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我国今年有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2014-03-10 19:46:14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江国成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日前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14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7.5%左右。有关方面和专家认为,这个目标经过反复权衡,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但也有人认为这一目标偏高,完成难度较大。我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是否合理?能否实现?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 经济增速换挡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分别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和“西德经济奇迹”,但也只是保持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此后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超过30年。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往年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的增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
余斌说,2000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980亿元的名义增加值,到去年,则需要增加到接近5300亿元,是前者的5.4倍;去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0年经济总量的42%。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进入新的调整期,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空间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在所难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7.5%左右的增速是否合理?
在谈到7.5%左右的增速是否合理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表示,我国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对结构调整最有利,7.5%左右的增速是合理的。7.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是能够并存的,过高的增长速度会影响调结构,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速过低也会对调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他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结构调整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的变化而引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持续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引导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受: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对商品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就会追求更高的品质与质量,从而引导企业对产品和技术的升级。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结构调整。”
孙学工说,结构调整的另一大动力是创新。当前,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依靠创新来驱动,而创新来源于研发活动。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持续低迷势必会影响研发投入的增加,从而削弱结构升级的动力。
他说,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对结构调整最有利。我国目前制定的7.5%左右的增速和潜在的增长能力比较接近。这样的速度是合理的。
■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是否充足?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不能说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下滑,要辩证地看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退”,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则是“进”。虽然一些传统领域投资增长相对有限,但如果看到投资新增长点,就会充满信心。
在制造业方面,他认为新的投资增长点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将是另一个投资增长点。从长远来看,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将拉动投资增长。例如,4G技术的应用将需要兴建大量基站。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将成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的目标。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建设也将会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宋立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经济下一步也会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力量。
从外需来看,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趋势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有利因素会逐步体现出来,外贸出口和企业信心都会增强。此外,改革红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释放出来。
“各个部门都在抓紧制订改革方案,上半年会陆续出台,相信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激发作用。这种作用下半年会更明显,因此全年7.5%左右预期目标是有保障的。”
余斌认为,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预计在未来10年中,我国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5日明确表示今年经济增速的下限不能低于7.5%左右,将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力度和时机:“稳增长的时候,多一点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经济发生波动的时候,要想办法使经济保持稳定;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的时候,就应该果断地予以调控”。
■ 经济增速换挡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分别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和“西德经济奇迹”,但也只是保持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此后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超过30年。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往年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的增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
余斌说,2000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980亿元的名义增加值,到去年,则需要增加到接近5300亿元,是前者的5.4倍;去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0年经济总量的42%。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进入新的调整期,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空间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在所难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7.5%左右的增速是否合理?
在谈到7.5%左右的增速是否合理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表示,我国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对结构调整最有利,7.5%左右的增速是合理的。7.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是能够并存的,过高的增长速度会影响调结构,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速过低也会对调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他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结构调整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的变化而引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持续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是引导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受: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对商品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就会追求更高的品质与质量,从而引导企业对产品和技术的升级。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结构调整。”
孙学工说,结构调整的另一大动力是创新。当前,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依靠创新来驱动,而创新来源于研发活动。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持续低迷势必会影响研发投入的增加,从而削弱结构升级的动力。
他说,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对结构调整最有利。我国目前制定的7.5%左右的增速和潜在的增长能力比较接近。这样的速度是合理的。
■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是否充足?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不能说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下滑,要辩证地看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退”,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则是“进”。虽然一些传统领域投资增长相对有限,但如果看到投资新增长点,就会充满信心。
在制造业方面,他认为新的投资增长点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将是另一个投资增长点。从长远来看,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将拉动投资增长。例如,4G技术的应用将需要兴建大量基站。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将成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的目标。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建设也将会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宋立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经济下一步也会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力量。
从外需来看,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趋势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有利因素会逐步体现出来,外贸出口和企业信心都会增强。此外,改革红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释放出来。
“各个部门都在抓紧制订改革方案,上半年会陆续出台,相信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激发作用。这种作用下半年会更明显,因此全年7.5%左右预期目标是有保障的。”
余斌认为,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预计在未来10年中,我国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5日明确表示今年经济增速的下限不能低于7.5%左右,将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力度和时机:“稳增长的时候,多一点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经济发生波动的时候,要想办法使经济保持稳定;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的时候,就应该果断地予以调控”。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