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背出的为民情怀
——采访全国优秀法官、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法庭庭长郭兴利手记
2013-10-21 16:48:41 | 来源:中国法院网广元频道
  他是全国优秀法官,他做到了审判、执行23年“零”差错,他用背篼背着国徽巡回审判……当众多的闪光点汇集到郭兴利的身上,我不禁思索,是什么让他坚定的扎根大山,服务百姓?

  在剑阁县开封镇采访郭兴利先进事迹的那段日子里,我发现,每一个与他交往过的人,在我面前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他们用真挚语言一次次告诉我:他们是朋友,他们是亲人,他们心贴着心。

  把背篼当成伙伴,他是上山下乡,满脚黄泥的基层干部。

  驱车来到开封镇法庭,一下车,便看见门里匆匆走出一个清瘦的人,身着法官制服。“请稍微等一下,我正在做调解,老百姓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白跑。”说完便走进了调解室。

  没有充斥着人情世故的客套话,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一眼,我便看到了一个“为民”的郭兴利。

  参观新办公楼时,二楼的一个小房间让人印象深刻。两个磨损严重的背篼、三个色彩斑驳的国徽、一辆老旧的28圈永久牌自行车、两幅巡回审理的横幅……这些物件,再现了郭兴利用单薄的双肩背起沉重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场景。

  郭兴利说:“陪了我十多年的旧东西,舍不得扔掉,兴许以后还能派上用场。”这些物件虽然已被历史的车轮淘汰,却永远的成了司法为民的见证。

  “何方可化身千亿,处处落红见法魂。”郭兴利深深根植在百里西河滋润的这片红土地上,用基层法官的忠诚和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平凡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全国优秀法官”、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荣誉背后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下丝毫懈怠。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他是被老百姓称为“老郭”的普通法官。

  采访期间,郭兴利要到秀钟乡进行回访。驶入碎石路段,汽车像筛糠一样绕着山谷前行。突然,“砰!”的一声巨响,车子爆胎了。

  打开后备箱,取出千斤顶,卸下备用胎……郭兴利双膝跪地,俯下身子,熟练地操作起来。不到半个小时,郭兴利便修好了车,继续出发。

  为了做到案结事好,郭兴利经常冒着危险到当事人家中回访,了解他们生活上的难处,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在涂光富家中,看到他通过锻炼,扶着木棍独自站立起来后,郭兴利高兴地连声说好。“是老郭的关心和鼓励,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涂光富的话语令人动容。

  一个普通法官,在公平公正的解决矛盾纠纷之后,依然牵挂着困难当事人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法官的职责。

  “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快乐。”郭兴利始坚持不懈地开展回访、帮扶活动,用爱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和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人,他是同事心中学习的“标杆”。

  翻开今年上半年开封法庭办结的案件卷宗,几乎全是调解结案书。而法庭外的公告栏里,上半年的开庭公告只有4份。

  公正至上,和谐为贵。郭兴利很少判案子,绝大多数都是调解结案,调撤率在90%以上。23年来,他用一套“接地气”的工作办法,创下了司法工作“零”差错的纪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刚来法庭时,我感觉郭庭长有公车私用的嫌疑。”法庭书记员唐锐说,每到周末,他就偷偷记下公务车的里程数,周一上班时再比对。三番五次下来,他没有“逮到”郭兴利公车私用的“把柄”,彻底败下阵来。

  每个法庭干警的桌上,都压着一份《法官惩戒若干规定》;法庭的墙上,设立了“立案登记榜”、“审判流程表”……23年来,郭兴利从未收过当事人任何钱物,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带领的法庭也没有发生过一起违规事件。

  郭兴利常说:“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他用“背篼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老百姓都说,跟着郭兴利,背着背篼走出来的,都是能吃苦,能干事的好干部。

  没有一张全家福,他是妻子眼中“言而无信”的“可恶”丈夫。

  拥挤狭小的房间,早已落伍的装修,老旧的家具、家电……在距离开封法庭不远的地方,有一栋破旧的三层小楼,那里便是郭兴利清贫、简陋的家。

  “他是老百姓的好法官,却是一个‘可恶’丈夫。”郭兴利妻子唐克谊说。2008年,郭兴利本可以携家属外出疗养。可他总是因为单位里的事一再耽搁,后来竟不了了之。

  父亲离世,郭兴利没有看到父亲最后一眼;守灵的时候,他又忙着处理公事。忠与孝的两难选择,让他备受折磨。唐克谊说:“父亲走后的一个月里,我好几次半夜醒来,都听到郭兴利压抑的哭声。我知道,他是在思念父亲。”

  郭兴利把时间和精力留给了群众,却没有兑现给妻子的承诺;他的心里装着“大家”,却遗忘本该精心呵护的“小家”。“等我退休了,我们一家人要去照一张全家福。”郭兴利的话里包含了无尽的辛酸。

  23年里,郭兴利没有审理过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却把群众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得有理有据;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背负公平正义,心怀人民群众,时刻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他用坚守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这是一种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怀。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