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天然气市场最活跃的国家
2017-09-19 19:36:17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张国宝
天然气在中国既是一种使用历史悠久的能源,也是一种大规模使用历史短暂的新能源。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四川盆地有天然气资源和地下盐矿,自贡一带用天然气煮盐卤水用于生产盐。但直到40年前,天然气还只是少数地区的少数人知道的能源。那时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
西气东输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时代
1997年,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线——陕京管线,长918公里,把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在海南岛的北部湾海域发现了海上天然气,建设了从海南岛北部湾的莺歌海到香港的管线,向香港每年供应2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东海,原地质矿产部调查队(后来叫新星公司),在上海附近的东海平湖气田也发现了少量天然气,每年可供上海4亿立方米天然气。那时候我已经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我记得陕京管线还分配给天津每年2亿立方米,西安每年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天津还担心用不完。
直到2003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还只占区区的2.3%,而那个时候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天然气在能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10%,有些国家甚至达到30%。例如,在美国、俄罗斯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谋划建设从新疆到上海的西气东输管线,全长约4000公里,设计规模每年120亿立方米。我们从来没有建设过这么长和这么大容量的输气管道,也曾经谋求与壳牌等外国公司合作,但没有成功,最后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建设。那个时候,管线的材料X70钢,加压用的燃压机组我们都不会做,从钢铁厂研发生产X70钢开始一步一步摸索。我们也没有建设过大型的储气库,因为西气东输工程需要,才在江苏的金坛利用地下盐矿空穴建设第一个较大的储气库。这种情况下,西气东输工程也只用了两三年就建成了,并且在靖边和陕京管线相连接,可以向北京、天津供应天然气。
西气东输惠及2亿多人口,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时代。后来又建设了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送到广东、香港。
中国天然气的对外合作
由于中国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在2005年以后开始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商谈进口他们的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和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的亲自推动下,于2009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从境外引入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叫做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创了中国进口境外天然气的历史,中国也成了天然气的净进口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初期设计能力每年300亿立方米,现在已经建成了A、B、C三条管线,走的是同一条路由,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D线正在建设中,管线走向与A、B、C线不同。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合同数量也扩大到了每年680亿立方米,我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进口天然气1900多亿立方米。
后来我们又与缅甸合作,与中缅原油管道同期建成了中缅天然气管道。它的气源是韩国大宇公司在缅甸孟加拉湾海域勘探开发的海上天然气,生产量一年只有50亿立方米左右。这条管道现在还没有达到每年50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但却使中国偏僻的西南山区的云南省用上了天然气。
现在我们还只有这两条陆上进口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可以建成通气。
在本世纪初,我们谋划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同时,也开始了LNG的事业。经过激烈的招标竞争,最初选择广东大亚湾和福建的LNG接收站进口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液化天然气,之后又扩大到上海进口马来西亚LNG。现在我们已经建成运营了11个LNG接收站,并且还在迅速增加。LNG的进口国也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扩大到了卡塔尔、文莱等国。
同样,我们从最初不会生产LNG运输船和LNG储罐的钢板,到现在已经能向日本商船三井出口LNG运输船。
短短20年间,中国从一个天然气在能源中占比微不足道的国家成长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但目前中国仅占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5.9%,而美国、俄罗斯占到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33%。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例为6.3%,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增长速度比其他能源都快。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2%,进口天然气410亿立方米,本国生产743亿立方米,进口的依存度达到36.5%。
全国性管网形成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中国现在已经将西气东输、陕京管线、川气出川、沿海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管道初步连接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并且与沿海星罗棋布的LNG接收站连为一体。这种建设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亚通过里海到欧洲的纳布科管道,起初比中亚天然气管道提出还要早,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我们的天然气管网既有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有全国各省份众多企业相互支持。
目前骨干管道还是以央企为主在建设经营,他们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当然也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例如,从山西晋东南到河南端氏的煤层气管道项目就由重庆的民营企业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投资建设,新疆吉木乃到哈萨克斯坦斋桑气田则由民营企业广汇建设经营。民营企业新奥燃气正在舟山建设LNG接收站。
各省份的支线管网既有地方国企,也有民营企业,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经营的。中国的城市燃气主要由5家企业经营,中石油的昆仑燃气、香港的港华、华润、新奥燃气、中华燃气,这5家企业经营着约100多个城市的燃气业务。还有许多城市的燃气是由地方政府所属的城市燃气公司在经营,例如北京燃气,现在北京的天然气年消费量已经超过了160亿立方米,甚至超过了纽约市的用气量,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世界第二大用气城市,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明年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后,中国的天然气管网将进一步扩大到有一亿人口的东北,连接关内、关外的管网。中国企业还积极投资境外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在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拥有八分之一股份,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俄罗斯亚马尔气田,都有中国的投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天然气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能源的清洁化是必然趋势,任何利益集团都须想明白这一点
在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饱受雾霾肆虐之苦,政府正在下决心治理。造成雾霾的原因尽管争论还很多,但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太高肯定是原因之一。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比例现在仍然高达65%,在发电领域,72%发电量是由煤炭发电的。全国煤炭产量最高的2013年,产量达到38亿吨,几乎占了世界煤炭消费量的小一半。因此,治理雾霾,在大城市以燃气机组取代燃煤机组是必然趋势。北京市区原有4个燃煤发电厂,我在任时坚决要求以气代煤,改为燃气的热电联供,遇到很大阻力。由于雾霾越来越严重,北京市终于下了决心,关闭了市区所有燃煤发电机组,以先进的燃气热电联供机组取代。无论是伦敦还是洛杉矶,治理雾霾都走了以气代煤的路子。
以气代煤的一大制约因素是价格,天然气的价格还是高于煤炭。许多专家呼吁要考虑污染成本,实行碳交易,加大收取排污费。在各种利益集团、各种意见掣肘下,实行起来阻力很大。但我认为,能源的清洁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任何利益集团都必须想明白这一点。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如何让天然气具备竞争力依然是个难点。有相当强烈的意见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而天然气资源不足。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天然气资源充足,国内也有很大潜力。例如,中国的煤层气很有潜力,还有现在开发规模还不大但出现增长势头的页岩气,资源不应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如今,中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市场空间很大,潜力还远没有发挥,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天然气联盟轮值主席国,并积极争取举办2024年世界天然气大会。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天然气市场最活跃的国家。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四川盆地有天然气资源和地下盐矿,自贡一带用天然气煮盐卤水用于生产盐。但直到40年前,天然气还只是少数地区的少数人知道的能源。那时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
西气东输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时代
1997年,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线——陕京管线,长918公里,把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在海南岛的北部湾海域发现了海上天然气,建设了从海南岛北部湾的莺歌海到香港的管线,向香港每年供应2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东海,原地质矿产部调查队(后来叫新星公司),在上海附近的东海平湖气田也发现了少量天然气,每年可供上海4亿立方米天然气。那时候我已经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我记得陕京管线还分配给天津每年2亿立方米,西安每年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天津还担心用不完。
直到2003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还只占区区的2.3%,而那个时候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天然气在能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10%,有些国家甚至达到30%。例如,在美国、俄罗斯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谋划建设从新疆到上海的西气东输管线,全长约4000公里,设计规模每年120亿立方米。我们从来没有建设过这么长和这么大容量的输气管道,也曾经谋求与壳牌等外国公司合作,但没有成功,最后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建设。那个时候,管线的材料X70钢,加压用的燃压机组我们都不会做,从钢铁厂研发生产X70钢开始一步一步摸索。我们也没有建设过大型的储气库,因为西气东输工程需要,才在江苏的金坛利用地下盐矿空穴建设第一个较大的储气库。这种情况下,西气东输工程也只用了两三年就建成了,并且在靖边和陕京管线相连接,可以向北京、天津供应天然气。
西气东输惠及2亿多人口,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时代。后来又建设了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送到广东、香港。
中国天然气的对外合作
由于中国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在2005年以后开始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商谈进口他们的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和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的亲自推动下,于2009年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从境外引入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叫做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创了中国进口境外天然气的历史,中国也成了天然气的净进口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初期设计能力每年300亿立方米,现在已经建成了A、B、C三条管线,走的是同一条路由,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D线正在建设中,管线走向与A、B、C线不同。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合同数量也扩大到了每年680亿立方米,我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进口天然气1900多亿立方米。
后来我们又与缅甸合作,与中缅原油管道同期建成了中缅天然气管道。它的气源是韩国大宇公司在缅甸孟加拉湾海域勘探开发的海上天然气,生产量一年只有50亿立方米左右。这条管道现在还没有达到每年50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但却使中国偏僻的西南山区的云南省用上了天然气。
现在我们还只有这两条陆上进口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可以建成通气。
在本世纪初,我们谋划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同时,也开始了LNG的事业。经过激烈的招标竞争,最初选择广东大亚湾和福建的LNG接收站进口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液化天然气,之后又扩大到上海进口马来西亚LNG。现在我们已经建成运营了11个LNG接收站,并且还在迅速增加。LNG的进口国也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扩大到了卡塔尔、文莱等国。
同样,我们从最初不会生产LNG运输船和LNG储罐的钢板,到现在已经能向日本商船三井出口LNG运输船。
短短20年间,中国从一个天然气在能源中占比微不足道的国家成长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但目前中国仅占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5.9%,而美国、俄罗斯占到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33%。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例为6.3%,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增长速度比其他能源都快。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2%,进口天然气410亿立方米,本国生产743亿立方米,进口的依存度达到36.5%。
全国性管网形成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中国现在已经将西气东输、陕京管线、川气出川、沿海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管道初步连接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并且与沿海星罗棋布的LNG接收站连为一体。这种建设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亚通过里海到欧洲的纳布科管道,起初比中亚天然气管道提出还要早,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我们的天然气管网既有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有全国各省份众多企业相互支持。
目前骨干管道还是以央企为主在建设经营,他们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当然也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例如,从山西晋东南到河南端氏的煤层气管道项目就由重庆的民营企业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投资建设,新疆吉木乃到哈萨克斯坦斋桑气田则由民营企业广汇建设经营。民营企业新奥燃气正在舟山建设LNG接收站。
各省份的支线管网既有地方国企,也有民营企业,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经营的。中国的城市燃气主要由5家企业经营,中石油的昆仑燃气、香港的港华、华润、新奥燃气、中华燃气,这5家企业经营着约100多个城市的燃气业务。还有许多城市的燃气是由地方政府所属的城市燃气公司在经营,例如北京燃气,现在北京的天然气年消费量已经超过了160亿立方米,甚至超过了纽约市的用气量,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世界第二大用气城市,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明年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后,中国的天然气管网将进一步扩大到有一亿人口的东北,连接关内、关外的管网。中国企业还积极投资境外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在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拥有八分之一股份,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俄罗斯亚马尔气田,都有中国的投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天然气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能源的清洁化是必然趋势,任何利益集团都须想明白这一点
在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饱受雾霾肆虐之苦,政府正在下决心治理。造成雾霾的原因尽管争论还很多,但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太高肯定是原因之一。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比例现在仍然高达65%,在发电领域,72%发电量是由煤炭发电的。全国煤炭产量最高的2013年,产量达到38亿吨,几乎占了世界煤炭消费量的小一半。因此,治理雾霾,在大城市以燃气机组取代燃煤机组是必然趋势。北京市区原有4个燃煤发电厂,我在任时坚决要求以气代煤,改为燃气的热电联供,遇到很大阻力。由于雾霾越来越严重,北京市终于下了决心,关闭了市区所有燃煤发电机组,以先进的燃气热电联供机组取代。无论是伦敦还是洛杉矶,治理雾霾都走了以气代煤的路子。
以气代煤的一大制约因素是价格,天然气的价格还是高于煤炭。许多专家呼吁要考虑污染成本,实行碳交易,加大收取排污费。在各种利益集团、各种意见掣肘下,实行起来阻力很大。但我认为,能源的清洁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任何利益集团都必须想明白这一点。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如何让天然气具备竞争力依然是个难点。有相当强烈的意见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而天然气资源不足。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天然气资源充足,国内也有很大潜力。例如,中国的煤层气很有潜力,还有现在开发规模还不大但出现增长势头的页岩气,资源不应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如今,中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市场空间很大,潜力还远没有发挥,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际天然气联盟轮值主席国,并积极争取举办2024年世界天然气大会。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天然气市场最活跃的国家。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