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机关以敢啃硬骨头精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守住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2014-05-08 10:22:59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周斌 蒋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真正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正在北京举行的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二期专题培训班上,多位学员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前提下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规范减假保强化监督制约

  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违法减刑案、广东省江门市原常务副市长林崇中违法假释案……近年来,一些以权花钱“赎身”案例的曝光,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政法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依法制约的机制,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对执法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

  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下发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明确从严把握实体条件、完善监督制约程序规定、从严惩处腐败行为等。

  “今年3月底,海南复查了全省各监狱职务犯罪等三类罪犯保外就医情况,不符合保外就医新规的全部收监。”海南省司法厅厅长屈建民介绍说,海南省监狱管理局成立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评审委员会,建立健全审核机制。

  据介绍,海南省司法厅先后建立完善了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实行书面审查报告制度、司法医院履行特定职责制度、对已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强化管理等6项制度。

  “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三类罪犯保外就医决定书一律在省司法厅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屈建民说。

  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来自检察系统的多位学员表示,检察机关通过加快推进驻监检察室和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及时、准确掌握服刑人员入监、考核、教育改造等全部刑罚执行情况,对执法办案和考核奖惩中的重要事项、重点环节,网上录入全程留痕,确保监督实效。

  广东检察机关近年来全面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工作,2011年至今,共出庭监督罪犯减刑假释开庭庭审案件1.8万余件,提出庭审监督意见4800多件次,法院裁定采纳率达到97%。

  “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中存在的职务犯罪行为,我们坚决予以查处,依法查处了林崇中案、张海案中的职务犯罪。”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说,今年4月至12月,广东省检察院将在全省组织开展专项检察活动,重点加强监督职务犯罪等三类罪犯刑罚执行情况。

  健全追责机制防冤假错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100%的伤害,绝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学员们一致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警醒,发人深思。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建立健全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造成冤假错案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曾在冤假错案方面有过深刻教训的河南,通过积极改革,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防范机制。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介绍说,赵作海错案发生后,河南法院每年开展“5·9”错案警示日活动,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意见明确,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办案切实从疑罪从有、从轻转为疑罪从无。

  防范冤假错案,保障律师辩护权十分重要。各地法院纷纷出台法官与律师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文件,为律师依法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便利和保障。

  河南等地法院通过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审判管理,严格案件审核把关。“我们成立举报中心,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电子邮箱,收集错案线索。”张立勇说,办错案的法官,属于法院在职人员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调离法院的,建议所在单位问责;已经退休的,降低、取消相应待遇。

  各地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以对冤假错案“零容忍”的态度,加强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王雁飞介绍说,宁夏公安出台规定,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执法中因故意或过失未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执法错误的行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职责与责任相统一原则,问责承办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

  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

  信访是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但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总量持续高位运转,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等问题突出,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影响社会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涉法涉诉信访,要纳入法治轨道解决,让当事人切实感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

  学员们认为,中央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不仅有利于倒逼政法机关提高执法司法质量和水平,还能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郑红介绍说,广东检察机关改变诉访一体处理的工作方式,建立“分诊台”,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权利救济的控告申诉、普通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以及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事项作出列举式分类,涉诉事项依法导入法律程序,普通信访事项按照信访程序办理,管辖外的告知信访人按规定向有权处理的单位和部门反映。

  终而不结、无限申诉,是困扰政法机关的难题。广东检察机关建立有限审查机制,对民事行政监督案件作出支持或不支持监督决定后,当事人再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不再受理;不服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凡经两级检察院办理且省检察院复查,没有新事实和理由的,不再立案复查。

  各地纷纷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已经穷尽法律程序,当事人仍反复缠访缠诉的,经审查、复查、评查、公开听证等程序,已经法律问题解决到位、执法过错查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的,依法予以终结。

  “我们将全面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建立健全涉诉信访工作规范,实现畅通渠道、诉访分离、司法导入、依法办理、有效化解、规范秩序的目标。”张立勇表示。

  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树公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一般都要公开。

  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引起学员们共鸣。他们说,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是执法司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王雁飞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宁夏公安将执法公开作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制定下发公安执法公开工作规定等7项制度。全区公安机关采取在政务网及办公区、办案区设置宣传牌、触摸屏等形式,公开执法程序、执法流程等内容,派出所公开户口办理等流程、收费标准及投诉电话,积极推进警务公开和阳光执法。

  “通过大力推进执法公开,宁夏公安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度执法考评中,存在重大执法问题案件卷宗比率,从2008年的7%下降到2012年的0.25%。”王雁飞说。

  河南法院推进司法公开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三级法院全部成立网络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法院网上公布裁判文书66万余份,点击量累计4000余万。

  “全省三级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省高院在腾讯、人民、新浪、新华开通‘豫法阳光’微博,目前拥有粉丝超670万,已发布微博6.4万余条,处理网友诉求6万多件。”张立勇说,今年2月27日,河南高院开通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实现法院单向宣传向法院与社会公众双向互动转变。

  学员们认为,当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的时间表,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司法公正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