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 慈善募捐新生态逐步形成
2017-10-13 20:47:51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韩秉志
民政部今天发布消息称,《慈善法》施行一年多来,网络募捐平台指定及事中事后监管有序开展。截至今年10月10日,全国1676个慈善项目、1219个公开募捐方案全部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予以公开,推动了公益慈善在阳光下运行,使全民参与慈善监督成为可能,有效防范了一些组织、项目、个人打着公益慈善的旗号招摇撞骗。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但是,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传播速度快,商业炒作、娱乐噱头多,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对虚假信息甄别不够,一旦以讹传讹、公众爱心被“忽悠”,极易形成舆情热点,严重影响公众对网络募捐及公益慈善的信任度。
民政部介绍,针对网络募捐“野蛮生长”现象,201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制,慈善募捐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一是网络募捐规范开展,全新慈善生态正在形成。根据《慈善法》授权,民政部指定了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同时,采取巡检、约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稳妥处置了引起公众质疑“罗某笑事件”;组织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要求平台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同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求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切实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施行一年来,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超过了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捐赠主体由80后、90后构成,捐赠额度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呈现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趋势,“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扶贫济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风尚。今年9月,腾讯“99公益日”活动就动员社会捐赠13亿元,1268万人次参与捐赠。一些慈善组织来自于互联网的捐赠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以企业为捐赠主体的旧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二是慈善组织有序发展,募捐能力明显提升。《慈善法》将慈善组织确立为慈善事业的主要载体,激发了社会力量通过慈善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为特征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大格局正在形成。
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全国社会组织总数达到75.6万个,其中认定和登记为慈善组织的2429个,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606个。这些慈善组织在脱贫攻坚、扶老助学、急难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年受益人群超过1000万人次,捐赠金额持续增长;捐赠款物从一般资金、物资,扩展到有价证券、不动产和知识产权等;一些企业、个人捐赠股权设立的基金会,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三是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启用,全民监督成为可能。民政部贯彻落实《慈善法》第八章“信息公开”要求,开发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9月初,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分布全国的慈善组织及各级民政部门统一使用该平台发布信息,为公众查询了解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提供了权威便捷的渠道。
民政部表示,贯彻落实《慈善法》,提振人民群众对公益慈善的信任度、参与度,是开展慈善工作、规范慈善募捐的重大使命。民政部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关注网络社会发展态势,严格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高慈善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体系。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但是,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传播速度快,商业炒作、娱乐噱头多,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对虚假信息甄别不够,一旦以讹传讹、公众爱心被“忽悠”,极易形成舆情热点,严重影响公众对网络募捐及公益慈善的信任度。
民政部介绍,针对网络募捐“野蛮生长”现象,201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制,慈善募捐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一是网络募捐规范开展,全新慈善生态正在形成。根据《慈善法》授权,民政部指定了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同时,采取巡检、约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稳妥处置了引起公众质疑“罗某笑事件”;组织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要求平台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同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求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切实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施行一年来,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超过了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捐赠主体由80后、90后构成,捐赠额度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呈现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趋势,“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扶贫济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风尚。今年9月,腾讯“99公益日”活动就动员社会捐赠13亿元,1268万人次参与捐赠。一些慈善组织来自于互联网的捐赠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以企业为捐赠主体的旧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二是慈善组织有序发展,募捐能力明显提升。《慈善法》将慈善组织确立为慈善事业的主要载体,激发了社会力量通过慈善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为特征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大格局正在形成。
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全国社会组织总数达到75.6万个,其中认定和登记为慈善组织的2429个,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606个。这些慈善组织在脱贫攻坚、扶老助学、急难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年受益人群超过1000万人次,捐赠金额持续增长;捐赠款物从一般资金、物资,扩展到有价证券、不动产和知识产权等;一些企业、个人捐赠股权设立的基金会,为慈善事业注入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三是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启用,全民监督成为可能。民政部贯彻落实《慈善法》第八章“信息公开”要求,开发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9月初,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分布全国的慈善组织及各级民政部门统一使用该平台发布信息,为公众查询了解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提供了权威便捷的渠道。
民政部表示,贯彻落实《慈善法》,提振人民群众对公益慈善的信任度、参与度,是开展慈善工作、规范慈善募捐的重大使命。民政部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关注网络社会发展态势,严格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高慈善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体系。
责任编辑:边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