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战犯在“千岛之国”的罪与罚
2015-09-09 14:27: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记者 许聪
编者按
相比于其他盟国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相对较为曲折。二战爆发后,荷兰本土被纳粹德国占领,印尼也于1942年被日军占领。由于本土沦陷、军事力量弱小,二战结束后,印尼最初由英国、澳大利亚联军占领,加之印尼独立运动高涨,荷兰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投入力量较小。尽管如此,荷兰军事法庭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大批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49年12月26日,一艘轮船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丹戎普瑞克港驶出。
船上戒备森严,船员们表情严肃,因为船上有700余名特殊的乘客。
日军战犯是这些特殊乘客的标签,此前被荷兰军事法庭判刑。
由于印度尼西亚局势变化,他们将被转移到位于日本东京都丰岛区的巢鸭监狱继续服刑。
日军在印尼暴行肆虐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印度尼西亚又称“千岛之国”,位于亚洲和澳大利亚之间,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扼东西方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东西长5100公里,南北宽1800公里,逶迤于赤道两侧,全国大小岛屿共有1万多个;其中有名字的达6000个,大岛有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和伊里安等。印尼有许多海峡,其中有一些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印尼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占领印尼后的日军来说无疑是太平洋上的“防波堤”。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盟军连连败退,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相继沦陷后,当时还属于荷属东印度的印度尼西亚局势告急。1942年3月9日,印度尼西亚沦陷。
日本占领印度尼西亚期间,大肆掠夺石油、橡胶和粮食资源,强迫西爪哇等地农民将大米收成的40%至70%按低价出售给日军当局,大量发行货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强迫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并强征大量劳工和荷兰战俘参与修建缅泰铁路,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当地的反抗,为此,日军大肆镇压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制造了“西婆罗洲屠杀”等一系列残暴事件。
据统计,日本占领期间,印尼有24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3000名荷兰人和8000名荷兰战俘死于非命。
因此,随着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战败投降,追究日军战争罪行呼声越来越高。
日军投降战犯受审
其实,早在1945年年中,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荷兰当局就开始着手准备对日军战争罪行的追究,并先期成立了一个3人委员会用以甄别日军战争罪行。
随着1945年10月31日,盟军就调查和审判日本战犯信息共享框架达成协议,各盟国都获准可以在最合适的地方进行审判。协议达成后,荷兰当局相继在多地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据统计,荷兰当局在查亚普拉、安汶、摩罗泰岛、美纳多、古邦、望加锡、巴厘巴板、班贾尔马辛、坤甸、丹戎槟榔、巴达维亚、棉兰等地设立了军事法庭。
军事法庭的设立对于审判日本战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批战犯相继受到严惩,许多罪恶累累的战犯被判处死刑。
《星洲日报》1947年4月3日对西婆罗洲屠杀事件战犯的行刑情况做了报道:“上午七时,坤甸军事法庭在双溪爪夷监狱内枪决日本战犯山本惚一(日特警长)及巫人奸徒亚米尔宝史能。到场监刑者,计有苏丹、军事法庭主任、警长与各长官及各报记者等多人。……七时三十五分,日犯山本由三位军人押至刑场,其手被缚,身穿制服,步止从容,目光炯炯,面色暴恶,未逊往昔。行至苏丹及军事法庭主任前,各一鞠躬。嗣押上刑台时,已七时三十七分。……至七时三十八分,由十二位军士一起开枪,轰然一声,十二弹全中胸部,暴恶之山本遂告亡命……山本主持屠杀我西婆人士一千二百名,及戮妇女八人,小童二人,其罪之大,确死有余辜。”
在荷兰主导的审判中,日本前海军中将镰田正道因命令处决1500多婆罗洲族人而被判有罪,并被处以绞刑。4名日本战犯因在弗洛里斯岛凶残野蛮地杀害了2000名荷兰战俘而被处决。有少数日本战犯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1名战俘营长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挖出战俘眼睛折磨他们的,另1名宪兵长官甚至准备在法庭演示他是如何恶毒地踢一名俘虏的。
荷兰审判的遗憾
据统计,在由荷兰主导的对日军战犯审判的448起案件中,共有1038人被起诉,其中236人被判死刑、747人被判监禁刑、只有55人获得无罪判决,5%的无罪判决比例在所有盟国审判中是最低的(英国审判是11%、澳大利亚是29%、中华民国是30%),而且相当一部分战犯都被判决十五到二十年监禁,对于日军战犯的惩罚力度不可谓不高。
此外,在审判过程中,荷兰也加强了与盟国情报与信息共享工作。为追究缅泰死亡铁路修筑过程中日军对荷兰战俘的虐待行为,荷兰当局甚至在曼谷和新加坡设立了两个小法庭进行审判。
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限制,荷兰的审判不免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一是人手不足,导致部分战犯逃脱审判。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而荷兰当局却企图卷土重来。两股势力对垒下,审判战犯工作相对投入力量较小。在初始阶段,荷兰当局调查日军战争罪行委员会只有三个人,而这三个人需要从将近30万名日军士兵中甄别出战犯嫌疑人。虽然最后甄别出了3000余名犯罪嫌疑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逃脱了审判。
二是紧张局势致证据搜集工作无法进行。随着印尼独立运动的高涨,反抗力量渐渐控制了印尼越来越多的地区,像爪哇等部分日军暴行肆虐地区,由于调查人员无法进入反抗力量控制地区,致使证据搜集工作中断,部分嫌疑人最后免于起诉。随着印尼取得独立,1949年12月对日军部分战犯的审判也宣布终止。
三是许多战犯服刑半道而止。荷兰势力退出印尼后,原有已判入狱的战犯相继被转到了日本本土巢鸦监狱继续服刑。但回到本国后,这些原来被判十五到二十年监禁的战犯相继获释,对战犯的惩罚最终不了了之。
资料参考:
维基百科、雅虎日本;
《日本帝国的终结》 大卫·巴迪 青岛出版社;
《BC级战犯从地狱喊出的声音》大森淳郎 渡边考 著 李娜娜 译 金城出版社;
Avoiding Clemency: The Trial and Transfer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in Indonesia,1946-1949 Robert Cribb。
相比于其他盟国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相对较为曲折。二战爆发后,荷兰本土被纳粹德国占领,印尼也于1942年被日军占领。由于本土沦陷、军事力量弱小,二战结束后,印尼最初由英国、澳大利亚联军占领,加之印尼独立运动高涨,荷兰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投入力量较小。尽管如此,荷兰军事法庭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大批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49年12月26日,一艘轮船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丹戎普瑞克港驶出。
船上戒备森严,船员们表情严肃,因为船上有700余名特殊的乘客。
日军战犯是这些特殊乘客的标签,此前被荷兰军事法庭判刑。
由于印度尼西亚局势变化,他们将被转移到位于日本东京都丰岛区的巢鸭监狱继续服刑。
日军在印尼暴行肆虐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印度尼西亚又称“千岛之国”,位于亚洲和澳大利亚之间,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扼东西方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东西长5100公里,南北宽1800公里,逶迤于赤道两侧,全国大小岛屿共有1万多个;其中有名字的达6000个,大岛有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和伊里安等。印尼有许多海峡,其中有一些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通道。印尼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占领印尼后的日军来说无疑是太平洋上的“防波堤”。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盟军连连败退,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相继沦陷后,当时还属于荷属东印度的印度尼西亚局势告急。1942年3月9日,印度尼西亚沦陷。
日本占领印度尼西亚期间,大肆掠夺石油、橡胶和粮食资源,强迫西爪哇等地农民将大米收成的40%至70%按低价出售给日军当局,大量发行货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强迫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并强征大量劳工和荷兰战俘参与修建缅泰铁路,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当地的反抗,为此,日军大肆镇压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制造了“西婆罗洲屠杀”等一系列残暴事件。
据统计,日本占领期间,印尼有24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3000名荷兰人和8000名荷兰战俘死于非命。
因此,随着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战败投降,追究日军战争罪行呼声越来越高。
日军投降战犯受审
其实,早在1945年年中,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荷兰当局就开始着手准备对日军战争罪行的追究,并先期成立了一个3人委员会用以甄别日军战争罪行。
随着1945年10月31日,盟军就调查和审判日本战犯信息共享框架达成协议,各盟国都获准可以在最合适的地方进行审判。协议达成后,荷兰当局相继在多地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据统计,荷兰当局在查亚普拉、安汶、摩罗泰岛、美纳多、古邦、望加锡、巴厘巴板、班贾尔马辛、坤甸、丹戎槟榔、巴达维亚、棉兰等地设立了军事法庭。
军事法庭的设立对于审判日本战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批战犯相继受到严惩,许多罪恶累累的战犯被判处死刑。
《星洲日报》1947年4月3日对西婆罗洲屠杀事件战犯的行刑情况做了报道:“上午七时,坤甸军事法庭在双溪爪夷监狱内枪决日本战犯山本惚一(日特警长)及巫人奸徒亚米尔宝史能。到场监刑者,计有苏丹、军事法庭主任、警长与各长官及各报记者等多人。……七时三十五分,日犯山本由三位军人押至刑场,其手被缚,身穿制服,步止从容,目光炯炯,面色暴恶,未逊往昔。行至苏丹及军事法庭主任前,各一鞠躬。嗣押上刑台时,已七时三十七分。……至七时三十八分,由十二位军士一起开枪,轰然一声,十二弹全中胸部,暴恶之山本遂告亡命……山本主持屠杀我西婆人士一千二百名,及戮妇女八人,小童二人,其罪之大,确死有余辜。”
在荷兰主导的审判中,日本前海军中将镰田正道因命令处决1500多婆罗洲族人而被判有罪,并被处以绞刑。4名日本战犯因在弗洛里斯岛凶残野蛮地杀害了2000名荷兰战俘而被处决。有少数日本战犯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1名战俘营长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挖出战俘眼睛折磨他们的,另1名宪兵长官甚至准备在法庭演示他是如何恶毒地踢一名俘虏的。
荷兰审判的遗憾
据统计,在由荷兰主导的对日军战犯审判的448起案件中,共有1038人被起诉,其中236人被判死刑、747人被判监禁刑、只有55人获得无罪判决,5%的无罪判决比例在所有盟国审判中是最低的(英国审判是11%、澳大利亚是29%、中华民国是30%),而且相当一部分战犯都被判决十五到二十年监禁,对于日军战犯的惩罚力度不可谓不高。
此外,在审判过程中,荷兰也加强了与盟国情报与信息共享工作。为追究缅泰死亡铁路修筑过程中日军对荷兰战俘的虐待行为,荷兰当局甚至在曼谷和新加坡设立了两个小法庭进行审判。
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限制,荷兰的审判不免留下了许多的遗憾。
一是人手不足,导致部分战犯逃脱审判。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而荷兰当局却企图卷土重来。两股势力对垒下,审判战犯工作相对投入力量较小。在初始阶段,荷兰当局调查日军战争罪行委员会只有三个人,而这三个人需要从将近30万名日军士兵中甄别出战犯嫌疑人。虽然最后甄别出了3000余名犯罪嫌疑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逃脱了审判。
二是紧张局势致证据搜集工作无法进行。随着印尼独立运动的高涨,反抗力量渐渐控制了印尼越来越多的地区,像爪哇等部分日军暴行肆虐地区,由于调查人员无法进入反抗力量控制地区,致使证据搜集工作中断,部分嫌疑人最后免于起诉。随着印尼取得独立,1949年12月对日军部分战犯的审判也宣布终止。
三是许多战犯服刑半道而止。荷兰势力退出印尼后,原有已判入狱的战犯相继被转到了日本本土巢鸦监狱继续服刑。但回到本国后,这些原来被判十五到二十年监禁的战犯相继获释,对战犯的惩罚最终不了了之。
资料参考:
维基百科、雅虎日本;
《日本帝国的终结》 大卫·巴迪 青岛出版社;
《BC级战犯从地狱喊出的声音》大森淳郎 渡边考 著 李娜娜 译 金城出版社;
Avoiding Clemency: The Trial and Transfer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in Indonesia,1946-1949 Robert Cribb。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