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映照下的乌衣巷
2017-11-16 10:00: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汪云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怀古》中的诗作《乌衣巷》几乎家喻户晓。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咏的名作面世后,位于南京内秦淮河一侧的乌衣巷和朱雀桥便闻名于世。儿时朦朦胧胧地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对诗中描绘过的场景和画面有过一番美妙的联想,没想到四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晨却无意中来到了她的身边……夏日清晨五时许,位于南京城东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和秦淮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楼宇似乎都还酣睡在梦中,一缕一缕的雾霭在楼与楼之间的秦淮河上升腾弥漫。朝阳渐渐地从秦淮河的东侧冉冉升起,在看似窄窄的河面上斜射着它的金黄色的光芒,横跨在秦淮河上的一座座石拱桥和黑白相间、线条清晰的阁楼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清晰和宁静。兴许是来得太早,兴许是大都市南京人的生活慢节奏,即便在这么繁华的地段,在早已通光透亮的大石坝街除了一位清洁工和一个送奶的师傅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影,盈满晨曦和朝阳的街巷是那么空旷和洁净,漫步其中,让人倍感宁静而惬意。
然而,头天晚在秦淮河的对岸,也就是科举博物馆、夫子庙一侧,几乎是人山人海。昏黄的灯光下,人群摩肩接踵,挨挨挤挤。我们一行六人怀着对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十分崇敬的心情,在其逝世四百周年的日子追寻其足迹一路来到古都金陵,准备在名闻遐迩的秦淮河畔探究戏祖汤翁在金陵的履职轨迹、心路历程。没想到,由于有人太多,一眨眼功夫就彼此走散了。大家各自游玩,用其独特的视角采掘所须的素材。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夜色中穿梭在秦淮河上的船影。忽明忽暗灯光,亦梦亦幻的楼影,轻巧灵活的游船,悄无声息的浪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乡夜色图。临河而居的秦淮人家是那么霸气,明明是初次相见,心中却似乎似曾相识。原来,描写秦淮河的文章、描绘秦淮河畔秦淮人家的文字委实不少,故而不少游人在次流连忘返。入夜,躺在旅店的床上,眼前似乎还是那一幕幕灵动、飘逸,喧闹、壮观的场景。不过,到头来还是觉得那情景没有看够,尤其是和对岸究竟还有那些历史遗存未曾知晓呢?于是便萌发了第二天一大早要再游秦淮河的强烈欲望。
其实,在秦淮河南侧的大石坝街一路好奇地前行时,我似乎想不起眼前该有什么熟悉的场景。一路上由秦淮人家、李香君故居,转入琵琶巷,就在路过王谢古屋时,我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在六朝古都南京,在处处皆景,处处有历史遗存的秦淮河,几乎都有感人的故事和优美的传说,有与这些故事和传说的实物和载体。我们在文学名著《桃花扇》的女主角李香君的故居前就曾逗留片刻。
可是,当眼前出现“乌衣巷”三字时,我的思绪顿时活跃起来。这乌衣巷莫非就是儿时课本中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中描写过的那个乌衣巷?一看果然如此。原来,在巷口一侧,立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刘禹锡的草书诗作,一块介绍了乌衣巷的历史。据此,我们才知道,诗中所说的“王谢”指的是王导、谢安,他们的故居也在附近。之前,这两位东晋开国大臣就住在乌衣巷,他们的后裔子孙曾经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到了中唐,家境衰败,就连燕子都无法栖身了,只得躲进贫民的家中。
于是,我的心头不免浮现出大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这首诗作中描写的情形。
在镶有一对铜雀的朱雀拱桥四周竟然爬满杂草,长处野花,公子王孙常常出入的乌衣巷的围墙、门楼上竟然映照着残阳。东晋功臣王导、谢安曾经风光一时,可是,几经岁月风光不再,就连长期寄宿在他们家的燕子也只得钻进普通人家的屋檐下。
唐敬宝历二年,祖籍河南洛阳、唐代家住彭城(今江苏徐州)的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在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曾经在此逗留游玩。在游历秦淮河,看到乌衣巷的变迁后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这首怀古醒今的不朽诗作。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得琵琶巷一侧。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乌衣巷附近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现成为王道、谢安博物馆。
乌衣巷究竟有多深,又住了多少寻常百姓人家呢?怀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穿过巷门往里走,除了临近巷口的左侧有几家庭院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住房,也没有普通人生活得痕迹,这情形多少让人有些失落。这样心有期盼地走了不到三分钟,竟然除了巷子回到了街上。
在读者想象中乌衣巷应该是深邃和热闹的,可是它却和朱雀桥一样,历经千年风霜只得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四百多年前,在留都南京担任太常寺博士这一闲职的汤显祖闲暇时也常来夫子庙、秦淮河散心、赏景,当他看到月下秦淮河游船上的公子王孙醉生梦死、逍遥自在,在夫子庙目睹那些莘莘学子经年苦读、功名不就,特别是在朱雀桥、乌衣巷联想起这首诗时,他时常感慨万千。身居庙堂,若是不心怀大众,不任人唯贤,不自我警醒,不居安思危,就难免重蹈覆辙,难免朝代更替。居于深忧,汤显祖斗胆上疏神宗。没想到却若火上身,遭到被贬徐闻的厄运。
好在他还是一位有作为,有个性的血性汉子。在广东徐闻、浙江遂昌,汤显祖不辱使命,成为勤廉官吏,同时,苦攻戏剧,写出《牡丹亭》等不朽剧作。是留都官场的腐朽文化和秦淮河上的社会现实让汤显祖有了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后来都融入到他的《临川四梦》中。是指成为明代最稳定的戏剧家,与莎士比亚齐名。
清晨,伫立在乌衣巷口,看到的是街巷冉冉升起的朝阳,是桥上渐渐多起来的人群,是渐渐敞开的、有着金子招牌的店铺大门。千年之后,夫子庙、秦淮河早以成为南京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去处。
乌衣巷,乌衣巷附近的朱雀桥依旧用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就像刘禹锡诗作的立意一样成为醒世箴言、处世哲理。
心怀阳光、有所作为,积极进取、居安思危。掩映在朝阳中的乌衣巷同样给我启示和感叹。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法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怀古》中的诗作《乌衣巷》几乎家喻户晓。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咏的名作面世后,位于南京内秦淮河一侧的乌衣巷和朱雀桥便闻名于世。儿时朦朦胧胧地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对诗中描绘过的场景和画面有过一番美妙的联想,没想到四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晨却无意中来到了她的身边……夏日清晨五时许,位于南京城东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和秦淮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楼宇似乎都还酣睡在梦中,一缕一缕的雾霭在楼与楼之间的秦淮河上升腾弥漫。朝阳渐渐地从秦淮河的东侧冉冉升起,在看似窄窄的河面上斜射着它的金黄色的光芒,横跨在秦淮河上的一座座石拱桥和黑白相间、线条清晰的阁楼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清晰和宁静。兴许是来得太早,兴许是大都市南京人的生活慢节奏,即便在这么繁华的地段,在早已通光透亮的大石坝街除了一位清洁工和一个送奶的师傅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影,盈满晨曦和朝阳的街巷是那么空旷和洁净,漫步其中,让人倍感宁静而惬意。
然而,头天晚在秦淮河的对岸,也就是科举博物馆、夫子庙一侧,几乎是人山人海。昏黄的灯光下,人群摩肩接踵,挨挨挤挤。我们一行六人怀着对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十分崇敬的心情,在其逝世四百周年的日子追寻其足迹一路来到古都金陵,准备在名闻遐迩的秦淮河畔探究戏祖汤翁在金陵的履职轨迹、心路历程。没想到,由于有人太多,一眨眼功夫就彼此走散了。大家各自游玩,用其独特的视角采掘所须的素材。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夜色中穿梭在秦淮河上的船影。忽明忽暗灯光,亦梦亦幻的楼影,轻巧灵活的游船,悄无声息的浪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乡夜色图。临河而居的秦淮人家是那么霸气,明明是初次相见,心中却似乎似曾相识。原来,描写秦淮河的文章、描绘秦淮河畔秦淮人家的文字委实不少,故而不少游人在次流连忘返。入夜,躺在旅店的床上,眼前似乎还是那一幕幕灵动、飘逸,喧闹、壮观的场景。不过,到头来还是觉得那情景没有看够,尤其是和对岸究竟还有那些历史遗存未曾知晓呢?于是便萌发了第二天一大早要再游秦淮河的强烈欲望。
其实,在秦淮河南侧的大石坝街一路好奇地前行时,我似乎想不起眼前该有什么熟悉的场景。一路上由秦淮人家、李香君故居,转入琵琶巷,就在路过王谢古屋时,我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在六朝古都南京,在处处皆景,处处有历史遗存的秦淮河,几乎都有感人的故事和优美的传说,有与这些故事和传说的实物和载体。我们在文学名著《桃花扇》的女主角李香君的故居前就曾逗留片刻。
可是,当眼前出现“乌衣巷”三字时,我的思绪顿时活跃起来。这乌衣巷莫非就是儿时课本中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中描写过的那个乌衣巷?一看果然如此。原来,在巷口一侧,立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刘禹锡的草书诗作,一块介绍了乌衣巷的历史。据此,我们才知道,诗中所说的“王谢”指的是王导、谢安,他们的故居也在附近。之前,这两位东晋开国大臣就住在乌衣巷,他们的后裔子孙曾经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到了中唐,家境衰败,就连燕子都无法栖身了,只得躲进贫民的家中。
于是,我的心头不免浮现出大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这首诗作中描写的情形。
在镶有一对铜雀的朱雀拱桥四周竟然爬满杂草,长处野花,公子王孙常常出入的乌衣巷的围墙、门楼上竟然映照着残阳。东晋功臣王导、谢安曾经风光一时,可是,几经岁月风光不再,就连长期寄宿在他们家的燕子也只得钻进普通人家的屋檐下。
唐敬宝历二年,祖籍河南洛阳、唐代家住彭城(今江苏徐州)的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在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曾经在此逗留游玩。在游历秦淮河,看到乌衣巷的变迁后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这首怀古醒今的不朽诗作。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得琵琶巷一侧。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乌衣巷附近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现成为王道、谢安博物馆。
乌衣巷究竟有多深,又住了多少寻常百姓人家呢?怀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穿过巷门往里走,除了临近巷口的左侧有几家庭院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住房,也没有普通人生活得痕迹,这情形多少让人有些失落。这样心有期盼地走了不到三分钟,竟然除了巷子回到了街上。
在读者想象中乌衣巷应该是深邃和热闹的,可是它却和朱雀桥一样,历经千年风霜只得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四百多年前,在留都南京担任太常寺博士这一闲职的汤显祖闲暇时也常来夫子庙、秦淮河散心、赏景,当他看到月下秦淮河游船上的公子王孙醉生梦死、逍遥自在,在夫子庙目睹那些莘莘学子经年苦读、功名不就,特别是在朱雀桥、乌衣巷联想起这首诗时,他时常感慨万千。身居庙堂,若是不心怀大众,不任人唯贤,不自我警醒,不居安思危,就难免重蹈覆辙,难免朝代更替。居于深忧,汤显祖斗胆上疏神宗。没想到却若火上身,遭到被贬徐闻的厄运。
好在他还是一位有作为,有个性的血性汉子。在广东徐闻、浙江遂昌,汤显祖不辱使命,成为勤廉官吏,同时,苦攻戏剧,写出《牡丹亭》等不朽剧作。是留都官场的腐朽文化和秦淮河上的社会现实让汤显祖有了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后来都融入到他的《临川四梦》中。是指成为明代最稳定的戏剧家,与莎士比亚齐名。
清晨,伫立在乌衣巷口,看到的是街巷冉冉升起的朝阳,是桥上渐渐多起来的人群,是渐渐敞开的、有着金子招牌的店铺大门。千年之后,夫子庙、秦淮河早以成为南京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去处。
乌衣巷,乌衣巷附近的朱雀桥依旧用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就像刘禹锡诗作的立意一样成为醒世箴言、处世哲理。
心怀阳光、有所作为,积极进取、居安思危。掩映在朝阳中的乌衣巷同样给我启示和感叹。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