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2016-08-01 08:28:1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清华 王瑶
  如果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那么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就是开启这部史书的精美扉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就是这支队伍,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仪仗方阵,把共和国的风采和尊严展现在五洲四海宾朋面前。

  就是这支队伍,用青春和汗水铸就英姿雄风,把人民军队的威武与文明定格在祖国人民心中。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国之象征 军之荣耀

  三军仪仗队,是一支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的礼仪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访华时举行的欢迎仪式任务,外国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时的礼兵任务,以及国庆阅兵、政权交接仪式、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治丧活动的标兵、礼兵和方队任务,是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

  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仪仗队体现着国家的尊严和对他国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外交事业蓬勃发展,急需一支正规的仪仗司礼部队。1952年3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从中央警卫队选调一批骨干组建仪仗部队,专门担负国家外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上世纪50年代,他们担负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迎送了金日成、赫鲁晓夫等第一批访问新中国的外国领导人。

  70年代,他们迎接了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他们每年要担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迎外任务。

  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首都阅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他们都是作为第一方队,高擎着军旗、引领着受阅大军,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他们把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升起在香港、澳门上空。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他们迎接了46个非洲国家的元首。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召开,他们成功担负了开幕式升旗任务。

  ……

  一次次精彩亮相,一次次完美表现,三军仪仗队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享誉世界的仪仗劲旅。

  步入新世纪,三军仪仗队官兵走出国门,积极与其他国家仪仗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2010年9月,三军仪仗队第一次成建制走出国门,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庆典。

  2014年5月12日,中国首批仪仗女队员列队在三军仪仗队中。从此,仪仗女队员在各种仪仗司礼任务上频频崭露头角。

  光辉历程举世瞩目,国威强盛气贯长虹。三军仪仗队组建60多年来,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与发展,圆满完成了40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见证了党和国家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奏出仪仗司礼的精美乐章,一代又一代仪仗兵经历了千锤百炼。

  仪仗队员的征集都要经过严格政治考核和特殊挑选,要求五官端正,男仪仗兵要求身高在1米80以上,女仪仗兵要求身高在1米73以上。仪仗司礼动作看似简单,但必须立起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仪仗标准。仪仗队员们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严要求贯注到一举一动。

  练形体,3个小时以上纹丝不动,头型不正别针子、身体上挺顶帽子、腰不当家别棍子、双腿不紧夹牌子……“十子”训练法人人尝过。

  练正步,用尺子丈量、掐秒表测算、持DV机跟拍,及时纠正偏差。为达到“踢腿生风、落地砸坑”标准,仪仗队员们小腿绑着4公斤重的沙袋练,一踢就是成百上千次。有人曾经做过计算,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七双马靴。

  2015年,在中俄两次阅兵任务中,阅兵方队“擎旗手”、中队长张洪杰为了练好眼神,经常迎着阳光、盯着灯光、瞄着火光练,一瞪就是十几分钟。如今,张洪杰可以做到风吹不眨、沙打不迷、虫叮不闭,行注目礼做到3分钟不眨眼。

  军刀礼是迎宾礼节中的最高礼节。1.65公斤的指挥刀,需要在8秒内连续完成握刀、拔刀、立刀、托刀、撇刀、举刀、刀入鞘7个动作,全凭右手腕力支撑。为了挥出三军的威仪,三军仪仗队副政委、执行队长李强,每天挥刀近2000次,掌心磨出一层层老茧,手被划出一道道口子。刀入鞘是军刀礼中最难的环节,在眼睛不看的情况下,要把1.15米长的指挥刀准确插入仅3毫米宽的刀鞘里,难度可想而知。为练成这个绝活,李强蒙住眼睛,一遍一遍地练习体会,终究实现了刀与鞘的完美结合,7个军刀动作,一气呵成,精准流畅。

  为了伟大祖国的崇高荣誉,为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汗水伴随着每一名仪仗队员从训练场走向检阅场,从祖国的心脏走向世界的舞台。

  铿锵玫瑰 巾帼仪仗

  2014年的一次外宾欢迎仪式,让13名女仪仗队员首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仪仗队首批女兵共有30人,全部来自原北京军区,9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在短短的3个月里,她们就完成了由一名普通女兵向合格仪仗队员的转变。

  “‘精彩亮相,为国争光’是我们的口号。”女兵中队副中队长刘东洋语气里带着骄傲:“作为女仪仗队的一员,再苦再累,都值!”

  由于在体能等方面与男兵不同的原因,这群女孩儿展现出的每一个动作的背后是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的艰辛付出。

  “托枪一托就要好几个小时,正步、军姿一练就是半天,每次出任务前,要通过考核选拔才有机会上场,只有动作最标准、心理素质最好的女队员,才能进入编队、参加合练。” 女兵队长程诚说。训练上,她们和男兵一样,一同风吹日晒,一同汗流浃背,一同严格要求。

  每天8小时常规训练,晚上加训1小时,托7斤多重钢枪,是这些平均年龄20多岁女孩儿们平日真实的“生活写照”。

  对于刚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的门佳慧来说,曾经的优势却成了她需要狠下功夫的弱势。长期T台训练的习惯,使得她腰软、上体后仰,走路容易随乐感上下颠。为此,她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做100个仰卧起坐、练习重心前移。日子久了,门佳慧练出了仪仗兵大气威仪的精气神儿。

  这些青春洋溢的女孩儿们正是用她们的青春与汗水诠释着作为一名仪仗兵的担当与责任。她们心怀祖国,与每一名仪仗兵一同接过祖国授予的军旗,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出一身光彩。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评价“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出色的一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称赞“中国仪仗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堪称举世无双”。

  这是对一个国家的崇敬,对一个民族的尊重,对一支军队的赞誉!

  风正潮平好扬帆,任重道远须奋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合着时代的节拍,迈着铿锵的步伐,以崭新的风貌,巍巍的阵容,向着全世界的宾客,展示伟大祖国形象,绽放人民军队风采。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