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打开方式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2016-09-01 15:12:1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志清
  人生不同阶段对于成功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因此产生不同的喜怒哀乐,比方说在入职之初的时候,人们对于职场成就的向往以及现实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之间的矛盾,就造就了这一特殊阶段的迷茫。离开校园之后,进入到完全崭新的环境,身份从学生转变为了工作人员。对于在工作上取得成功,奉献价值充满向往,而对于如何去实现自我的目标,却因为工作的不熟悉、自身工作技能掌握有限而找不到“打开方式”。

  在这个阶段,我读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看上去是一本很套路的心灵鸡汤,但却带给我了非常实际的启发,这层意义上来讲,读到这本书我是幸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在书的开头就看到了这样大家都懂却往往被忽视的道理,让我对于书的内容产生了好奇,而本书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道理的同时,又用问答与实训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与事件之中理解那些通俗哲理是否做到之间的差别。

  入职之初,我想要找寻的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找到答案的方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浅显易懂的七个习惯,可能是成功之门最恰当的打开方式。七个习惯,可能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决定成败,都会影响价值观的不同,都会让人在不同的问题面前选择不同的方法论,但就是这样的差别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这七个习惯,可以说涵盖了态度、思考、认知、行动、合作、反思的方方面面。

  七个习惯几乎是按照处理问题的递进关系来演绎了一个最佳的处事方法。第一种习惯是“积极主动”,任何事情想要做好第一件事情一定是你想要去做,想要去做不是单纯的“我想成功”的想法,而是“我要成功”的信念。作为新人,我们往往有想法,却会在困难面前徘徊,这时候就应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去做,主动去问,主动去学习,没有人可以在不主动的情况下提高。

  第二种习惯是“以始为终”,年轻人不缺想法,但想法太多往往又成为问题,缺少对于事物的深入思考,缺少做事情的坚持与耐心,缺少对于目标和理想的恒心。当我们确立目标,不可能每次都一帆风顺,这时候如何坚持下来就是考验品质毅力的时候,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入职之初,年轻人就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争口气,多思考多学习,从而智慧而理性的坚持。

  “要事第一”,是第三种习惯。与其说这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入职之初的人必须学会的技能,比方说作为一个年轻人遇到工作可能会找不到头绪,尤其是当不同工作都汇集到手头的时候,可能就只需要理智的分析和有所侧重。侧重点就是,找出问题的关键,我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我现在需要马上做的是什么,我想要解决问题的核心难点是什么当抓住了这些问题的牛鼻子,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双赢思维”,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工作方法,并且是一种思维角度方法可以给工作带来启发的方法。工作本身不可能是单向的,任何工作都有服务或者作用对象,而这时候要想做好事情的最佳渠道就是让双方都满意,尤其是结果的满意,也就是所谓的双赢,如果工作能够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不仅会顺利很多,也会得到更多。而入职之初,往往会因为琐事缠身或者是思绪太乱而忽视掉各方利益的协调。

  “知彼解己”不仅是本书中的习惯之一,也是中国古语里著名的处事原则。了解对方自然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可入职之初很多时候眼界只能顶着自身与周围,无法做到了解更多,这时候就应该多看多想多思考,做到有所准备,才能不慌不乱。“统合综效”强调的是一种合作,而在一个集体里合作是通往成功的必经道路,有合作意识的人,会在工作和生活上找到更多的途径,而善于合作的人,则可以利用这些途径更快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断更新”则是一种反思能力,不会思考的人不可能成功,不善总结与突破的人,不可能取得大成功,入职之初本身就需要学习与思考,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我。

  在我看来,这七个习惯,可以理解为七种品质——主动的态度、学会坚持、分清主次、考虑他人、多做准备、团结合作、不断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这七种品质正是现阶段我最需要的做好工作的具体方法。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一切为了迎合别人而装模作样浪费生命是不值得的,但是对于这其中习惯的“迎合”,是我乐意而急切想要做好的事情。

  “一旦我们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入职之初,我想要找寻的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找到答案的方式。庆幸的是,入职之初,我找到了这样指引我的精神读物。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