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近苟得
2017-11-03 08:53: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宋今声
“苟得”一词出自《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非义而取,谓之苟得。”我对苟得的理解是,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轻易获得一些东西的行为。比如于无人处捡到贵重物品,昧心藏匿,无人知晓,属于侥幸之得;蒙恩受惠,享受回报,再三推辞,最后收下,互得慰藉,情有可原;以公器为资本,以公职为优势,于天地之间,收礼受贿,一遭污行,两次成性,再而三官德尽丧,即便行为没有败露,也是贪官。
在古代,不近苟得的例子很多。《淮南子·应道训》载: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他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休却一条也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我如果收了别人送来的鱼,今后,在理政上一定会出现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遭罢免以后,我虽然爱吃鱼,人们不再送给我鱼吃,我又没有财力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也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仪休聪明理智,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苟得成性,噬德伤廉,最后难免被罢黜免官。
《太平御览》卷十五载:“陶答子妻者,陶大夫答子之妻也。答子仕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仕,家贫而国富,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代。今夫子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远害。今君与此背,不无后患乎?’”
陶,古邑名,在今天的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一带。周代为曹国都城,春秋末属宋国,战国时属齐国,地处当时的经济、交通中心,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商业城市。一位名叫“陶答子”的读书人入仕后在陶邑做了三年地方官,政绩不佳,政声低下,可是家财却比以前多了三倍。他的妻子见状怵然,再三规劝:“夫君啊,你能力小而官职大,就是接近了祸患;无功劳而家资富,就是积攒了余殃。”她还对丈夫讲述尹子文为官清廉、遗福子孙、名垂后世和山豹为了不使美丽的皮毛受到雾霾污染而忍饥七日躲在山洞里的故事,陶答子不听妻子规劝,继续我行我素。陶答子做官,家富了,国穷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五年后陶答子退休还乡,继而因贪腐败露而获罪被杀。这个故事《列女传》里亦有记载。
读了以上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对陶答子妻子的贤淑善良而肃然起敬,对陶答子为官不自爱、不自重、不自尊、不清廉而扼腕痛惜、嗤之以鼻。谈古论今,在当今的官场里类似陶答子的官员依然存在,而即若“陶答子妻”者,可能是凤毛麟角。不然的话,怎么就从大到小,不查则已,一查就“塌方”似地“夫贪妻败”呢?
《列女传·齐田稷母》载: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躬身敬业,办事公正。一次,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几番推辞,最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田稷将黄金原封不动地献给母亲。田母见了,面露怒容,说:“你为相三年,俸禄从没有这么多,难道是掠取民财、收受贿赂得来的吗?”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田母严肃地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出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孝顺,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教子有方的高尚品德。后来,田稷更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后来成为齐国的一代贤相。
《梦溪笔谈》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得了哮喘病,医生说要用紫团山出产的人参入药,方能治愈,但是没有找到这种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北宋元丰年间知枢密院,史称其善于经商和管理财务)从河东回来,刚好带了紫团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枚,王安石推却不接受。有人劝王安石,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再说了,赠给你的,拒不接受好吗?”王安石正色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还是没有接受。王安石面色黄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垢,不是病。”于是,有门人向王安石进献澡豆(类似肥皂的洗面物)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给我一副黑面孔,就保持这个样子吧。”
清嘉庆年间,王尔烈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著称,时称“关东才子”,为官清廉,素有“双肩明月,两袖清风”之美誉。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归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嘉庆皇帝召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答道:“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皇帝听罢微笑颔首,说:“朕命你到安徽铜山监管铸钱事宜,几年后,你的家境自然就会改善。”王尔烈奉命履新,一干就是三年多。一日回京,嘉庆皇帝宣其进殿,问:“铜山一任,足可安度晚年了吧?”王尔烈听出皇帝的话外音,笑答:“臣依然两袖清风,无欲无求。”说罢,从衣袖中掏出几枚打磨得油光锃亮的铜钱给嘉庆皇帝看。这几枚铜钱是王尔烈随身携带的铸钱模子,此外身上别无分文。嘉庆皇帝十分感动,叹了口气道:“爱卿真是群臣楷模啊!”
为人一世,能够做过一次官,是幸运、荣耀的际遇,尤其是对于读书人来讲,更是值得珍重爱惜的人生历程。十年寒窗苦,难学把书念,最后学成为的是啥?为的是拥有立世经年、温饱有余的本领而自足,还是为了出人投地、光宗耀祖而自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对读书人能够受到国家重用、群众赞誉而走上了官道的认识是,这是人生路上的一次危险经历、一段惕励旅途。走好了,身后留下一段斑斓绚丽、难以泯灭的陌里佳话;走歪了,不言而喻,身后必然是难以消除的骂名。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这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当然也是所有共产党人和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最基本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唯有始终做到洁身自好、勿近苟得,才是一名在职廉洁清正,离岗两袖清风的党员干部。
作者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法学会
在古代,不近苟得的例子很多。《淮南子·应道训》载: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他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休却一条也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我如果收了别人送来的鱼,今后,在理政上一定会出现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遭罢免以后,我虽然爱吃鱼,人们不再送给我鱼吃,我又没有财力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也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仪休聪明理智,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苟得成性,噬德伤廉,最后难免被罢黜免官。
《太平御览》卷十五载:“陶答子妻者,陶大夫答子之妻也。答子仕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仕,家贫而国富,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代。今夫子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远害。今君与此背,不无后患乎?’”
陶,古邑名,在今天的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一带。周代为曹国都城,春秋末属宋国,战国时属齐国,地处当时的经济、交通中心,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商业城市。一位名叫“陶答子”的读书人入仕后在陶邑做了三年地方官,政绩不佳,政声低下,可是家财却比以前多了三倍。他的妻子见状怵然,再三规劝:“夫君啊,你能力小而官职大,就是接近了祸患;无功劳而家资富,就是积攒了余殃。”她还对丈夫讲述尹子文为官清廉、遗福子孙、名垂后世和山豹为了不使美丽的皮毛受到雾霾污染而忍饥七日躲在山洞里的故事,陶答子不听妻子规劝,继续我行我素。陶答子做官,家富了,国穷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五年后陶答子退休还乡,继而因贪腐败露而获罪被杀。这个故事《列女传》里亦有记载。
读了以上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对陶答子妻子的贤淑善良而肃然起敬,对陶答子为官不自爱、不自重、不自尊、不清廉而扼腕痛惜、嗤之以鼻。谈古论今,在当今的官场里类似陶答子的官员依然存在,而即若“陶答子妻”者,可能是凤毛麟角。不然的话,怎么就从大到小,不查则已,一查就“塌方”似地“夫贪妻败”呢?
《列女传·齐田稷母》载: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躬身敬业,办事公正。一次,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几番推辞,最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田稷将黄金原封不动地献给母亲。田母见了,面露怒容,说:“你为相三年,俸禄从没有这么多,难道是掠取民财、收受贿赂得来的吗?”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田母严肃地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出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孝顺,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教子有方的高尚品德。后来,田稷更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后来成为齐国的一代贤相。
《梦溪笔谈》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得了哮喘病,医生说要用紫团山出产的人参入药,方能治愈,但是没有找到这种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北宋元丰年间知枢密院,史称其善于经商和管理财务)从河东回来,刚好带了紫团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枚,王安石推却不接受。有人劝王安石,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再说了,赠给你的,拒不接受好吗?”王安石正色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还是没有接受。王安石面色黄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垢,不是病。”于是,有门人向王安石进献澡豆(类似肥皂的洗面物)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给我一副黑面孔,就保持这个样子吧。”
清嘉庆年间,王尔烈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著称,时称“关东才子”,为官清廉,素有“双肩明月,两袖清风”之美誉。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归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嘉庆皇帝召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答道:“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皇帝听罢微笑颔首,说:“朕命你到安徽铜山监管铸钱事宜,几年后,你的家境自然就会改善。”王尔烈奉命履新,一干就是三年多。一日回京,嘉庆皇帝宣其进殿,问:“铜山一任,足可安度晚年了吧?”王尔烈听出皇帝的话外音,笑答:“臣依然两袖清风,无欲无求。”说罢,从衣袖中掏出几枚打磨得油光锃亮的铜钱给嘉庆皇帝看。这几枚铜钱是王尔烈随身携带的铸钱模子,此外身上别无分文。嘉庆皇帝十分感动,叹了口气道:“爱卿真是群臣楷模啊!”
为人一世,能够做过一次官,是幸运、荣耀的际遇,尤其是对于读书人来讲,更是值得珍重爱惜的人生历程。十年寒窗苦,难学把书念,最后学成为的是啥?为的是拥有立世经年、温饱有余的本领而自足,还是为了出人投地、光宗耀祖而自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对读书人能够受到国家重用、群众赞誉而走上了官道的认识是,这是人生路上的一次危险经历、一段惕励旅途。走好了,身后留下一段斑斓绚丽、难以泯灭的陌里佳话;走歪了,不言而喻,身后必然是难以消除的骂名。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这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当然也是所有共产党人和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最基本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唯有始终做到洁身自好、勿近苟得,才是一名在职廉洁清正,离岗两袖清风的党员干部。
作者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吴贺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