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话别邹碧华
2014-12-17 14:26:13 | 来源:法制日报
  邹碧华,高级法官,1967年1月生,曾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

  崔亚东(上海高院院长):邹碧华对司法改革的推动,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和尊重,对学术的专注专研,对年轻同事的热情引导,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都令人深受感动,他无愧是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前行者。

  许前飞(江苏高院院长):邹碧华以他的精神与人格的魅力赢得了人们对一个法官的尊敬,他也以生命的代价弥合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裂痕。对邹碧华的追思让这两个荣辱与共的职业群体找到了彼此的契合点。

  贺小荣(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邹碧华,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全国法院司法改革领域的一位智者和勇士,永远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多少方案需要数据支撑,有多少部门需要沟通协调,有多少冷嘲热讽需要自己一人面对,有多少酸甜苦辣需要自己慢慢品味……碧华走了,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马荣(江苏徐州中院院长):今年几次开会都见到碧华院长。特别是听他讲对司改的认识以及他研究的案件权重体系,让我敬佩不已。前不久在上海开会,又聆听了他对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精彩讲解,我还用手机录下了视频带回来学习。那天,在离沪去高铁站的路上,他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话别。刚才惊闻噩耗,真是如闻霹雳!太可惜了!碧华,一路走好!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法律素养和对司法事业的热忱,赢得所有人真诚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是受到众人尊重的。

  刘峥(最高法院法官):邹碧华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司法事业之中,在司法改革、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裁判方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是法官的榜样,是时代的楷模。

  李则立(上海高院法官):也许有点距离才能看得清晰,下面这首诗说尽了:如果选择哪一种态度,我想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改革路上邹院长播下的种子,在合适的时候会生根发芽,也许长成参天大树。

  夏宁安(温州中院法官):九步纸贵,喜法界慧识才俊;司改缘浅,恨天意不纵斯文。

  刘琳(上海青浦法院法官):法官职业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每个有职业理想的法官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是空喊,不是作秀,也不单是苦逼的抱团取暖,在琐碎的案件和公务中,办出业绩,办出表率,办出优秀法官的自豪和骄傲。

  常乐(北京二中院法官):碧血映丹心析法理断众案手握道义重千斤,华彩耀宇内建制度促改革身如烛火光万丈。

  刘桂明(民主与法治杂志社总编辑):用“英年早逝”都无法表达我对失去一个生命的不可理喻,用“天妒英才”也无法表示我对人生无情的不可原谅,用“长歌当哭”更无法表现我对失去碧华的痛惜与哀伤。

  韦钦平(法律出版社大众分社社长):他的博学、他的思想,他做事的细致严谨,他的为人和品行哪一点没有给我们留下值得称道的话题。每一次与邹院长的谈话都会有所收获和启发。

  傅郁林(北京大学教授):只是几面之缘,但心中的信赖和尊敬从此超越了多年好友。第一次,法律出版社推介他的杰作《审判九步法》,他发言,我等评议,然后他因必须提前离会,走之前特意让助手在会后找到我,留下他的名片,希望日后深入交流(他谦虚地说请教)。第二次,北京仲裁委讲座,他报告,我主持,席间有较为深入地交流。他的九步法我推荐给诸多的听众,还买了几本书送人,可惜没有让他签名!唯一留下的手迹是他在第一次托人送我的名片上手写的手机号码……

  王琳(海南大学):不论是法官还是律师,对邹碧华的最好追思,莫过于承继逝者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上的这份清醒与实践。“做法官当如邹碧华”,这在一个崇尚批判和解构的时代尤显珍贵。逝者走好。

  岳雪飞(上海律师):邹法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法官,而且为人谦和,非常尊重律师,在律师界有很好的口碑。

  富敏荣(上海律师):邹碧华是当之无愧的“学者型法官”。这不仅源于邹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而且他在毕业后也是从基层实习书记员做起,直至升任一名法官。因其“学者型法官”的才华,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斯伟江(上海律师):邹碧华温和谦虚,专业过人,善待律师,有人文关怀,也有工作能力,栋梁之材,是上海法官中的杰出人物。

  杨立久(上海律师):天无眼奈何也妒赤子,地有量怎堪不惜厚德。

  李海波(上海律师):一个法官英年早逝,为什么全国的律师满屏悲哀!我们也许不会记得谁给过我们的刁难、压制甚至迫害,但我们一定记得谁给过我们支持与尊重!”

  符为奇(邹碧华在华政的开山弟子之一):邹老师是累死的,他主持上海的司法改革,压力相当大;工作之余,还要做研究、教书育人、开讲座,基本上没有充裕休息时间。

  ——版面有限,很多人的相思话语无法一一摘录并刊登,特此致歉。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