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中下游近30万人保留端午节传统过法
2013-06-11 10:37:52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袁汝婷 黄兴华
据不完全统计,在汨罗江中下游一带,有近30万人完整地保留了端午节的传统过法。每逢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插艾草、挂菖蒲、踏露水、唱老戏等精彩或神秘的习俗都在这一带竞相上演。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汨罗江畔,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用许多独特而神秘的习俗,怀念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9年,包括“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在内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汨罗的端午习俗中,不乏各类与屈原相关的传说。
江畔居民告诉记者,古时汨罗人为怀念屈原,将祭龙用的竹筒饭扔到江中。某年端午,屈原托梦,称祭品都被江中鱼虾所食,“可用粽叶裹饭,呈尖角,鱼虾误视为菱角,再系五色丝线”。此后,民间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饭,每年端午,汨罗人都会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相沿成为各地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另一项汨罗独有的习俗,是插艾叶、挂菖蒲。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介绍,艾叶是一种药材,有特殊的香味,汨罗素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民谣。每年端午,各家都要将艾叶插在门窗上驱虫除害。“菖蒲则形似宝剑,自古就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的传说,所以汨罗人把菖蒲视为屈原佩带的长剑,插在门窗取驱邪之意。”
端午习俗中流传最广的龙舟竞渡,则是汨罗人民的发明。相传,屈原端午投江,两岸数百条渔船争相打捞。此后每年,人们就用船只竞渡的形式为屈原招魂,并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流传至今。
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渗入,在农耕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传统端午习俗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部分端午文化,也在喧嚣中遭遇了消费的异化。龙舟制作从神秘的祭祀变成了商品化生产、粽子被添加天价馅儿和炫目包装,除了端午文化发祥地汨罗,在许多地方,中国端午节这项非遗中的传统意味正逐渐消弭。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始终不曾被忘记。2006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全国启动仪式在汨罗举行;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汨罗等地的端午节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演化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是人民极富文化创意的选择。屈原和端午,是文化伟人与传统节日的天才结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屈原的深远影响,还是汨罗江畔的风俗和人民的文化创造力,都该努力传承和发扬。”徐蔚明说。
2009年,包括“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在内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汨罗的端午习俗中,不乏各类与屈原相关的传说。
江畔居民告诉记者,古时汨罗人为怀念屈原,将祭龙用的竹筒饭扔到江中。某年端午,屈原托梦,称祭品都被江中鱼虾所食,“可用粽叶裹饭,呈尖角,鱼虾误视为菱角,再系五色丝线”。此后,民间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饭,每年端午,汨罗人都会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相沿成为各地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另一项汨罗独有的习俗,是插艾叶、挂菖蒲。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介绍,艾叶是一种药材,有特殊的香味,汨罗素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民谣。每年端午,各家都要将艾叶插在门窗上驱虫除害。“菖蒲则形似宝剑,自古就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的传说,所以汨罗人把菖蒲视为屈原佩带的长剑,插在门窗取驱邪之意。”
端午习俗中流传最广的龙舟竞渡,则是汨罗人民的发明。相传,屈原端午投江,两岸数百条渔船争相打捞。此后每年,人们就用船只竞渡的形式为屈原招魂,并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流传至今。
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渗入,在农耕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传统端午习俗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部分端午文化,也在喧嚣中遭遇了消费的异化。龙舟制作从神秘的祭祀变成了商品化生产、粽子被添加天价馅儿和炫目包装,除了端午文化发祥地汨罗,在许多地方,中国端午节这项非遗中的传统意味正逐渐消弭。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始终不曾被忘记。2006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全国启动仪式在汨罗举行;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汨罗等地的端午节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演化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是人民极富文化创意的选择。屈原和端午,是文化伟人与传统节日的天才结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屈原的深远影响,还是汨罗江畔的风俗和人民的文化创造力,都该努力传承和发扬。”徐蔚明说。
责任编辑:顾小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