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孝老假”咋落实 如何让“假”落实处
2016-09-13 09:45:4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近些年,“痛经假”“两天半假”等各种假期福利不断推出,但很多都陷入难以落实的尴尬。如何让各种“假”落到实处,引发广泛讨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但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难以落实。让假期真正成为员工福利,57.5%的受访者建议保障带薪休假。

  72.6%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

  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14.9%的受访者觉得没必要,12.5%的受访者感到不好说。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徐桥介绍,她每年的带薪年假只有8天,“我的户口不在北京,回老家办个手续,来回两三天就没了,带薪年假都用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了,想匀出来陪陪父母,根本不可能。”徐桥说,自从上大学后,她从来没给父母过过生日。

  对于当下多地鼓励休“孝老假”,66.2%的受访者认为便于孝敬老人,非常有必要,65.7%的受访者觉得有政策鼓励是好事,55.9%的受访者担心成“纸上福利”,7.9%的受访者感觉没必要,影响工作。

  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星水说,上班族工作压力很大,社会应酬多,经常加班加点,很多家庭又是独生子女,一些老人一年到头只有春节能够见到孩子,“‘孝老假’能施行肯定是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文钊说,政策倡导休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这表明了政府支持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孝敬老人,起到倡导作用。有条件实施休假政策的单位会把‘尊老’当成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还是有实施的契机的。这些假期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促进人们观念改变、培养良好品质等都是有意义的”。

  徐桥说,一些在政府机构上班的同学,基本能够保证每年20来天的探亲假,但这对她们来说根本不可能,“我现在最希望的是少加班,回到家后还有精力跟父母视频、聊天”。

  调查中,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的落实情况,其中32.6%的受访者非常担心。

  57.5%受访者建议保障带薪休假

  “孝老假”有假难休,调查中,59.5%的受访者认为是缺乏实施细则,51.8%的受访者认为是企业钻空子,51.2%的受访者觉得法律约束力不够,4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只关注自身利益,35.9%的受访者认为假期规定太长不现实,34.7%的受访者指出企业用工成本难降,25.1%的受访者认为员工企业关系不对等。

  张星水说,用人单位追求的是工作效率、纪律,对员工要求很严,很多企业完不成工作指标会扣奖金,更不用说落实假期福利。如果假期只是倡导,没有实施细则,没有规范的参照标准,必然难以落实。

  让这些假期真正成为员工福利,57.5%的受访者建议保障带薪休假,55.2%的受访者建议相关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51.1%的受访者认为应给予相关企业政策优惠或财税减免以作激励,49.5%的受访者提议引导用人单位转变思想,44.0%的受访者建议制定灵活变通的休假制度,31.3%的受访者认为应及时出台相关细则促进落实。

  李文钊认为,随着休假政策的实施,慢慢会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前大家不认为要在一起过节,但是当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现代商家把节日氛围烘托起来,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民俗。“‘孝老假’也是这样,很多人本身就期望这样去做,当越来越多人这样做的时候,多数人就会感染少数人”。

  李文钊说,对于部分放假有困难的企业,需要加强引导,认识到假期对企业效益的正面意义。

  对于带薪休假难,张星水认为,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从法律上强化。“可以先地方立法,比如先在北京市立法推广,再普及到其他城市和地区”。

  受访者中,33.1%的受访者工作单位是私企,21.0%的受访者在国企工作,18.2%的受访者属于事业单位,13.2%的受访者在外企就职,政府机关人员占比5.3%,个体户为4.6%,1.8%的受访者没工作,已退休人员占1.2%。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