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法庭庭长20年的坚守与奉献
——记陕西省紫阳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樊富全
2013-07-22 16:27: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紫阳频道 | 作者:马小松
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微胖,体格魁梧,带700度眼镜,一脸憨厚,第一次见到他的人,感觉很有“安全感”;他是陕西省紫阳县人民法院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第一人,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荣誉;他参加工作近20年,换过无数岗位,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平民法官”。他叫樊富全,1970年出生,现任紫阳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扎根基层工作20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倾一腔真情带队伍,献一片赤诚铸天平,用一腔热情干事业,赢得了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十年来,他播撒辉煌的记忆,却始终以一颗坦然的心,固守着那份“为民司法,永无止境”的情怀,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诠释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真谛他曾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书记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全省法院优秀法官”等,并被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
群众夸奖:他是值得信赖的“平民法官”
“在基层法庭工作,直面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听不懂群众语言,不会讲群众话,不了解人文风情,和群众不能“打”成一片,案结事不了”。农村出身的他深有感触。记得有一次,界岭镇金狮村钟大爷要告自己儿子,说儿子长期对他不管不问,有“遗弃”他的嫌疑,称不想活了,让樊富全马上到他家中。正在界岭出差办案的他接到电话后连忙放下手中工作,拿了一块毛巾将脖子一围,直奔老人家中。8月大暑,气温高得吓人,樊富全头顶烈日,徒步行走20公里“泥巴路”来到钟大爷家中。由于气温过高,加之一身泥土,樊庭长眼镜镜片已沾了一层厚厚的泥土,全身已成“泥人”,钟大爷乍一看差点没认出来,连忙招呼樊庭长清洗落座。樊富全和钟大爷在一起“神侃”了近三个小时,从“昨天、今天、明天”,聊到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钟大爷感觉找到了知己,亲自下厨小炒了几个热菜,取出一瓶“辣酒”,和樊富全对酌起来,樊富全本来身体不好,加之路途跋涉,几杯下肚,已体力不支。但他想着钟大爷兴致正高,化解父子矛盾的时机不可错过,硬是顶住钟大爷的“盛情款待”。钟大爷也不糊涂,看到樊富全如此热心肠,便将实话吐了出来,樊富全借机将钟大爷儿子叫过来,向其阐明法理,巧打“亲情牌”,儿子终于认识到自己错误,父亲留下了热泪,两人相拥一团。一起赡养纠纷就此化解。“像这类的事情我们遇到千千万,我们干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事情来了不管也不行,钟大爷要真的想不开,那可就“民转刑”了”。看到父子和好如初,樊富全如释重负。
樊富全同志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想方设法方便群众诉讼,率先在辖区乡镇成立便民接待室,为困难群众解决吃、住和路费问题。
“有事儿找樊庭长”,不论是不是他的事儿,大伙儿都爱找他,因为他是大家公认的“值得信赖的人”。2007年,洞河法庭乔迁到洄水法庭落成典礼时,洞河镇当地村民近百人自发赶到洄水法庭欢送樊庭长,村民们留下热泪,对樊庭长依依不舍。他的事迹引起了省市媒体关注,记者纷纷要来采访他,均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总感觉自己干的都是份内的事情。
公正司法:他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樊富全深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法官要想成就事业,就要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就要敢于和时刻准备为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虽然已到不惑之年,尽管家庭十分困难,却从未向组织提供任何要求,没有给组织添过一次麻烦。为了办案,他顾不上照顾自己,也顾不上照顾家庭。他的父母已近70,且体弱多病,唯一的儿子在2004年被确诊为先天性弱视,妻子无业。2009年又发现自己心脏不好,双手不停颤抖,后被确诊为冠心病。妻子劝他尽快去检查检查,但他总向妻子承诺:“这个案子办了就去”,到现在他还始终是那句话。为了照顾好父母和小孩,妻子做起了“专职太太”,自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一直到今天,樊富全家中都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连坐的长条椅和条桌都十分破旧。尽管这样,樊庭长始终以一个优秀法官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公正廉洁司法,自觉抵制权钱诱惑,不畏权势,坚定的选择了公正的法律。
2008年,在处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由于双方被告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且私下“打招呼” 让他“悠着点判”,并承诺只要胜诉后给他现金奖励,樊富全受理该案后,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将开庭地点转移,开庭时将原被告、及代理律师和法官的手机关闭,硬是顶住压力公正办案,事后,败诉的一方当事人输得心服口服,被他不畏权势,两袖清风的办案作风感动。
民间有句俗语:“久在江边走,哪能不湿鞋”,樊富全同志凭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公正执法永恒追求推翻了这一民间谬论。二十年来,樊富全同志拒绝当事人宴请200余次,拒收财物近10万余元。共受理案件1000余件,均无一错案,无一涉法上访事件发生,服判率高达100%。
谦逊好学:紫阳法院司考第一人
一脸憨厚的樊富全总是十分低调谦逊,即使自己懂也请教别的同事,他时常说:“自己懂的都是些皮毛,每个人对法条的理解也许不同,听听大家的意见会让我受益匪浅。”
樊富全深知要做一个好法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因此对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充满渴求,办案时和工作之余都是勤奋好学。跟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揣摩他们成熟的工作经验;向书本学,把法学理论学深吃透;在实践中学,与喜欢争辩的同志一起研究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理清疑难案件深层的法律关系。 2002年,他报名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当时很多人都很不解,认为他都已经是法官了,根本不需要再通过这个考试取得任法官资格,而且这个考试也太难了。他认为,做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法官,如果通不过自己国家的司法考试,那么这个人做法官还是有欠缺的。当时单位为鼓励干警通过司法考试,允许干警可以请假学习备考,但由于他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请假学习,于是在业余时间,甚至在出差路上,他都手不释卷,认真学习备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司法大考,成为了该院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一人。
无论身处何地,肩扛正义,怀揣公平,仗剑为民,心底坦然。身为法官,长期以来,樊富全同志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以一腔赤诚的奉献精神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默默坚守和奉献在最基层,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每一起案件中,以一颗坦然的心,书写着公平与正义。
二十年来,他播撒辉煌的记忆,却始终以一颗坦然的心,固守着那份“为民司法,永无止境”的情怀,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诠释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真谛他曾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书记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全省法院优秀法官”等,并被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
群众夸奖:他是值得信赖的“平民法官”
“在基层法庭工作,直面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听不懂群众语言,不会讲群众话,不了解人文风情,和群众不能“打”成一片,案结事不了”。农村出身的他深有感触。记得有一次,界岭镇金狮村钟大爷要告自己儿子,说儿子长期对他不管不问,有“遗弃”他的嫌疑,称不想活了,让樊富全马上到他家中。正在界岭出差办案的他接到电话后连忙放下手中工作,拿了一块毛巾将脖子一围,直奔老人家中。8月大暑,气温高得吓人,樊富全头顶烈日,徒步行走20公里“泥巴路”来到钟大爷家中。由于气温过高,加之一身泥土,樊庭长眼镜镜片已沾了一层厚厚的泥土,全身已成“泥人”,钟大爷乍一看差点没认出来,连忙招呼樊庭长清洗落座。樊富全和钟大爷在一起“神侃”了近三个小时,从“昨天、今天、明天”,聊到亲情、友情甚至爱情,钟大爷感觉找到了知己,亲自下厨小炒了几个热菜,取出一瓶“辣酒”,和樊富全对酌起来,樊富全本来身体不好,加之路途跋涉,几杯下肚,已体力不支。但他想着钟大爷兴致正高,化解父子矛盾的时机不可错过,硬是顶住钟大爷的“盛情款待”。钟大爷也不糊涂,看到樊富全如此热心肠,便将实话吐了出来,樊富全借机将钟大爷儿子叫过来,向其阐明法理,巧打“亲情牌”,儿子终于认识到自己错误,父亲留下了热泪,两人相拥一团。一起赡养纠纷就此化解。“像这类的事情我们遇到千千万,我们干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事情来了不管也不行,钟大爷要真的想不开,那可就“民转刑”了”。看到父子和好如初,樊富全如释重负。
樊富全同志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想方设法方便群众诉讼,率先在辖区乡镇成立便民接待室,为困难群众解决吃、住和路费问题。
“有事儿找樊庭长”,不论是不是他的事儿,大伙儿都爱找他,因为他是大家公认的“值得信赖的人”。2007年,洞河法庭乔迁到洄水法庭落成典礼时,洞河镇当地村民近百人自发赶到洄水法庭欢送樊庭长,村民们留下热泪,对樊庭长依依不舍。他的事迹引起了省市媒体关注,记者纷纷要来采访他,均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总感觉自己干的都是份内的事情。
公正司法:他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樊富全深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法官要想成就事业,就要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就要敢于和时刻准备为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虽然已到不惑之年,尽管家庭十分困难,却从未向组织提供任何要求,没有给组织添过一次麻烦。为了办案,他顾不上照顾自己,也顾不上照顾家庭。他的父母已近70,且体弱多病,唯一的儿子在2004年被确诊为先天性弱视,妻子无业。2009年又发现自己心脏不好,双手不停颤抖,后被确诊为冠心病。妻子劝他尽快去检查检查,但他总向妻子承诺:“这个案子办了就去”,到现在他还始终是那句话。为了照顾好父母和小孩,妻子做起了“专职太太”,自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一直到今天,樊富全家中都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连坐的长条椅和条桌都十分破旧。尽管这样,樊庭长始终以一个优秀法官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公正廉洁司法,自觉抵制权钱诱惑,不畏权势,坚定的选择了公正的法律。
2008年,在处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由于双方被告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且私下“打招呼” 让他“悠着点判”,并承诺只要胜诉后给他现金奖励,樊富全受理该案后,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将开庭地点转移,开庭时将原被告、及代理律师和法官的手机关闭,硬是顶住压力公正办案,事后,败诉的一方当事人输得心服口服,被他不畏权势,两袖清风的办案作风感动。
民间有句俗语:“久在江边走,哪能不湿鞋”,樊富全同志凭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公正执法永恒追求推翻了这一民间谬论。二十年来,樊富全同志拒绝当事人宴请200余次,拒收财物近10万余元。共受理案件1000余件,均无一错案,无一涉法上访事件发生,服判率高达100%。
谦逊好学:紫阳法院司考第一人
一脸憨厚的樊富全总是十分低调谦逊,即使自己懂也请教别的同事,他时常说:“自己懂的都是些皮毛,每个人对法条的理解也许不同,听听大家的意见会让我受益匪浅。”
樊富全深知要做一个好法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因此对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充满渴求,办案时和工作之余都是勤奋好学。跟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揣摩他们成熟的工作经验;向书本学,把法学理论学深吃透;在实践中学,与喜欢争辩的同志一起研究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理清疑难案件深层的法律关系。 2002年,他报名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当时很多人都很不解,认为他都已经是法官了,根本不需要再通过这个考试取得任法官资格,而且这个考试也太难了。他认为,做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法官,如果通不过自己国家的司法考试,那么这个人做法官还是有欠缺的。当时单位为鼓励干警通过司法考试,允许干警可以请假学习备考,但由于他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请假学习,于是在业余时间,甚至在出差路上,他都手不释卷,认真学习备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司法大考,成为了该院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一人。
无论身处何地,肩扛正义,怀揣公平,仗剑为民,心底坦然。身为法官,长期以来,樊富全同志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以一腔赤诚的奉献精神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默默坚守和奉献在最基层,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每一起案件中,以一颗坦然的心,书写着公平与正义。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