行动、黎明执行、节假日执行等集中突击执行行动278次,充分利用清晨、晚上、节假日等时间查找被执行人,促使891件案件顺利执结。
不断创新执行方式
“您拨打的机主已被山亭区人民法院公布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从今年7月起,山亭区法院与当地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合作,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为32名失信被执行人定制了特殊的手机彩铃,在被执行人未履行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前,任何人拨打其手机,都会响起前述这一特殊的彩铃。
枣庄法院进一步创新执行方式,除为被执行人定制特殊的手机彩铃外,还推行悬赏执行制度,多次发布悬赏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51件案件的执行线索。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92人次,通过电视台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1人次。在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居住社区附近张贴失信信息112人次。与《今日头条》合作,向失信被执行人住所地2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精准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0人次,14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依法严惩拒执行为
被执行人满某系滕州市某镇人大代表,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枣庄中院判决偿还他人本金1310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满某拒不履行义务且依然开豪车、高消费。前不久,枣庄中院出动执行干警10余名,果断对满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同时扣押了其奔驰轿车一辆及车中现金人民币1.5万余元和其他物品,并依法向滕州市某镇人大进行了报告。
“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可以采取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枣庄中院执一庭庭长王峰说,“被执行人多次利用执行和解、执行异议等手段规避执行,性质恶劣的,应当依法予以严惩。”
据了解,2016年以来,枣庄法院进一步强化司法惩戒措施,先后采取拘留措施844人次,罚款188人次,限制出入境22人次;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先后发布失信“黑名单”15671人次,通过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限制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限制高消费,限制担任企业高管等,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已有996件案件全部履行并结案,1149名被执行人部分履行了义务。
枣庄法院还依法严惩拒执犯罪,及时筛查梳理规避执行线索,及时固定相关证据并移送公安机关。今年以来,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案件78案83人,公安机关正式立案41案45人,法院已对10案15人判处了刑罚。
“枣庄法院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人大视察组、省高院先后对枣庄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枣庄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姜传兴信心百倍地说。
2016年以来,枣庄法院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创新执行工作方式,坚决向“老赖”亮剑。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6667件,案件标的额97.14亿元,结案14003件,其中,实际执结9914件,执行到位金额34.81亿元,案件结收比、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分别为84%、70.7%、35.8%。
全方位查控“老赖”财产
“这是搜查令,请你们配合法院工作!”向财务人员出示完搜查令后,滕州市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柏孝海带领执行干警对一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建筑安装公司进行了强制搜查,扣押了该公司的财务账簿、保险柜等物品。在查看该公司经营账目时,从往来票据中发现一个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不到的银行账户,经银行现场查询,发现账户内有存款63万元,遂依法予以扣划,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为了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枣庄法院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查控平台,全面开通“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积极推进“点对点”查控平台建设,先后进行网络查控41200余次,冻结款项1.78亿元,扣划1.12亿元,执结案件3712件,部分执行3014件;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制度,变委托中介机构拍卖为法院自主拍卖,先后网上挂牌拍卖标的物34件,其中25件完成了第一次拍卖,拍卖成交9件,成交额4255万元,为当事人节省拍卖佣金129万元。
对于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不到财产的被执行人,枣庄法院还加大强制执行力度,认真开展常态化集中执行活动,定期开展区域集中执行,对同类型案件开展专题集中执行,对重大复杂案件开展专案执行,全方位查找被执行人财产。枣庄法院先后开展零点行动、黎明执行、节假日执行等集中突击执行行动278次,充分利用清晨、晚上、节假日等时间查找被执行人,促使891件案件顺利执结。
不断创新执行方式
“您拨打的机主已被山亭区人民法院公布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从今年7月起,山亭区法院与当地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合作,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为32名失信被执行人定制了特殊的手机彩铃,在被执行人未履行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前,任何人拨打其手机,都会响起前述这一特殊的彩铃。
枣庄法院进一步创新执行方式,除为被执行人定制特殊的手机彩铃外,还推行悬赏执行制度,多次发布悬赏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51件案件的执行线索。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92人次,通过电视台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1人次。在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居住社区附近张贴失信信息112人次。与《今日头条》合作,向失信被执行人住所地2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精准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0人次,14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依法严惩拒执行为
被执行人满某系滕州市某镇人大代表,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枣庄中院判决偿还他人本金1310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满某拒不履行义务且依然开豪车、高消费。前不久,枣庄中院出动执行干警10余名,果断对满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同时扣押了其奔驰轿车一辆及车中现金人民币1.5万余元和其他物品,并依法向滕州市某镇人大进行了报告。
“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可以采取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枣庄中院执一庭庭长王峰说,“被执行人多次利用执行和解、执行异议等手段规避执行,性质恶劣的,应当依法予以严惩。”
据了解,2016年以来,枣庄法院进一步强化司法惩戒措施,先后采取拘留措施844人次,罚款188人次,限制出入境22人次;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先后发布失信“黑名单”15671人次,通过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限制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限制高消费,限制担任企业高管等,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已有996件案件全部履行并结案,1149名被执行人部分履行了义务。
枣庄法院还依法严惩拒执犯罪,及时筛查梳理规避执行线索,及时固定相关证据并移送公安机关。今年以来,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案件78案83人,公安机关正式立案41案45人,法院已对10案15人判处了刑罚。
“枣庄法院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人大视察组、省高院先后对枣庄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枣庄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姜传兴信心百倍地说。
责任编辑:刘瑞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