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乱象拷问汽车社会文明 人和车如何讲“礼”?
2017-11-16 15:03:5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程世东 冷昊阳 任东
资料图:8月3日,昆明街头的电子屏曝光不礼让斑马线车辆。
日前,全国多地各出奇招整顿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现象,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之争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小小斑马线上,为何规则明确还乱象丛生?汽车社会里,人和车如何在路上讲“礼”?
多地出奇招整顿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
今年10月1日起,驾考新规的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标准规定:驾驶员在通过斑马线和直行通过路口、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项目中,明确不按规定主动避让优先通行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不合格。
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全国多地交管部门出招整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明确对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既罚款又扣分。
例如,在北京,司机不礼让斑马线将会受到罚款200元、扣3分的处罚;在西安,斑马线前“车不让人”将被“抄告”当事人所在单位;在昆明,交警利用电子监控设备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违法行为,并在街头的电子显示屏上进行“滚动曝光”。
一条小小的斑马线,为何引起社会如此广泛关注?据公安部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此外,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
乱象,人和车的斑马线之争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71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28亿人。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人和车应当如何在路上讲“礼”?
日前,中新网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市区多个交通路口发现,诸如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人和车在斑马线争道抢行的现象较为普遍。
9日中午时分,在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和西二环交叉路口,记者观察,占据右转车道的机动车很少礼让行人,更有甚者会鸣笛加速通过。在记者观察的近30辆车中,只有4辆会主动礼让行人。据在此路段执勤的交警介绍,该路口,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上行人的情况较之前已有所好转,但乱象依然难除。
“我每天都要走几次这个路口,我们也不愿意和机动车抢行,大家都知道危险,可有时真的没办法,我们在绿灯时过马路,右转的车辆一直在走,也不让斑马线上的人。”在附近上班的行人黄女士介绍。
行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司机同样有苦难言。王师傅在北京开出租车已有8年,他对记者说,自己平常的确会注意在斑马线让行人,但在交通高峰期,尤其是占据右转车道时,司机也是着急。“大家都在赶时间,有时候一让要让四五分钟,不但耽误事,后边的司机也不乐意,总按喇叭催。”
同为北京的哥,马师傅也向记者抱怨:“有一次我晚上在南二环送客人,突然就发现前方有人横穿马路,你说这种封闭的快速路,横穿马路多危险啊,这对司机来讲也是一种考验。”
破局:人和车如何和谐相处?
其实,斑马线上的“礼让”也是法律对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要求。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为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今年6月,公安部交管局要求,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巡逻、监控抓拍等措施,严查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要加强严管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形成“车让人、人让车”的文明交通环境。
除加强执法力度之外,驾考新规的推行也有利于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据媒体报道,北京一家驾校老师透露,驾考新规实施后,科目一中以“礼让行人”为代表的文明驾驶常识的比重,已从原来试题内容的8%骤升至18%,在50道题目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中,占了9道,比原来增加5道,而且普遍难度不小。
对于斑马线乱象,除了人和车的“路权”之争,一些交通设施的设计缺陷也值得关注。
“斑马线乱象的存在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诸如红绿灯、路口规划、二次过街设施、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设置是否科学?是否考虑到了行人的感受?”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如专家所言,采访中,记者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和神路街交叉口观察,宽阔的朝阳门外大街并未设置红绿灯,东西百米之内也未见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留给行人过街的只有一条斑马线,道路中央也并未见到二次过街设施。
“这里不设红绿灯很不方便,有时候硬生生被夹在马路中间,进退不得,很尴尬。”一位在附近居住的行人告诉记者。
在此工作五年多的一位交通志愿者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有机动车会主动礼让行人,但行人过街主要还是靠‘见缝插针’,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更多考虑如何最大化人车分流,如修建人行天桥等设施,来对行人和机动车实行有效的物理分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单菁菁对中新网记者谈到。
斑马线透视汽车社会文明程度
小小斑马线可谓城市文明的缩影,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路怒症、乱鸣笛、机动车占道、中国式过马路、斑马线乱象等等,一系列道路交通陋习持续成为舆论焦点话题。为何规则之下还乱象丛生?
程世东认为,在中国,路权已然明确,总体是要按照行人优先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优先于机动车的顺序,但有些交通参与者还不具备明确交通规则意识。
“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强,行人和非机动车相对要差一些,这也是‘中国式过马路’滋生的原因。但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树立起牢固的法律意识,只要有斑马线,机动车必须要礼让行人。”
专家分析,当前的斑马线乱象也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
“前几年我们一直着力推进北京公交车排队乘车,刚开始时大家也缺乏这个意识,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做的很好了。相信斑马线乱象在未来也会解决。”
多地出奇招整顿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
今年10月1日起,驾考新规的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标准规定:驾驶员在通过斑马线和直行通过路口、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项目中,明确不按规定主动避让优先通行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不合格。
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全国多地交管部门出招整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明确对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既罚款又扣分。
例如,在北京,司机不礼让斑马线将会受到罚款200元、扣3分的处罚;在西安,斑马线前“车不让人”将被“抄告”当事人所在单位;在昆明,交警利用电子监控设备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违法行为,并在街头的电子显示屏上进行“滚动曝光”。
一条小小的斑马线,为何引起社会如此广泛关注?据公安部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此外,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
乱象,人和车的斑马线之争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71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28亿人。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人和车应当如何在路上讲“礼”?
日前,中新网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市区多个交通路口发现,诸如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人和车在斑马线争道抢行的现象较为普遍。
9日中午时分,在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和西二环交叉路口,记者观察,占据右转车道的机动车很少礼让行人,更有甚者会鸣笛加速通过。在记者观察的近30辆车中,只有4辆会主动礼让行人。据在此路段执勤的交警介绍,该路口,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上行人的情况较之前已有所好转,但乱象依然难除。
“我每天都要走几次这个路口,我们也不愿意和机动车抢行,大家都知道危险,可有时真的没办法,我们在绿灯时过马路,右转的车辆一直在走,也不让斑马线上的人。”在附近上班的行人黄女士介绍。
行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司机同样有苦难言。王师傅在北京开出租车已有8年,他对记者说,自己平常的确会注意在斑马线让行人,但在交通高峰期,尤其是占据右转车道时,司机也是着急。“大家都在赶时间,有时候一让要让四五分钟,不但耽误事,后边的司机也不乐意,总按喇叭催。”
同为北京的哥,马师傅也向记者抱怨:“有一次我晚上在南二环送客人,突然就发现前方有人横穿马路,你说这种封闭的快速路,横穿马路多危险啊,这对司机来讲也是一种考验。”
破局:人和车如何和谐相处?
其实,斑马线上的“礼让”也是法律对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要求。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为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今年6月,公安部交管局要求,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巡逻、监控抓拍等措施,严查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要加强严管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形成“车让人、人让车”的文明交通环境。
除加强执法力度之外,驾考新规的推行也有利于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据媒体报道,北京一家驾校老师透露,驾考新规实施后,科目一中以“礼让行人”为代表的文明驾驶常识的比重,已从原来试题内容的8%骤升至18%,在50道题目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中,占了9道,比原来增加5道,而且普遍难度不小。
对于斑马线乱象,除了人和车的“路权”之争,一些交通设施的设计缺陷也值得关注。
“斑马线乱象的存在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诸如红绿灯、路口规划、二次过街设施、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设置是否科学?是否考虑到了行人的感受?”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如专家所言,采访中,记者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和神路街交叉口观察,宽阔的朝阳门外大街并未设置红绿灯,东西百米之内也未见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留给行人过街的只有一条斑马线,道路中央也并未见到二次过街设施。
“这里不设红绿灯很不方便,有时候硬生生被夹在马路中间,进退不得,很尴尬。”一位在附近居住的行人告诉记者。
在此工作五年多的一位交通志愿者也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有机动车会主动礼让行人,但行人过街主要还是靠‘见缝插针’,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更多考虑如何最大化人车分流,如修建人行天桥等设施,来对行人和机动车实行有效的物理分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单菁菁对中新网记者谈到。
斑马线透视汽车社会文明程度
小小斑马线可谓城市文明的缩影,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路怒症、乱鸣笛、机动车占道、中国式过马路、斑马线乱象等等,一系列道路交通陋习持续成为舆论焦点话题。为何规则之下还乱象丛生?
程世东认为,在中国,路权已然明确,总体是要按照行人优先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优先于机动车的顺序,但有些交通参与者还不具备明确交通规则意识。
“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强,行人和非机动车相对要差一些,这也是‘中国式过马路’滋生的原因。但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树立起牢固的法律意识,只要有斑马线,机动车必须要礼让行人。”
专家分析,当前的斑马线乱象也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
“前几年我们一直着力推进北京公交车排队乘车,刚开始时大家也缺乏这个意识,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做的很好了。相信斑马线乱象在未来也会解决。”
责任编辑:杨晓希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