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2014年将申遗 建运河古镇发展旅游
2013-12-07 11:30:14 |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然而近百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原因影响,京杭大运河逐渐没落,甚至在一些地方,运河河道成了一条排污沟,污染与干涸的威胁让大运河风光不再。

  曾经创造了无数繁华的京杭大运河渐渐成了久远的记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究竟能不能保存下去?大运河何时才能重获新生?

  《中国水安全调查报告》系列报道《消逝的河流》第四篇:大运河的记忆。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历经数百年风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内陆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从清代后期开始,受黄河改道、战乱等原因影响,开始出现断流,山东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院长李泉介绍说,从漕运改经海路,大运河就开始走向衰落了。

  李泉:运河断流的根本原因就是黄河改道,黄河原来从徐州到淮安到淮河入海,1855年,从夏天大概六七月突然决口了,这样就把运河整个的给截断了。

  断流使京杭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南北经济大动脉的作用,而进入20世纪后,铁路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更使京杭大运河的地位一落千丈,沿岸曾因河而兴的商埠、码头也大多随之迅速衰落。

  李泉:首先衰落就是商业。商业衰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城市规模缩小,人口减少,好多经商的都走了。像临清,是一个纯商业城市,就靠经商来维持生活,商业衰落肯定人家就走了,呆不下去了。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南河段虽仍通航,却已不再以运输为主要功能,而是更多的发挥着防洪、灌溉、南水北调通道等作用,而济宁以北到天津的数百公里河段,则已彻底干涸。

  如今,虽已河退船隐,繁华不再,但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却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2014年,京杭大运河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沿岸各地以对运河文化挖掘、保护、开发为核心的“新型运河经济”也悄然兴起。在山东阳谷县七级镇古运河河道旁,一位耄耋老人静静的看着眼前的工地,由于当地发现了一个古运河码头,这里将被建成一个运河文化古镇,看着眼前的仿古建筑,老人似乎也在努力翻阅着脑海中的记忆。

  记者:大爷你今年多大年纪?

  老人:九十三了,俺奶奶给我说,那个船桅都一搂多粗,那个水大,那个船装棉花,运粮食,都装十拉万斤,卖菜么得都在岸边上,繁华大着呢。

  而一旁年轻的镇长,则兴致勃勃的介绍着镇里的规划。

  镇长:2011年的时候,咱这个码头被发掘出来了,修缮方案已经拿出来了,绝对不能把它拆了重建,运河两岸搞这么一个1.5公里的运河古镇建设,总面积3万平米,房屋的建筑截止到现在保存的是明清建筑。

  听着镇长的介绍,老人似乎也明白了这个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将要发生的改变。

  记者:河边建的这都是干什么的?

  老人:两边是开发,搞旅游参观的。

  或许在老人眼中,再精美的建筑和华丽的风景都无法与自己少年记忆中的运河相提并论,但可以想见的是,这个曾经喧嚣的运河小镇将再度因运河而焕发光彩,这条大河正在以新的方式滋润着她曾流经过的土地,老人的儿孙们将来或许可以通过眼前的一切和那苍凉悠远的运河号子,感受那曾经创造了无数繁华的京杭大运河。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