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之缘
同记者一起采访的日子
2017-10-13 08:49: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温义甫
  时常有朋友问我,在工作之余都做些什么?有哪些业余爱好?每当遇到这样的提问,我就告诉他,我最大的一项业余爱好就是写作,给报社电台写些新闻稿件,这一习惯已经延续多年了。在乡镇法庭的时候,我自费订阅的杂志中,有一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青年记者》。出于对新闻工作这一“无冕之王”称号的热爱,我在新闻创作领域里不停的笔耕,在报刊广播中发表了许多的作品。遗憾的是,由于本职业务的繁重,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深入的学习新闻写作的专业理论,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闻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但爱好也可以成就一种业绩,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单位领导和同志们争相传看有我稿件的报纸,驻足收听喇叭中播放的我采写的新闻报道,都是一段段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我的工作经历中,和记者零距离的接触是一次共同的采访活动,现在,我就把这次新闻采访的过程与大家分享,再度感受那繁忙岁月中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盛夏季节,我工作所在法庭的乡镇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冰雹袭击,这场灾害给当地的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雹灾发生后,我与镇党委政府的同志第一时间赶到受灾严重的村庄地块,当望着田野中已经30厘米多高的棉苗被冰雹砸成了光杆,大家的心情非常痛惜。甚至有同志忍不住眼中噙满了泪水。

  改革开放10年的中国农村,可以用十分繁荣来形容其景象。这场灾害不啻于一场冷水泼在人们的心头,把群众的心情降到冰点。

  各村各户奋力抗灾自救,镇党委政府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中来,全镇上下掀起了一场抗灾救灾的热潮。

  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来到镇上,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灾救灾。报社记者也下到基层做灾区一线的报道。镇党委让我负责记者的采访和生活方面的事宜,并指派当时镇上最好的吉普车供采访专用。我和记者共同采访和工作了五天的时间。期间,在收获新闻报道成绩的同时,亲历了报社记者的文采和清正廉洁的作风。

  记者来到镇上的第一天,我们就赶往冰雹重灾区采访。一路采访了多个村庄。历经小展家村地段采访了正在棉田里翻耕土地准备重新播种大豆的农民;走到了鞋里坞村地段,遇到了在责任田里指导救灾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并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详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受灾严重地块的救灾措施和意见。

  当车辆行走到东温家桥村时,济南市邢家渡二级沉沙池映入眼帘,高高的沉沙池大堰向下,一坡青草碧绿,羊群如白云朵朵,目睹这一景象,记者感慨的说:“这地方真是太美了”。“若不是受雹灾的影响,这里还更美”——我接着记者的话说。

  我告诉记者,这沉沙池里面有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居说,这个遗址是属于夏商时期的。几年前遗址是长和宽都为80米左右的一个方台,高出地面一米。关于这个遗址还曾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我指着东温家桥村以北的沉沙池说。

  傍晚时分,我们驱车赶到与我镇接壤的乡镇进行慰问救灾,采访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有关乡镇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很大的热情,先是切开了西瓜款待我们,继而执意留我们吃晚饭。但我们还是谢绝了他们的盛情,并祝愿他们抗灾救灾取得胜利。

  回到镇上,天色已晚。我到镇政府食堂给记者安排好了晚饭。由于行了很长时间的路,并且大部分是十分颠簸的土路,所以很感劳累和饥饿。

  我们的工作计划是采访一天,然后就写稿一天。开始写稿时,记者问我写什么样的体裁,我说写现场见闻。记者说,对。我迅速写完稿件,发往报社,第二天《砸毁的是庄稼挺起的是腰杆》在《济南日报》要闻版刊登。

  第三天采访时,正值全镇开展夏粮入库工作。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交粮的车队,又到了镇粮所采访了交爱国粮的群众。那长长的交粮队伍,满满的车车小麦,在这受灾后的情况下,农民踊跃交爱国粮的热烈场面无不震撼着那些路经此地的人们。

  几天来,我的收获很大,多篇新闻报道稿件见报,其中《苏书记的两多两少》及一组救灾简讯在《济南日报》一版和二版刊发。长篇通讯《灾区见闻》等在县广播站连续播出。

  由于几天来忙着采访,法庭的业务暂时搁置。一天,有人跑到我和记者写稿的房间,说法庭门口有人在哭。我急忙赶往法庭。记者也随后赶来,发现原来是因不堪忍受丈夫的打骂而起诉离婚的一当事人。这样哭的当事人在法庭是时常遇到的,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记者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一方面安抚当事人,一方面询问事情的原委,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果然这位当事人的情绪在记者的劝说下很快平静了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几天时间过去了,在记者回报社之际,镇领导说要和记者照相留念,我就叫来了摄影师拍照,彼此留下了美好的一瞬。至今这组照片还珍藏在我的影集里。为了表示谢意,镇党委为记者准备了本地的几箱鸡蛋和小米等土特产品,但被记者婉言谢绝 。

  向人民问候,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是新闻鲜活的生命力之所在。在此后多年的审判执行工作中,我始终虚心学习,廉洁自律。在人民法院的这片土地上辛勤的耕耘,不断讲述法院法庭的美好故事,用心书写司法为民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