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女法官之难忘的眼神 难言的心情
2017-05-11 15:12:0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吴京宇
程法官是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西平罗法庭庭长,资深女法官,长年工作在基层法庭,法庭远在山区,离家很远。文章是她的一则日记,拿来小文的时候她说:“我其实也不知道我写这个是想表达什么,但就是当时有点感觉,想要写出来。”
单单只看文章,还真是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但是,每一个在基层法庭呆过的人,都深深理解她的这种感觉。我知道她平常工作有多忙,也知道她是怎样挤出时间才写好的文章,今天,我将文章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或许看到的人会认为她不知所云,如坠雾里,也或许会和她有一样的体味。
我在一个基层法院的山区法庭,法庭距离院机关近五十公里,群山环绕,法庭是基层的基层。我是一个民事法官,我们接触的最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所以很多时候,我想,《小镇大法官》虽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确实是很接地气。
又是许久没有动笔了。我曾经下过无数次决心,要经常动动手,将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小体验、小情绪记录下来。但实在是没有时间,就算有时候能早些下班回到家,收拾完家务,我就累得直想瘫在沙发上,别说再写点什么,就是再想点什么都不想了。
但今天,我很想写一写我前几天调解的那个案子。
那是一起民事赔偿案件,甲某随王某父子给赵某修整房屋时,不慎从房顶坠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人与雇主王某父子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甲某的老伴及其子女把雇主与房主起诉到了法院。
我想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下调解。我首先与雇主谈,看看他们有没有赔偿的诚意与能力。两被告说,他们平时承包些十里八村的修整房屋等零星活儿,有活时经常叫上甲某一起,一个活儿干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这次给赵某修房顶,工钱也就千把块。那天,活儿就要结束了,却没想到甲某从房顶上掉下来了,也就三米多高,可就是这忖劲儿,人就没了。出事后,两被告给了原告家2万元的丧葬费。他们倒是同意赔偿,但觉得甲某也有责任,毕竟不是他们直接造成的伤害,再说甲某也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而原告家一开口就是几十万,所以这事儿也就一直没有谈成。他们说要是十几万的话还是能去想想办法的,毕竟与甲某在一起共事多年了。
我一听有门,说不定案子还真能调解了呢。我再去看看原告家的态度吧,原告家请了援助律师,我请律师将案子的法律关系,法律规定,案子可能处理结果向原告一方讲明。我想,这样与他们沟通起来会方便、理性的多。
我又趁这个时间去找房主赵某,赵某家徒四壁,四十大几了还是单身,这次是因为有对象相家才整修房子,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儿。赵某说活儿是包出去的,家里也真没钱,修房的钱还是亲友借的。
这时原告一家向我问起案件的处理情况,我再次将案子可能的审理结果,以及被告的履行能力风险向原告进行了耐心的释明,但他们仍然坚持原来的请求,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能开庭了,庭审还算顺利,原告一家虽然都很激动,但总算还是能把庭审进行到底。
庭审结束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原告经常来法庭找我催结果,被告也可可怜怜地说就算卖了自己也不值几十万啊。
我一直没有放弃调解,但分歧始终很大。
准备宣判的头天晚上,原告的律师突然打电话说,原告一家愿意接受调解了。
我有点不敢相信,问原告,说是可以接受调解,但要求被告一周内把钱准备好才行。
我便又去与王某父子谈,这爷俩倒也爽快,说他们也是做个小生意,想不到出这么大的事儿,愿意想办法再凑钱。房主赵某东拼西凑借了3千元交给四原告,作为对甲某家人的安慰吧。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现在写起来倒也容易,但当时是真费了一番周折,我跑来跑去不知往返了几趟。
一周过去了,两被告如期将钱交到了法庭,钱款清点完毕,我将装了十五万元的档案袋,交给甲某的老伴。想说点安慰的话,但看到她的眼神漠然、哀怨、没有笑意,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轻轻抚了抚她的肩头,说了声“回去吧”。她没有任何回应,径直走出法庭。我站在门口,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久久未动。
我的心突然变得很沉重,无法描述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没有一点结案的轻松…
作者单位: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
单单只看文章,还真是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但是,每一个在基层法庭呆过的人,都深深理解她的这种感觉。我知道她平常工作有多忙,也知道她是怎样挤出时间才写好的文章,今天,我将文章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或许看到的人会认为她不知所云,如坠雾里,也或许会和她有一样的体味。
我在一个基层法院的山区法庭,法庭距离院机关近五十公里,群山环绕,法庭是基层的基层。我是一个民事法官,我们接触的最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所以很多时候,我想,《小镇大法官》虽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确实是很接地气。
又是许久没有动笔了。我曾经下过无数次决心,要经常动动手,将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小体验、小情绪记录下来。但实在是没有时间,就算有时候能早些下班回到家,收拾完家务,我就累得直想瘫在沙发上,别说再写点什么,就是再想点什么都不想了。
但今天,我很想写一写我前几天调解的那个案子。
那是一起民事赔偿案件,甲某随王某父子给赵某修整房屋时,不慎从房顶坠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人与雇主王某父子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甲某的老伴及其子女把雇主与房主起诉到了法院。
我想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下调解。我首先与雇主谈,看看他们有没有赔偿的诚意与能力。两被告说,他们平时承包些十里八村的修整房屋等零星活儿,有活时经常叫上甲某一起,一个活儿干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这次给赵某修房顶,工钱也就千把块。那天,活儿就要结束了,却没想到甲某从房顶上掉下来了,也就三米多高,可就是这忖劲儿,人就没了。出事后,两被告给了原告家2万元的丧葬费。他们倒是同意赔偿,但觉得甲某也有责任,毕竟不是他们直接造成的伤害,再说甲某也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而原告家一开口就是几十万,所以这事儿也就一直没有谈成。他们说要是十几万的话还是能去想想办法的,毕竟与甲某在一起共事多年了。
我一听有门,说不定案子还真能调解了呢。我再去看看原告家的态度吧,原告家请了援助律师,我请律师将案子的法律关系,法律规定,案子可能处理结果向原告一方讲明。我想,这样与他们沟通起来会方便、理性的多。
我又趁这个时间去找房主赵某,赵某家徒四壁,四十大几了还是单身,这次是因为有对象相家才整修房子,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儿。赵某说活儿是包出去的,家里也真没钱,修房的钱还是亲友借的。
这时原告一家向我问起案件的处理情况,我再次将案子可能的审理结果,以及被告的履行能力风险向原告进行了耐心的释明,但他们仍然坚持原来的请求,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能开庭了,庭审还算顺利,原告一家虽然都很激动,但总算还是能把庭审进行到底。
庭审结束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原告经常来法庭找我催结果,被告也可可怜怜地说就算卖了自己也不值几十万啊。
我一直没有放弃调解,但分歧始终很大。
准备宣判的头天晚上,原告的律师突然打电话说,原告一家愿意接受调解了。
我有点不敢相信,问原告,说是可以接受调解,但要求被告一周内把钱准备好才行。
我便又去与王某父子谈,这爷俩倒也爽快,说他们也是做个小生意,想不到出这么大的事儿,愿意想办法再凑钱。房主赵某东拼西凑借了3千元交给四原告,作为对甲某家人的安慰吧。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现在写起来倒也容易,但当时是真费了一番周折,我跑来跑去不知往返了几趟。
一周过去了,两被告如期将钱交到了法庭,钱款清点完毕,我将装了十五万元的档案袋,交给甲某的老伴。想说点安慰的话,但看到她的眼神漠然、哀怨、没有笑意,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轻轻抚了抚她的肩头,说了声“回去吧”。她没有任何回应,径直走出法庭。我站在门口,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久久未动。
我的心突然变得很沉重,无法描述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没有一点结案的轻松…
作者单位: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