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调查:大量外来人员低成本居住需求催生
2014-06-06 10:44:39 |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按:大城市外来人员多,而房价高、房租贵,居大不易。于是,他们的低成本居住需求催生了群租行为,由此引发了诸如消防、治安、卫生等问题。需求不可忽视,问题不可不治。很多城市也都在创新管理思路,或堵或疏。那么,出路到底在哪里?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
一问 治理难在哪里
大量需求在 执法取证难
“十七八平方米的空间住着七八个人,水、电、煤管线私接、乱接,存在严重消防隐患。人员混杂,治安上也有隐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彭真怀说,“群租房往往通风不好,如果发生传染病疫情,会造成交叉感染;财产安全有隐患,群租房内人员混杂,抢劫、抢夺、盗窃等财产性犯罪问题突出;公共安全也有隐患,人员混杂妨碍了本地居民的权益,私搭乱建改变了房屋结构,居民安全受到威胁。”
群租现象危害很大,治理起来却很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杰分析:“群租房租价低,刚毕业大学生、服务业大量劳动力等人群的居住需求,都决定了‘群租’难以通过一纸禁令就会得以根除。”
一方面,群租房满足了大中城市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而近年来房价总体持续上涨导致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倾向于持有多套住房“保值”,形成大量租赁房源,从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群租房市场。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居住管理和房屋租赁管理长期薄弱,人户分离、租房不登记以逃税、非协议转租等现象十分普遍,不仅使群租房治理缺乏基础信息支撑,而且产生大量权责模糊的地下租赁行为和“二房东”,导致取缔执法常常面临情理困境。
另外,群租房与合租房、员工宿舍的边界并不清晰。“简单地通过人均居住面积、房间人数来界定群租,在执法过程中常常难以裁量和取证。”唐杰说。
二问 监管主体是谁
涉及部门多 具体规定少
2010年12月,住建部出台《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要求从2011年2月1日起,禁止将房屋分拆、隔断的群租行为,违反规定的,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予以罚款。
面对群租这样的复杂问题,上述规定显然缺少约束力。事实上,群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安、房管、消防和社区等部门都有所涉及,需各部门协同作战。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九龙治水,整治监管主体难以明确。
据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出租房屋管理中,群租房属于监管空白,并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并且,消防局也没有下发过全面治理群租房的统一要求。记者从住建部也了解到,当前并没有关于群租治理的具体规定。
因此,目前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开展群租房治理和如何开展群租房治理,也造成各职能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在北京、广州等城市,都是由当地政法委牵头,联合各部门进行综合整治。
在上海,综治办、市高级法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工商局、地税局、规划土地局、城管执法局、卫生计生委、司法局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综合管理机制,构建市、区县、街镇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协调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十部门共同参与群租整治,这在全国比较少见。
三问 如何寻找出路
巧用大数据 正路保供给
整治群租,一些地方开出了药方。比如,最近上海探索代理经租业务模式,鼓励社会专业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等,收储社会闲置房源,开展居住房屋代理经租业务。
对此,彭真怀认为,上海的尝试是有益的探索。政府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但是可以引导“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群租问题。企业以资产管理公司形式整租闲置物业,政府部门可以在行政审批、税收减免、物业选择推荐等方面给予资源支持。唐杰也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税收等政策,强化对中介企业的监管,以加强房屋租赁管理。
对于一个小区来说,对群租房的危害体会最深的是其邻居住户。“社区居委会可以建立定期巡查机制,比如一周一次或者半月一次,杜绝群租现象。”彭真怀建议,社区居委会也可以实施自治条例,比如制定出租房应该遵守的规则,全体业主通过就可以实行,不实行者有相关的惩罚措施。
唐杰表示,应当鼓励社区自治,这有利于形成群租房的发现机制、筛别机制,同时也能建立起业主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降低行政成本。
此外,唐杰认为,政府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部门联动,整合人口管理信息,将人口居住、就业登记与享受各类城市公共服务密切挂钩,促进信息动态更新,为群租房取缔、保障房供给构建基础信息支撑。
再有就是运用大数据思维,将用电、用水等指标纳入群租房判定标准,形成更加科学的判定方法。“比如可以设定10项指标,满足5项及以上就可以认定为群租房,而这显然比直接设定5项指标更科学。”
“从根本上来说,整治群租房还是要通过稳定城市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形成成熟的商品房市场和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住房供给能够满足所有常住人口健康居住的需求。”唐杰说。
“大城市外来人口过度扎堆,导致群租问题。强行整治群租只是治标不治本。治本之策还是在于纾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资源,增加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就近城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群租问题。”彭真怀表示。
一问 治理难在哪里
大量需求在 执法取证难
“十七八平方米的空间住着七八个人,水、电、煤管线私接、乱接,存在严重消防隐患。人员混杂,治安上也有隐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彭真怀说,“群租房往往通风不好,如果发生传染病疫情,会造成交叉感染;财产安全有隐患,群租房内人员混杂,抢劫、抢夺、盗窃等财产性犯罪问题突出;公共安全也有隐患,人员混杂妨碍了本地居民的权益,私搭乱建改变了房屋结构,居民安全受到威胁。”
群租现象危害很大,治理起来却很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杰分析:“群租房租价低,刚毕业大学生、服务业大量劳动力等人群的居住需求,都决定了‘群租’难以通过一纸禁令就会得以根除。”
一方面,群租房满足了大中城市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而近年来房价总体持续上涨导致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倾向于持有多套住房“保值”,形成大量租赁房源,从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群租房市场。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居住管理和房屋租赁管理长期薄弱,人户分离、租房不登记以逃税、非协议转租等现象十分普遍,不仅使群租房治理缺乏基础信息支撑,而且产生大量权责模糊的地下租赁行为和“二房东”,导致取缔执法常常面临情理困境。
另外,群租房与合租房、员工宿舍的边界并不清晰。“简单地通过人均居住面积、房间人数来界定群租,在执法过程中常常难以裁量和取证。”唐杰说。
二问 监管主体是谁
涉及部门多 具体规定少
2010年12月,住建部出台《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要求从2011年2月1日起,禁止将房屋分拆、隔断的群租行为,违反规定的,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予以罚款。
面对群租这样的复杂问题,上述规定显然缺少约束力。事实上,群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安、房管、消防和社区等部门都有所涉及,需各部门协同作战。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九龙治水,整治监管主体难以明确。
据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出租房屋管理中,群租房属于监管空白,并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并且,消防局也没有下发过全面治理群租房的统一要求。记者从住建部也了解到,当前并没有关于群租治理的具体规定。
因此,目前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开展群租房治理和如何开展群租房治理,也造成各职能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在北京、广州等城市,都是由当地政法委牵头,联合各部门进行综合整治。
在上海,综治办、市高级法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工商局、地税局、规划土地局、城管执法局、卫生计生委、司法局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综合管理机制,构建市、区县、街镇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协调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十部门共同参与群租整治,这在全国比较少见。
三问 如何寻找出路
巧用大数据 正路保供给
整治群租,一些地方开出了药方。比如,最近上海探索代理经租业务模式,鼓励社会专业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等,收储社会闲置房源,开展居住房屋代理经租业务。
对此,彭真怀认为,上海的尝试是有益的探索。政府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但是可以引导“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群租问题。企业以资产管理公司形式整租闲置物业,政府部门可以在行政审批、税收减免、物业选择推荐等方面给予资源支持。唐杰也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税收等政策,强化对中介企业的监管,以加强房屋租赁管理。
对于一个小区来说,对群租房的危害体会最深的是其邻居住户。“社区居委会可以建立定期巡查机制,比如一周一次或者半月一次,杜绝群租现象。”彭真怀建议,社区居委会也可以实施自治条例,比如制定出租房应该遵守的规则,全体业主通过就可以实行,不实行者有相关的惩罚措施。
唐杰表示,应当鼓励社区自治,这有利于形成群租房的发现机制、筛别机制,同时也能建立起业主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降低行政成本。
此外,唐杰认为,政府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部门联动,整合人口管理信息,将人口居住、就业登记与享受各类城市公共服务密切挂钩,促进信息动态更新,为群租房取缔、保障房供给构建基础信息支撑。
再有就是运用大数据思维,将用电、用水等指标纳入群租房判定标准,形成更加科学的判定方法。“比如可以设定10项指标,满足5项及以上就可以认定为群租房,而这显然比直接设定5项指标更科学。”
“从根本上来说,整治群租房还是要通过稳定城市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形成成熟的商品房市场和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住房供给能够满足所有常住人口健康居住的需求。”唐杰说。
“大城市外来人口过度扎堆,导致群租问题。强行整治群租只是治标不治本。治本之策还是在于纾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资源,增加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就近城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群租问题。”彭真怀表示。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