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记事本
2017-04-07 10:50:0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孙晓林
  母亲现已93岁了。三十多年前,因为年龄的原因,她不得不含泪与朝夕相处的山里孩子们深情地话别,离开坚守了31年的乡村小学教师讲台和无比眷恋的山区教育事业。

  从此,母亲回到县城家里,开始步入“夕阳红”生活。因为身体不太好的缘故,她将强身健体作为首要任务,每天有规律地安排生活,注重调节饮食,习惯于三餐粗茶淡饭加适当的营养食品,并学会练一套适合自己的健身操,使身体状况逐步有了较大的改善。除此之外,坚持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听戏曲频道京戏、用老式留声机放戏曲唱片、与街坊邻居们聊天、在阳台上养植花草、坐下来练钢笔字和写日记等,便成了她每天繁忙而充实的退休生活的“必修课”内容。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母亲由于多年坚持写日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写的内容包括看电视和报刊新闻的感悟、强身健体的心得、听京戏的愉悦、与人交往的概况、养花的心情、购物办事的记载等等,因范围较广内容比较庞杂,日记本简直成了记事本,也成了她数十年退休生活点点滴滴的备忘录。平时“必修课”之外的闲暇时,她一想起什么,总爱翻开这个记事本看看,然后独自地沉思一会儿,再自言自语地说几句什么。每见此状,我总是劝她道,您这么大的年纪了,不要过多地动脑筋,太累了身体受不了。可她却笑着回答说,生命在于运动,大脑应当多用,这样才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并且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电视、报刊上医学专家们都是这样说的,我也相信这个道理。面对自有主见并性格倔强的母亲,我只好不再多言干预此事。

  记得我在读中学时,母亲曾多次向我们子女讲过她早年经历过的苦日子,教育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注意节约,好好学习。几十年过去了,迄今她生活上仍然十分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一天,当我看到她的记事本,是将晚辈们丢弃的旧笔记本收集起来后用订书机重新装订改制而成的,用的旧笔也是晚辈不要了的,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过分了,便买了新的笔记本和笔送去,可她坚决不要,还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不上班的老人在家里不需要这样讲究,能有旧笔旧本子记什么就行了,新笔新本子就留给你们上班的人用吧。特别使我难忘的是,这些年,她多次翻开旧记事本的相关内容当面叮嘱我,你是国家公务员,一定要好好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等英模的无私奉献精神,当正直勤奋廉洁的干部,工作要努力,生活要节俭,千万不能违法违纪贪不义之财。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是极其庄重地向母亲承诺,坚决将她的这些话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绝不辜负父辈们的殷切期望。她每次听后总是笑着说,这就好,这就好,那我就可以放心了。

  去年国庆期间,母亲因病住了几天院,出院后明显感到身体状况比原来差多了,听力也比不上以前,但精神状态还不错,思维仍然很清晰。前不久,她当着我和其他晚辈们郑重地说,这次住院后才感到身体真正不行了,但一想到党和政府对退休老人是这样的关爱,我真想再活20年,继续与你们年轻人一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欢乐呀!孩子们,你们要懂得报恩,一定要多为国家作贡献啊!说完后,只见她双眼噙着泪水,然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听了母亲饱含深情的一席话,凝视着她放在书桌上的那本十分普通的记事本,作为一个正在工作单位站好最后一班岗、即将步入“夕阳红”队列的人,我被她数十年扎根山区村小敬业奉献,一辈子生活节俭、两袖清风、乐观向上、活到老学到老的正能量精神所深深地感动,这种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久珍藏在我的心扉,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它继续传承,走好生活的每一步,过好未来的每一天。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由感到沉甸甸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