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的“送达经”
2017-03-20 15:10:5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殷勇
  法院工作难,难点在送达,这是从事法院审执工作一线干警的普遍感受。为什么送达难呢?就我工作的郧西法院来说,我个人认为,一方面由于部分当事人对法院的工作缺乏一般认识,对法院送达的相应法律文书存在不少误解,甚至非常抵触;另一方面因为郧西地处山区,打工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流动性较大,很多当事人常年外出务工,基本很少呆在住所地,甚至有的已经失去了联系。

  我自2012年进入郧西法院工作,至今已在最偏远的店子法庭工作了四年多。我所在的店子法庭位于鄂陕交界处,其管辖该县的店子、关防、湖北口三个乡镇,由于地处偏远,地广人稀,管辖面积很大,如何解决好送达的问题,提高审执工作效率成为法庭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根据我个人在法庭工作的经验,我认为解决送达难,要念好三组“真经。

  首先要念好“法律经”。 这是做好审执工作的基础。干警要对送达方式的法律规定做到了然于胸,特别是要结合近年来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关于文书送达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做好送达的知识储备,以便因案因人采取相应的送达方式,以备及时准确的向当事人答疑解难。法庭多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与当事人进行沟通联系,告知其诉讼事宜,通知其到庭参加诉讼。当事人到法庭后,在送达过程中,要用好执法记录仪,记录下送达的过程,既规范干警个人言行,又约束当事人的行为,进而大大提高送达效率。

  其次要念好“分类经”。干警对于法庭所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将不同乡镇的案件按照乡镇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可以直接送达的当事人,可以让其到法庭进行送达。因有些当事人对法庭工作不了解、不支持、甚至不配合,拒绝到法庭。针对此情况,干警要根据前期与当事人联系沟通掌握的相关情况,及时下乡上门送达。对同一区域的案件,分类送达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庭干警要善于利用乡镇村干部了解社情民意、风土人情等的优势,送达时提前与乡镇村干部联系,邀请他们陪同送达,既能快速找到当事人,又能通过乡镇村干部做工作,促进案件高效审执,此举省时又省力。因送达中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无法取得联系,经向乡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仍未能获知其具体外出的地址,我们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最后要念好“时间经”。法谚有语:“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只有把握了时间,才能把握正义。每一个到法庭起诉的当事人,都期盼案件尽快有个公正的裁判结果。因此案件一旦进入法庭,法庭就该迅速筹备送达事宜,保证案件尽快送达是高效审执案件的前提。一个法庭往往管辖几个乡镇,最偏远的地方,因交通不便,往返法庭一趟大概需要耗费整整一天时间。如何让当事人少跑路、少花钱,切实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把司法为民践行在实处是法庭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法庭工作,我们常常没有很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有当事人来就得上班,直到办完当事人的事才能下班。一般农村老百姓都习惯早起,也许还没到我们规定的上班时间,但当事人已经来法庭了;也许路途偏远的当事人早晨从家出发,直到中午我们下班时间才赶到法庭;也许有的当事人并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周末、节假日也会来法庭办事。作为法庭的干警,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时接待当事人,为当事人办事,并未把真正的作息时间当回事。长期以来,店子法庭坚持周末、节假日值班制度,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向当事人送达,时常放弃午休时间,甚至有时夜晚也在送达,只为及时办理案件,让当事人多一份满意。

  在法庭工作的这些年,我一直都在与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打交道,正是理解他们诉讼的艰难,体谅他们几十里路程奔波的辛苦,我才努力尽一己之力,念好三组送达“真经”,力求早日送达、高效结案,努力让他们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