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谈破解政商关系难题:有交往不能有交易
2015-09-06 09:50:15 | 来源:山西日报
这次会议是继全省金融振兴、科技创新两个推进大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来之不易,贡献突出。但是也要看到,我省民营经济相比中部其他省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必须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强调三句话。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我省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下面,我主要就发展民营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以及怎样破解这些难题讲几点意见,我概括为九个方面。
第一,破解准入难题,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总量不足,蛋糕太小,全省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和64.4%。与中部其他五省和周边省份相比,全省中小企业户数、经济总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户数也都排在末位。特别是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到目前,不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还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同比都在下降。我们必须破解准入难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把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数量抓上去。
一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我省民间资本进入产业空间仍然受限,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然没有公开限制,但门槛高,实际进入难。要实行“非禁即入”,严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之外设置行业准入、市场准入门槛。要清理规范对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招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要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民间资本开放。要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确保民间资本平等进入。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各市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在当地、投在山西。二二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去年3月份我省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数都创近年来的新高。但一些配套改革还没有同步,实行了“先照后证”,但是后置审批的部分许可证还是按老办法办理,有的许可证办理依然难度大、耗时长。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注册登记更加方便快捷。要加快推进“三证合一”、深化“先照后证”改革。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放而有序、监管有力,该管的必须要管好,比如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就不能进入,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法治市场。要构建新型监管模式,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审批的原则,推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激活民间资本,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三要切实提高审批三要切实提高审批效率。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简政放权上进行自我革命,取消、调整、下放了一大批审批权力事项,但企业还是感觉办事不方便,该放的权还没有放到位,一些政务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权力没有放,大厅窗口人员多为“收发员”而不是“办事员”,没有做到“办理审批手续不出审批大厅”,审批跨度大、程序多、时间长;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审批中的各种“要件”、程序和环节还是关卡林立,耗费企业大量财力和精力,延误了市场机遇。要围绕“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前置条件、审批层级”等核心内容,依据法律法规对现有行政权力、审批事项再进行清理规范,按照“六权治本”要求,进一步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要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禁止明放暗不放、变相实施审批,彻底堵偏门、关后门、开正门。要确定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公开查询办理进度和责任人。要建立问责制度,落实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要进一步四要进一步消除行政管理“灰色地带 。”。企业反映,有的部门对企业已经取得的评估不予认定,要求到指定的、与相关部门关联的评估机构评估,甚至高收费。最近,省委巡视组在专项巡视中发现,有的厅局行业协会、学会多达20多个,而且职能变质异化,有一个厅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兼任协会领导职务的就有24人,他们利用对口处室的行政职能违规承担前置审批事项和违规收费,对口处室利用协会收入违规获取“灰色收入”,报销费用,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形成了隐形腐败的“灰色地带”。要加快整治“红顶中介”,严肃查处“灰色地带”腐败行为,清理各类变相审批。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要定期对市场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向社会公布收费情况,探索推进限时、限价服务。要积极支持中介组织依法合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破解环境难题,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难,集中体现在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软、硬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环境难题不解决,民营经济就难发展。
一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要树立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要进一步推进政府公共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各类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实现重点领域全部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要加强网上政府建设,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全社会范围的咨询、投诉事项。配合行政审批改革,能在网上实现审批、批准的事项,都要实施网上审批。通过网上办公,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要开展新一轮整治“懒政庸政”和“吃拿卡要”行为的专项行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乱作为和不作为等行为依法依纪严厉问责。要尽快建立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设立投诉热线电话,鼓励全社会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投诉举报。对投诉举报的事项,要登记造册,认真调查,一经查实就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得说情、袒护。而且还要抓典型,公开曝光,点名道姓,严厉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二要优化民二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我省法治环境亟待完善。要按照“六权治本”要求依法确定权力,对我省已经制定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文件进行清理,对那些不合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要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研究出台《山西省民间投资促进和保护条例》,推进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的公平化。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字号、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权、财物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要依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引导民营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以质量取胜,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三要优化民营经济三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有的地方“开门招商、关门宰人”,不讲信用,承诺的条件、政策,人家来了就不管了,甚至刁难、“宰人”。特别是企业维权难屡见不鲜,有的打着为社会、集体谋利益的幌子阻挠企业正常施工;有的提无理要求,组织人堵门封路、恶意施压;有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匪气十足。诸如此类问题严重困扰着民营企业发展。要想让外地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使本地民营企业办得好、发展快,必须彻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要继续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加大力度打击地痞恶霸,抓住一些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处理,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建设诚信社会,政府必须守信践诺,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一定要执行到位,前任政府签订的协议,领导应该履行的责任,接任的领导要接续过来,继续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各类媒体要突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积极宣传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破解结构失衡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受全省经济结构“一煤独大”的影响,我省民营经济结构也严重失衡。工业产工业产业偏重,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80%以上是涉煤企业,而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高端产品少。农业产业偏小农业产业偏小,,近年来,各类社会资本不断投资现代农业项目,总体看大多数投资不大,还是“小打小闹”,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第三产业偏弱第三产业偏弱,,主要以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低,竞争力不强,发展滞后。我省要走出经济困局,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调整结构,实现创新发展。
一要大力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就煤炭、电力、焦化、煤化工和煤层气产业等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大力推动传统工业产业新型化。二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我省农业既是基础产业,更是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意义重大。要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鼓励支持重点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物流仓储营销、现代种养业和科技服务等项目。培育一批全国杂粮产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工程。要搞好土地流转,落实各项奖补政策,建立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大力发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的服务化、消费的个性化和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不断强化,现代服务业呈现多样化、快速化发展态势,市场空间巨大。要放宽政策限制、创新供给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这可以说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三产业门类诸多,在今天这个会议上,我只想就养老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讲讲意见。
关于养老服务业。我省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且特点突出。一是增速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9.98%,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34.02%。二是空巢化。以太原市为例,截至2014年底,空巢独居老人3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4.8%。三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人均收入已经是中等以上,我们则是低收入,而且我省2014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2%,太原市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老人占77%。四是服务滞后。我省养老机构偏少,供需矛盾突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给予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建设补助1000元,低于全国5000元的平均水平,2014年省级财政性资金投入养老1.42亿元,中部有的省份是9亿多元。全省各地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这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紧迫任务,是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体现敬老、孝道、老有所养的重要民心工程。发展养老服务业,政府必须增加投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只有社会力量成为主体,养老服务业才能发展起来。我在太原市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并且希望太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全省起到示范作用,政隆、彦波同志很重视,市委、市政府已经拿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我看这个实施意见研究得比较深、比较透,也很有针对性,像太原市委、市政府这么务实干事,我们大有希望。我也相信太原市一定能够抓好落实,取得成效。
关于文化旅游业。我们要像重视煤炭产业一样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我们推进“六大发展”,关键是做好两篇大文章,发展非煤产业,我们必须从“以煤为基”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不是在“煤基”上发展非煤产业,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我们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业,我们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我们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而且煤矿就是煤,挖一吨就少一吨,总有枯竭的那一天,现在我们就不断有资源枯竭的矿区出现,而文化旅游资源却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仅可以重复使用,今天你来,明天、明年你还可以来,而且这个资源越深耕细挖,就越丰富多彩,收获就越多。发展文化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弘扬山西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可以明显地改善我们山西的形象。文化旅游业还是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业又是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富民产业,是直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产业。 有专家给我们省算账,说我们山西如果把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来,可以养活我们山西一半以上的人口,而且是高收入,不是低收入。一年来,我借各种机会,向国内外来山西的客人大力推介宣传我们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贡献突出,宣传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一”。一座都城,这就是临汾的陶寺文化,陶寺就是尧都,陶寺把我们国家有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年,陶寺、尧都就是中国古文明、古中国的所在地,就在我们山西。一堆圣火,就是运城的西侯度文化。在这里发现180万年前人类用火烧过的兽骨。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人类用火的历史,我们这里是180万年前,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一缕曙光,就是中美联合考察发现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距离现在4000万年之前,是人类现在发现的人、猴子、猿共同的、最古老的祖先,比非洲的早了1000万年。世纪曙猿的含义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从这“三个一”,从4000万年、180万年、4000多年前,从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山西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特别是地上古建筑之多,全国特有。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斯里兰卡发表署名文章,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叫“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这位法显高僧就是我们山西人。法显是东晋高僧,是中国经陆路到印度后由海上回国并且留下记载的第一人。大家知道,唐玄奘是唐朝的,比法显高僧晚了几百年,法显高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佛国记》,远早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我们可以组织国际研讨会,探讨法显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成立法显研究会、推介会、大探访、博览会、巡回展会,可以拍法显的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电影,等等。同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法国,国家文物局推荐我们的永乐宫壁画赴法参展。永乐宫是世界级的,不亚于敦煌的地位,我们完全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外的双林寺,也就是中都寺,在文化上比平遥古城还要重要。目前的旅游正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随着汽车的普及,自由行、自驾游快速增长,游客越来越重视体验、文化和满意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细节也不可忽视,景区的厕所怎么样,净化的开水有没有,多语种导游图、自动取款机、手机加油站、行李寄存、邮政纪念、婴儿车、残疾人、老年人的专项服务、医疗点、救护车有没有,免费的手纸有没有,等等。我们必须重视提升我们景区的知名度,我接触了一些相当层次有的是搞了多年旅游的同志,竟然不知道“关公”家乡在山西,这首先是我们宣传得不够。中国山东省出了文圣孔子,山西出了武圣关公,我们中国人,全世界华侨华人都敬仰和崇拜关公。我们没有把关公故里很好开发起来。我们要把景区的知名度、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投诉率高度重视起来。晋中市委、市政府今年抓旅游业有了明显成绩,他们和国旅合作各出1亿元成立了投资公司,投资公司要募集20亿的投资基金,在3年投进去,可以带动社会投资150亿元。这次我们和国旅的主要领导交谈,他们感觉到省里这么重视旅游业,还要再加快投资步伐。发展文化旅游业不能急功近利。打造一个成功的、著名的景区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大家看看全国,很少有5年之内就十分成功的景区。必须下工夫,这件事上也是功成不必在我。我们要下决心把我们山西的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要解决的问题诸多,最主要的是高度重视问题,是加强组织领导问题,是理顺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要把干部用好。要加大力度,把优秀干部配备到抓文化旅游的领导岗位上来。下一步我还将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研,我希望发现各地好的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第四,破解资金短缺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我省民营经济严重“缺血”。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抓金融振兴,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各地各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成效逐步显现。到6月末,全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3%,贷款余额增长9.93%,存贷比提高4.6个百分点。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快,截止到今天,“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有22家,去年到11月份才只有1家,今年有望完成50家上市任务。高新惠普众筹平台今年4月20日试运行,到7月底,已为11户中小企业融资,平均每户1150万元。破解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题,总的讲,就是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金融振兴大会精神。
今天,我想强调的是,大家还要重视挖掘民营企业自身的潜力,以改革创新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变资源为资本。比如,我省不少民营企业的土地手续和房屋产权不完善,没有土地证就办不了房屋产权证,就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绍骋和建华同志专门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和数据掌握得也很详细,占地规模十亩以上、土地手续不完善的民营企业占到56.54%,房屋产权登记手续不完善的企业占到80%。据太原市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如果能够办理完善目前民营企业土地和房屋产权手续,可盘活约400亿元的土地和房屋资产,如果按70%算,可以为民营企业解决280亿元的贷款,退一步,再折一半,不也是140亿元吗。有关部门测算,全省这方面可盘活的存量资源在2000亿到3000亿元。各市县和省里有关部门都要摸清底数,认真解决土地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产权手续,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这个办法是一举多得。我们要把思路拓展开,让存量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变成可以创造财富的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第五,破解人才素质难题,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人才短缺是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既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团队,还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员工。我们要通过抓好人才队伍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要高度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民营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在企业家。我省民营企业家太少,与历史上晋商相比著名企业家更少,要关心、鼓励、帮助、支持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将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统战、组织、人社、教育、工商联和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制订培训计划,依托党校、高校、职业院校以及“银河培训”工程和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平台,对民营企业家进行有计划、分年度的系统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增加企业家数量。二要创新人才引进二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我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引不进人、留不住人日益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约束。要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引进省外“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人才奖励政策;对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民营企业,加大建站补助;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方建立研发中心或分厂,使用“飞地人才”的民营企业同样给予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要在社会保险、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民营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加快三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覆盖,但资源分散在教育、劳动等部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还不相适应,职业培训机构还不够规范,培训内容低端重复,培养的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融通、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格局和人才成长“立交桥”,提高全体劳动者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变招工为招生,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严格考核,以延长一年或者两年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与政府的财税支持挂起钩来,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就业率延长一年或两年考核,这与当年考核是不一样的,当年学校报个数一统计,然后根据这个就业率,确定招多少学生、财政补助多少钱,但实际上就业率往往不是这么回事,所以要延长一年或两年考核,就是要真正看你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就业率到底行不行。
第六,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我省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制、家族制等传统管理阶段,不仅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一家不算小的民营企业陆续投资了50亿元建设项目,银行想给他贷款,但一看报表是手工填写的,就不敢做了。许多企业没有专业财会人员,有的连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都不清楚。至于股权不明晰、产权不明确的情况就更普遍了。民营企业有许多不愿意搞改制,认为搞成股份制,对企业的约束就多了,办一些事情就不方便了,这是短视。企业管理必须靠制度、靠体制机制,如果靠家长制、靠一个人管理,一旦这个人身体上或者什么方面出了毛病出了事儿,整个企业就有垮掉的危险,国内民营企业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只有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增强企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改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下大气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加强引导。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摒弃短视行为,树立“用改制促转型”、“为生存改制”、“为发展改制”的观念,增强民营企业改制意识,激发民营企业自身改制需求,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投入到公司制治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行列中来。二要主动服务二要主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法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现代企业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内容和基本要求。要选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定点帮扶,定制个性化改制时间表,加快改制步伐。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为改制企业减轻负担、开辟绿色通道等办法,降低企业改制成本,提高改革效率,让民营企业改制改得安心、改得顺畅。三要强化措施三要强化措施。。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改制上市,对于完成改制、上市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资助;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第七,破解政策难题,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激励。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政策应该有,但实际上没有,政策空档;有政策落不实,甚至在执行中变了形、走了样,背离了出台政策的初衷;有的政策不接地气,没有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尤其是政策的知晓率低,透明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没有感觉到政策带来的好处。有关部门对全省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跟踪调查显示,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占64.5%,特别是享受了政府资金支持和贷款优惠等政策的仅占1.3%。政策文件不在多少,关键是落实、管用、有效。
一要全面梳理落实已有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把中央和省里的已有政策好好理一理,没有落实的有多少,把它挑出来,分析没有落实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现有政策落实好。二要形成二要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民营经济发展是全方位的,政策的制定也要成为一个体系。要加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确保步调一致,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支持,切实解决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问题。三要三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在全省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通过编印、发送政策资料、组建宣传队,发挥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作用,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全面及时把政策传递到民营企业,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四要四要做好政策落实督查工作。这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含金量比较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目前,省里有关部门已先行起草了《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办理完善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的若干措施》、《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投资基金设立方案》等四个实施细则,省国税、地税、工商联和中小企业局四部门正在联合开展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活动。各市、县(市、区)和省里相关部门也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抓好贯彻落实。要建立政策落实督查机制,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法制办牵头,开展国家和我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调研活动,强化跟踪问效和考核评估,确保政策不截留、不打折、不走样。要委托社会组织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重要政策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找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落实更加到位。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抓好督促落实。
第八,破解转型升级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整体看,我省民营企业多数仍然处于传统产业低端发展阶段,必须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解决工艺标准和技术问题,产品创新解决产品品质和市场定位问题,企业创新解决资金渠道和组织结构问题,产业创新解决产业融合和集群问题,商业模式创新解决新型业态问题,以全面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特别要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小、散、短、弱”的问题,这就是企业规模小,太分散,产业链条短,竞争力弱。这是全省普遍性的问题,我想举几个事例,和大家交流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
第一个事例,我省是“中国醋都”,产醋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醋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山西老陈醋长期位居全国名醋之首,蜚声海内外。我们要有成就感、自豪感,但更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据有关部门测算,全省210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仅有7家,其余的基本是小作坊式的。而有的省一个企业集团的年产醋量就相当于我们全省总产量的43%,收入差不多相当于我省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我省“山西老陈醋”品牌知名度还没有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我们更缺乏全球视野,出口量不到生产量的千分之一。而刚才说到的外省的那个企业,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覆盖全国60多万个终端网点,产品还广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我们国家驻外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使领馆。我省醋企业科技投入研发严重不足,产品仍然主要定位在调味品,没有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没有实现向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健康产业的延伸。特别是产品标准执行不严,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有标准也不执行,甚至有的连生产资格证都没有,一些省外企业随意使用“山西老陈醋”品牌,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损害“山西老陈醋”的品牌声誉,我们省陈醋价格徘徊在2500元—3000元/吨的较低价位,而现在4度陈醋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了2450元/吨。外省企业有的销价是4500元—5000元/吨。可以说,我省拥有3000年历史的醋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很脆弱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醋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虽然全省几百家醋企业的产值还不如现行煤炭价格七八个100万吨的小煤矿的产值高,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老陈醋不仅是山西的优势产业,更是山西产品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山西人的“面子”。当年,阎锡山的部队“宁缴枪不缴醋葫芦”,今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更不能丢了山西的“醋葫芦”,要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这个产业潜力巨大,我们通过调研已经有了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特别是相关市县,一定要把这些意见落实好。第二个事例第二个事例,,我省是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晋中市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国总量的45%,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县工业用工总数的70%以上,为富民强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人工吹制成本逐渐高于机制生产成本,订单逐渐向欧洲转移,同时整个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南美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而且,祁县大部分产品通过外贸公司供货出口后,再由外商贴牌销售,产品出厂价格仅仅为终端零售价格的10%-15%。我们调研中看到,工人工作环境很艰苦,生产的产品一个杯子出厂价格1美金,贴上人家牌子就卖29美金,我们赚得太少了,这种商业模式要力争尽快改变。省有关部门、晋中市特别是祁县县委、县政府要和企业一起,加快整合,全面创新,规范标准,解决融资人才等问题,形成合力,尽快转型升级,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积累经验。第三个事例第三个事例,,我们省是中国锻造之乡,2014年忻州市定襄县加工法兰盘、轴类、锻件等产品销售收入120多个亿,总量占全县经济的62%以上,全县锻钢法兰占全国35%,连同供货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一个县生产的产品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相当不容易。但目前存在的困难也十分严重,企业规模小,开工不足。全县576家企业现在生产的只有261家,占45%。风电法兰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只有零件没有部件,其他产品主要在中低端。钢材的利用率只有56%,与国内先进水平的自由锻75%、模锻84%的水平差距很大,销售主要靠拼价格,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不加大企业整合和创新力度,不仅不能发展而且难以为继。省有关部门,忻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定襄县委、县政府要和企业一道,强化措施,尽快在企业整合、技术创新、人才、运输、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再创中国锻造之乡新局面。第四个事例第四个事例,,我们省是中国面食之乡,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我们山西面食文化得天独厚,去年全省餐饮服务业总收入407.4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7万人,和煤矿行业110万人旗鼓相当,就冲这一点,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在全省餐饮销售中,面食销售占40%,从业人员大约占43%,所以我们山西既要高度重视煤炭这块“黑金”,也要高度重视面食这坨“白银”。实实在在地说,我们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么重要的特色产业,时至今日没有产业规划,没有发展指导意见。近三年来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我们省榜上无名。全省没有一家餐饮服务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去年全省最大的面食企业餐饮服务收入只有2800多万,不到全国百强餐饮企业最末位的十分之一。我们省面食产品品种多达400多种,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这就难以实现规模化、联销化生产。我们省面食餐饮店在全国总量不足2000家,年产值只有10亿元,而福建沙县小吃在全国已经超过2万多家,今年又拓展到港澳台等地区,年营业额已经超过50亿元。差距就是潜力,在调研中,我们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把我们省的面食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是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山西的面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山西佰和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企业的董事长,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1998年个体经营馒头等面食,从路边店做起,五年后成立长治一丰园公司,之后又成立“佰和园”。建厂之初,就非常重视食品科技研发,七年投入1000多万元,与农业部食品研究所等合作,成功研发出速冻保鲜面,实现了山西刀削面从厨房手工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填补了国内空白。速冻刀削面,不加任何添加剂,保质期280多天,口感和现场制作的一样。面条下锅前和出锅后不沾、不坨、不断。这个“佰和园”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重点农产品主食加工企业,参加调研的同志们都感到,有了速冻保鲜面技术,山西几千年历史的刀削面就有可能更多更快更好地销往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现在就面临这个机遇,速冻面有可能成为我们省速冻食品发展的突破口。现在美国人人均速冻食品90公斤,我们国家只有9公斤,城市化率超过50%以后,速冻食品行业将有爆发性发展,我们目前就处于这样的阶段。目前全国的方便面销售额500多亿元,但是随着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成为热点,速冻品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山西的“速冻面”就是面食食品新时代的创新产品。省和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优化工业流程,打造标杆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市场开发等方面积极支持,让山西的“白银”赶上“黑金”,我看,在劳动力就业方面有可能超过“黑金”。
第九,破解政商关系难题,重塑山西形象。政商关系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更是困扰我们山西的要害问题。我们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从已经查处的案例看,几乎每一个领导干部周围都有一些商人,勾肩搭背、权钱交易、违法乱纪。这样的政商关系是严重恶化的政商关系,主要问题在官员。作为商人,有的企业老板利欲熏心,“围猎”官员,钱权交易。事实证明,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是山西塌方式腐败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表现形式,根本原因是党不管党,没有履行主体责任,这种严重扭曲的政商关系必须坚决改变,回归正常。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廉洁、反腐对于发展的意义,二是怎样正确处理政商关系,三是怎样解决为官不为问题。毫无疑问,腐败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严重扭曲了政商关系,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践踏了公平正义,严重破坏了发展环境。发展必须反腐,发展必须廉洁,廉洁促进发展。这个道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楚,不能糊涂。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清楚。我们山西已经为腐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同志们务必警醒,过去的错误不能重犯。今后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等“三大突破”,推进“六大发展”,官商必然有交集、有交往,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各部门局长、厅长,省长、省委书记,要抓经济能不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吗?能不和企业家们交往吗?不打交道、不交往,怎么发展民营经济?但是,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处理好政商关系,重塑我们山西干部和晋商的形象。一年来,我们保持“三个高压态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坚持下去并坚定不移地建立长效机制。下一步,要突出解决不作为的问题。为官不为并不是个新问题,更不是反腐败反出来的和刹“四风”刹出来的问题。有的干部过去在政治生态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就为官不为,“门不好进、脸不好看”,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给好处不敢拿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不办”,继续不作为。有的干部不思进取,精神不振,即使想作为,怕得罪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干部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本领恐慌,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会作为,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依然存在,影响作为,等等。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为官不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要深入实施“六权治本”,要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靠制度、机制、纪律和规矩,靠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要坚持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把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这就是导向,特别是要在“退出一批”,在解决干部能下方面多下下功夫,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要细化措施,抓出成效。
这次推进大会和前两次推进大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地各部门要统筹抓好贯彻落实,抓落实是干部的基本功,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能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上,要从各自实际出发,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重在要出成果。(2015年9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来之不易,贡献突出。但是也要看到,我省民营经济相比中部其他省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必须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强调三句话。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我省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下面,我主要就发展民营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以及怎样破解这些难题讲几点意见,我概括为九个方面。
第一,破解准入难题,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总量不足,蛋糕太小,全省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和64.4%。与中部其他五省和周边省份相比,全省中小企业户数、经济总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户数也都排在末位。特别是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到目前,不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还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同比都在下降。我们必须破解准入难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把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数量抓上去。
一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我省民间资本进入产业空间仍然受限,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然没有公开限制,但门槛高,实际进入难。要实行“非禁即入”,严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之外设置行业准入、市场准入门槛。要清理规范对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招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要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民间资本开放。要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确保民间资本平等进入。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各市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在当地、投在山西。二二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去年3月份我省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数都创近年来的新高。但一些配套改革还没有同步,实行了“先照后证”,但是后置审批的部分许可证还是按老办法办理,有的许可证办理依然难度大、耗时长。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注册登记更加方便快捷。要加快推进“三证合一”、深化“先照后证”改革。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放而有序、监管有力,该管的必须要管好,比如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就不能进入,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法治市场。要构建新型监管模式,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审批的原则,推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激活民间资本,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三要切实提高审批三要切实提高审批效率。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进简政放权上进行自我革命,取消、调整、下放了一大批审批权力事项,但企业还是感觉办事不方便,该放的权还没有放到位,一些政务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做到了,但权力没有放,大厅窗口人员多为“收发员”而不是“办事员”,没有做到“办理审批手续不出审批大厅”,审批跨度大、程序多、时间长;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了个“马甲”,审批中的各种“要件”、程序和环节还是关卡林立,耗费企业大量财力和精力,延误了市场机遇。要围绕“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前置条件、审批层级”等核心内容,依据法律法规对现有行政权力、审批事项再进行清理规范,按照“六权治本”要求,进一步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要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禁止明放暗不放、变相实施审批,彻底堵偏门、关后门、开正门。要确定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公开查询办理进度和责任人。要建立问责制度,落实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要进一步四要进一步消除行政管理“灰色地带 。”。企业反映,有的部门对企业已经取得的评估不予认定,要求到指定的、与相关部门关联的评估机构评估,甚至高收费。最近,省委巡视组在专项巡视中发现,有的厅局行业协会、学会多达20多个,而且职能变质异化,有一个厅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兼任协会领导职务的就有24人,他们利用对口处室的行政职能违规承担前置审批事项和违规收费,对口处室利用协会收入违规获取“灰色收入”,报销费用,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形成了隐形腐败的“灰色地带”。要加快整治“红顶中介”,严肃查处“灰色地带”腐败行为,清理各类变相审批。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要定期对市场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向社会公布收费情况,探索推进限时、限价服务。要积极支持中介组织依法合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破解环境难题,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难,集中体现在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软、硬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环境难题不解决,民营经济就难发展。
一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要树立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要进一步推进政府公共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各类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实现重点领域全部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要加强网上政府建设,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全社会范围的咨询、投诉事项。配合行政审批改革,能在网上实现审批、批准的事项,都要实施网上审批。通过网上办公,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要开展新一轮整治“懒政庸政”和“吃拿卡要”行为的专项行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乱作为和不作为等行为依法依纪严厉问责。要尽快建立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设立投诉热线电话,鼓励全社会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投诉举报。对投诉举报的事项,要登记造册,认真调查,一经查实就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得说情、袒护。而且还要抓典型,公开曝光,点名道姓,严厉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二要优化民二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我省法治环境亟待完善。要按照“六权治本”要求依法确定权力,对我省已经制定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文件进行清理,对那些不合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要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研究出台《山西省民间投资促进和保护条例》,推进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的公平化。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字号、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权、财物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要依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引导民营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以质量取胜,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三要优化民营经济三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有的地方“开门招商、关门宰人”,不讲信用,承诺的条件、政策,人家来了就不管了,甚至刁难、“宰人”。特别是企业维权难屡见不鲜,有的打着为社会、集体谋利益的幌子阻挠企业正常施工;有的提无理要求,组织人堵门封路、恶意施压;有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匪气十足。诸如此类问题严重困扰着民营企业发展。要想让外地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使本地民营企业办得好、发展快,必须彻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要继续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加大力度打击地痞恶霸,抓住一些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处理,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建设诚信社会,政府必须守信践诺,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一定要执行到位,前任政府签订的协议,领导应该履行的责任,接任的领导要接续过来,继续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各类媒体要突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积极宣传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破解结构失衡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受全省经济结构“一煤独大”的影响,我省民营经济结构也严重失衡。工业产工业产业偏重,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80%以上是涉煤企业,而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高端产品少。农业产业偏小农业产业偏小,,近年来,各类社会资本不断投资现代农业项目,总体看大多数投资不大,还是“小打小闹”,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第三产业偏弱第三产业偏弱,,主要以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低,竞争力不强,发展滞后。我省要走出经济困局,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调整结构,实现创新发展。
一要大力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就煤炭、电力、焦化、煤化工和煤层气产业等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大力推动传统工业产业新型化。二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我省农业既是基础产业,更是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意义重大。要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鼓励支持重点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物流仓储营销、现代种养业和科技服务等项目。培育一批全国杂粮产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工程。要搞好土地流转,落实各项奖补政策,建立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大力发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的服务化、消费的个性化和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不断强化,现代服务业呈现多样化、快速化发展态势,市场空间巨大。要放宽政策限制、创新供给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这可以说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三产业门类诸多,在今天这个会议上,我只想就养老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讲讲意见。
关于养老服务业。我省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且特点突出。一是增速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9.98%,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34.02%。二是空巢化。以太原市为例,截至2014年底,空巢独居老人3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4.8%。三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人均收入已经是中等以上,我们则是低收入,而且我省2014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2%,太原市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老人占77%。四是服务滞后。我省养老机构偏少,供需矛盾突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给予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建设补助1000元,低于全国5000元的平均水平,2014年省级财政性资金投入养老1.42亿元,中部有的省份是9亿多元。全省各地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这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紧迫任务,是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体现敬老、孝道、老有所养的重要民心工程。发展养老服务业,政府必须增加投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只有社会力量成为主体,养老服务业才能发展起来。我在太原市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并且希望太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全省起到示范作用,政隆、彦波同志很重视,市委、市政府已经拿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我看这个实施意见研究得比较深、比较透,也很有针对性,像太原市委、市政府这么务实干事,我们大有希望。我也相信太原市一定能够抓好落实,取得成效。
关于文化旅游业。我们要像重视煤炭产业一样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我们推进“六大发展”,关键是做好两篇大文章,发展非煤产业,我们必须从“以煤为基”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不是在“煤基”上发展非煤产业,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我们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业,我们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我们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而且煤矿就是煤,挖一吨就少一吨,总有枯竭的那一天,现在我们就不断有资源枯竭的矿区出现,而文化旅游资源却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仅可以重复使用,今天你来,明天、明年你还可以来,而且这个资源越深耕细挖,就越丰富多彩,收获就越多。发展文化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弘扬山西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可以明显地改善我们山西的形象。文化旅游业还是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业又是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富民产业,是直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产业。 有专家给我们省算账,说我们山西如果把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来,可以养活我们山西一半以上的人口,而且是高收入,不是低收入。一年来,我借各种机会,向国内外来山西的客人大力推介宣传我们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贡献突出,宣传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一”。一座都城,这就是临汾的陶寺文化,陶寺就是尧都,陶寺把我们国家有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年,陶寺、尧都就是中国古文明、古中国的所在地,就在我们山西。一堆圣火,就是运城的西侯度文化。在这里发现180万年前人类用火烧过的兽骨。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人类用火的历史,我们这里是180万年前,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一缕曙光,就是中美联合考察发现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距离现在4000万年之前,是人类现在发现的人、猴子、猿共同的、最古老的祖先,比非洲的早了1000万年。世纪曙猿的含义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从这“三个一”,从4000万年、180万年、4000多年前,从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山西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特别是地上古建筑之多,全国特有。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斯里兰卡发表署名文章,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叫“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这位法显高僧就是我们山西人。法显是东晋高僧,是中国经陆路到印度后由海上回国并且留下记载的第一人。大家知道,唐玄奘是唐朝的,比法显高僧晚了几百年,法显高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佛国记》,远早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我们可以组织国际研讨会,探讨法显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成立法显研究会、推介会、大探访、博览会、巡回展会,可以拍法显的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电影,等等。同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法国,国家文物局推荐我们的永乐宫壁画赴法参展。永乐宫是世界级的,不亚于敦煌的地位,我们完全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外的双林寺,也就是中都寺,在文化上比平遥古城还要重要。目前的旅游正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随着汽车的普及,自由行、自驾游快速增长,游客越来越重视体验、文化和满意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细节也不可忽视,景区的厕所怎么样,净化的开水有没有,多语种导游图、自动取款机、手机加油站、行李寄存、邮政纪念、婴儿车、残疾人、老年人的专项服务、医疗点、救护车有没有,免费的手纸有没有,等等。我们必须重视提升我们景区的知名度,我接触了一些相当层次有的是搞了多年旅游的同志,竟然不知道“关公”家乡在山西,这首先是我们宣传得不够。中国山东省出了文圣孔子,山西出了武圣关公,我们中国人,全世界华侨华人都敬仰和崇拜关公。我们没有把关公故里很好开发起来。我们要把景区的知名度、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投诉率高度重视起来。晋中市委、市政府今年抓旅游业有了明显成绩,他们和国旅合作各出1亿元成立了投资公司,投资公司要募集20亿的投资基金,在3年投进去,可以带动社会投资150亿元。这次我们和国旅的主要领导交谈,他们感觉到省里这么重视旅游业,还要再加快投资步伐。发展文化旅游业不能急功近利。打造一个成功的、著名的景区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大家看看全国,很少有5年之内就十分成功的景区。必须下工夫,这件事上也是功成不必在我。我们要下决心把我们山西的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要解决的问题诸多,最主要的是高度重视问题,是加强组织领导问题,是理顺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要把干部用好。要加大力度,把优秀干部配备到抓文化旅游的领导岗位上来。下一步我还将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研,我希望发现各地好的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第四,破解资金短缺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我省民营经济严重“缺血”。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抓金融振兴,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各地各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成效逐步显现。到6月末,全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3%,贷款余额增长9.93%,存贷比提高4.6个百分点。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快,截止到今天,“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有22家,去年到11月份才只有1家,今年有望完成50家上市任务。高新惠普众筹平台今年4月20日试运行,到7月底,已为11户中小企业融资,平均每户1150万元。破解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题,总的讲,就是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金融振兴大会精神。
今天,我想强调的是,大家还要重视挖掘民营企业自身的潜力,以改革创新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变资源为资本。比如,我省不少民营企业的土地手续和房屋产权不完善,没有土地证就办不了房屋产权证,就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绍骋和建华同志专门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和数据掌握得也很详细,占地规模十亩以上、土地手续不完善的民营企业占到56.54%,房屋产权登记手续不完善的企业占到80%。据太原市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如果能够办理完善目前民营企业土地和房屋产权手续,可盘活约400亿元的土地和房屋资产,如果按70%算,可以为民营企业解决280亿元的贷款,退一步,再折一半,不也是140亿元吗。有关部门测算,全省这方面可盘活的存量资源在2000亿到3000亿元。各市县和省里有关部门都要摸清底数,认真解决土地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产权手续,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这个办法是一举多得。我们要把思路拓展开,让存量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变成可以创造财富的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第五,破解人才素质难题,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人才短缺是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既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团队,还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员工。我们要通过抓好人才队伍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要高度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民营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在企业家。我省民营企业家太少,与历史上晋商相比著名企业家更少,要关心、鼓励、帮助、支持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将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统战、组织、人社、教育、工商联和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制订培训计划,依托党校、高校、职业院校以及“银河培训”工程和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平台,对民营企业家进行有计划、分年度的系统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增加企业家数量。二要创新人才引进二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我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引不进人、留不住人日益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约束。要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引进省外“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人才奖励政策;对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民营企业,加大建站补助;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方建立研发中心或分厂,使用“飞地人才”的民营企业同样给予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要在社会保险、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民营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加快三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覆盖,但资源分散在教育、劳动等部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还不相适应,职业培训机构还不够规范,培训内容低端重复,培养的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融通、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格局和人才成长“立交桥”,提高全体劳动者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变招工为招生,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严格考核,以延长一年或者两年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与政府的财税支持挂起钩来,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就业率延长一年或两年考核,这与当年考核是不一样的,当年学校报个数一统计,然后根据这个就业率,确定招多少学生、财政补助多少钱,但实际上就业率往往不是这么回事,所以要延长一年或两年考核,就是要真正看你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就业率到底行不行。
第六,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我省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制、家族制等传统管理阶段,不仅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一家不算小的民营企业陆续投资了50亿元建设项目,银行想给他贷款,但一看报表是手工填写的,就不敢做了。许多企业没有专业财会人员,有的连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都不清楚。至于股权不明晰、产权不明确的情况就更普遍了。民营企业有许多不愿意搞改制,认为搞成股份制,对企业的约束就多了,办一些事情就不方便了,这是短视。企业管理必须靠制度、靠体制机制,如果靠家长制、靠一个人管理,一旦这个人身体上或者什么方面出了毛病出了事儿,整个企业就有垮掉的危险,国内民营企业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只有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增强企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改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下大气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加强引导。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摒弃短视行为,树立“用改制促转型”、“为生存改制”、“为发展改制”的观念,增强民营企业改制意识,激发民营企业自身改制需求,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投入到公司制治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行列中来。二要主动服务二要主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法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现代企业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内容和基本要求。要选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定点帮扶,定制个性化改制时间表,加快改制步伐。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为改制企业减轻负担、开辟绿色通道等办法,降低企业改制成本,提高改革效率,让民营企业改制改得安心、改得顺畅。三要强化措施三要强化措施。。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改制上市,对于完成改制、上市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资助;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第七,破解政策难题,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激励。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政策应该有,但实际上没有,政策空档;有政策落不实,甚至在执行中变了形、走了样,背离了出台政策的初衷;有的政策不接地气,没有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尤其是政策的知晓率低,透明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没有感觉到政策带来的好处。有关部门对全省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跟踪调查显示,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占64.5%,特别是享受了政府资金支持和贷款优惠等政策的仅占1.3%。政策文件不在多少,关键是落实、管用、有效。
一要全面梳理落实已有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把中央和省里的已有政策好好理一理,没有落实的有多少,把它挑出来,分析没有落实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现有政策落实好。二要形成二要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民营经济发展是全方位的,政策的制定也要成为一个体系。要加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确保步调一致,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支持,切实解决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问题。三要三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在全省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通过编印、发送政策资料、组建宣传队,发挥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作用,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全面及时把政策传递到民营企业,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四要四要做好政策落实督查工作。这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含金量比较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目前,省里有关部门已先行起草了《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办理完善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的若干措施》、《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投资基金设立方案》等四个实施细则,省国税、地税、工商联和中小企业局四部门正在联合开展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活动。各市、县(市、区)和省里相关部门也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抓好贯彻落实。要建立政策落实督查机制,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法制办牵头,开展国家和我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调研活动,强化跟踪问效和考核评估,确保政策不截留、不打折、不走样。要委托社会组织对各职能部门出台的重要政策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找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落实更加到位。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抓好督促落实。
第八,破解转型升级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整体看,我省民营企业多数仍然处于传统产业低端发展阶段,必须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解决工艺标准和技术问题,产品创新解决产品品质和市场定位问题,企业创新解决资金渠道和组织结构问题,产业创新解决产业融合和集群问题,商业模式创新解决新型业态问题,以全面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特别要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小、散、短、弱”的问题,这就是企业规模小,太分散,产业链条短,竞争力弱。这是全省普遍性的问题,我想举几个事例,和大家交流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
第一个事例,我省是“中国醋都”,产醋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醋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山西老陈醋长期位居全国名醋之首,蜚声海内外。我们要有成就感、自豪感,但更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据有关部门测算,全省210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仅有7家,其余的基本是小作坊式的。而有的省一个企业集团的年产醋量就相当于我们全省总产量的43%,收入差不多相当于我省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我省“山西老陈醋”品牌知名度还没有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我们更缺乏全球视野,出口量不到生产量的千分之一。而刚才说到的外省的那个企业,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覆盖全国60多万个终端网点,产品还广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我们国家驻外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使领馆。我省醋企业科技投入研发严重不足,产品仍然主要定位在调味品,没有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没有实现向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健康产业的延伸。特别是产品标准执行不严,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有标准也不执行,甚至有的连生产资格证都没有,一些省外企业随意使用“山西老陈醋”品牌,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损害“山西老陈醋”的品牌声誉,我们省陈醋价格徘徊在2500元—3000元/吨的较低价位,而现在4度陈醋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了2450元/吨。外省企业有的销价是4500元—5000元/吨。可以说,我省拥有3000年历史的醋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很脆弱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醋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虽然全省几百家醋企业的产值还不如现行煤炭价格七八个100万吨的小煤矿的产值高,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老陈醋不仅是山西的优势产业,更是山西产品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山西人的“面子”。当年,阎锡山的部队“宁缴枪不缴醋葫芦”,今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更不能丢了山西的“醋葫芦”,要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这个产业潜力巨大,我们通过调研已经有了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特别是相关市县,一定要把这些意见落实好。第二个事例第二个事例,,我省是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晋中市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国总量的45%,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县工业用工总数的70%以上,为富民强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人工吹制成本逐渐高于机制生产成本,订单逐渐向欧洲转移,同时整个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南美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而且,祁县大部分产品通过外贸公司供货出口后,再由外商贴牌销售,产品出厂价格仅仅为终端零售价格的10%-15%。我们调研中看到,工人工作环境很艰苦,生产的产品一个杯子出厂价格1美金,贴上人家牌子就卖29美金,我们赚得太少了,这种商业模式要力争尽快改变。省有关部门、晋中市特别是祁县县委、县政府要和企业一起,加快整合,全面创新,规范标准,解决融资人才等问题,形成合力,尽快转型升级,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积累经验。第三个事例第三个事例,,我们省是中国锻造之乡,2014年忻州市定襄县加工法兰盘、轴类、锻件等产品销售收入120多个亿,总量占全县经济的62%以上,全县锻钢法兰占全国35%,连同供货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一个县生产的产品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相当不容易。但目前存在的困难也十分严重,企业规模小,开工不足。全县576家企业现在生产的只有261家,占45%。风电法兰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只有零件没有部件,其他产品主要在中低端。钢材的利用率只有56%,与国内先进水平的自由锻75%、模锻84%的水平差距很大,销售主要靠拼价格,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不加大企业整合和创新力度,不仅不能发展而且难以为继。省有关部门,忻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定襄县委、县政府要和企业一道,强化措施,尽快在企业整合、技术创新、人才、运输、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再创中国锻造之乡新局面。第四个事例第四个事例,,我们省是中国面食之乡,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我们山西面食文化得天独厚,去年全省餐饮服务业总收入407.4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7万人,和煤矿行业110万人旗鼓相当,就冲这一点,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在全省餐饮销售中,面食销售占40%,从业人员大约占43%,所以我们山西既要高度重视煤炭这块“黑金”,也要高度重视面食这坨“白银”。实实在在地说,我们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这么重要的特色产业,时至今日没有产业规划,没有发展指导意见。近三年来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我们省榜上无名。全省没有一家餐饮服务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去年全省最大的面食企业餐饮服务收入只有2800多万,不到全国百强餐饮企业最末位的十分之一。我们省面食产品品种多达400多种,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这就难以实现规模化、联销化生产。我们省面食餐饮店在全国总量不足2000家,年产值只有10亿元,而福建沙县小吃在全国已经超过2万多家,今年又拓展到港澳台等地区,年营业额已经超过50亿元。差距就是潜力,在调研中,我们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把我们省的面食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是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山西的面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山西佰和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企业的董事长,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1998年个体经营馒头等面食,从路边店做起,五年后成立长治一丰园公司,之后又成立“佰和园”。建厂之初,就非常重视食品科技研发,七年投入1000多万元,与农业部食品研究所等合作,成功研发出速冻保鲜面,实现了山西刀削面从厨房手工制作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填补了国内空白。速冻刀削面,不加任何添加剂,保质期280多天,口感和现场制作的一样。面条下锅前和出锅后不沾、不坨、不断。这个“佰和园”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重点农产品主食加工企业,参加调研的同志们都感到,有了速冻保鲜面技术,山西几千年历史的刀削面就有可能更多更快更好地销往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现在就面临这个机遇,速冻面有可能成为我们省速冻食品发展的突破口。现在美国人人均速冻食品90公斤,我们国家只有9公斤,城市化率超过50%以后,速冻食品行业将有爆发性发展,我们目前就处于这样的阶段。目前全国的方便面销售额500多亿元,但是随着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成为热点,速冻品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山西的“速冻面”就是面食食品新时代的创新产品。省和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优化工业流程,打造标杆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市场开发等方面积极支持,让山西的“白银”赶上“黑金”,我看,在劳动力就业方面有可能超过“黑金”。
第九,破解政商关系难题,重塑山西形象。政商关系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更是困扰我们山西的要害问题。我们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从已经查处的案例看,几乎每一个领导干部周围都有一些商人,勾肩搭背、权钱交易、违法乱纪。这样的政商关系是严重恶化的政商关系,主要问题在官员。作为商人,有的企业老板利欲熏心,“围猎”官员,钱权交易。事实证明,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是山西塌方式腐败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表现形式,根本原因是党不管党,没有履行主体责任,这种严重扭曲的政商关系必须坚决改变,回归正常。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廉洁、反腐对于发展的意义,二是怎样正确处理政商关系,三是怎样解决为官不为问题。毫无疑问,腐败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严重扭曲了政商关系,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践踏了公平正义,严重破坏了发展环境。发展必须反腐,发展必须廉洁,廉洁促进发展。这个道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楚,不能糊涂。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清楚。我们山西已经为腐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同志们务必警醒,过去的错误不能重犯。今后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等“三大突破”,推进“六大发展”,官商必然有交集、有交往,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各部门局长、厅长,省长、省委书记,要抓经济能不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吗?能不和企业家们交往吗?不打交道、不交往,怎么发展民营经济?但是,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处理好政商关系,重塑我们山西干部和晋商的形象。一年来,我们保持“三个高压态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坚持下去并坚定不移地建立长效机制。下一步,要突出解决不作为的问题。为官不为并不是个新问题,更不是反腐败反出来的和刹“四风”刹出来的问题。有的干部过去在政治生态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就为官不为,“门不好进、脸不好看”,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给好处不敢拿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不办”,继续不作为。有的干部不思进取,精神不振,即使想作为,怕得罪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干部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本领恐慌,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会作为,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依然存在,影响作为,等等。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为官不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要深入实施“六权治本”,要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靠制度、机制、纪律和规矩,靠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要坚持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把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这就是导向,特别是要在“退出一批”,在解决干部能下方面多下下功夫,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要细化措施,抓出成效。
这次推进大会和前两次推进大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地各部门要统筹抓好贯彻落实,抓落实是干部的基本功,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能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上,要从各自实际出发,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重在要出成果。(2015年9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