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生态环境恶化状态未有改观
最差水质已占渤海总面积23%
2013-03-22 11:19:24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蔡岩红
  “再不有效治理,渤海将变成死海!”此话并非耸人听闻。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最新海洋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渤海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已降低至约47%,四类和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3倍,达到1.8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3%。2006年以来,渤海河口、海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天然芦苇湿地明显缩减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由于封闭性强,水交换周期长,渤海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据记者了解,渤海盘锦近岸海域位于辽河三角洲湿地分布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繁育区和鸟类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芦苇荡和“红地毯”等宝贵的自然景观,也是斑海豹重要繁殖场所。但由于盘锦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由2006年的420平方公里增加至2012年的1210平方公里。近岸沉积物还出现砷污染现象。

  此外,受围填海等开发活动的影响,盘锦沿岸滩涂人工构筑物所占面积不断增大,双台子河口的天然芦苇湿地呈现明显缩减和破碎化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天然芦苇湿地面积减少60%以上,河口区重要经济贝类资源衰退,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蛤蜊岗文蛤资源已无法形成规模产量。

  逾90%入海直排口超标排污

  据海洋局有关人士介绍,2006年以来,在渤海锦州和葫芦岛沿岸,90%以上的入海直排口和排污河均存在超标排污现象,锦州至葫芦岛近岸海域污染范围明显增大,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由2006年的110平方公里增加至2012年的2020平方公里,分布范围由锦州湾内扩展到葫芦岛北部近岸海域。锦州湾生态系统多年来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因大规模围填海,锦州湾海域面积严重缩减,2007至2011年,海域面积累计减少约43%,湾口变窄,水深淤浅,水交换受阻,污染物输移能力减弱。

  此外,2006年以来,渤海莱州湾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多为劣V类,湾内海水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30%。2009年和2010年近岸沉积物出现镉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现象。围填海等工程使莱州湾四分之三的岸线平直化。2007年以来,莱州湾鱼卵仔鱼数量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产卵场、索饵场、渔场的功能受到破坏。莱州湾沿岸是我国海水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2年海水入侵高风险区总面积达142200公顷。

  黄金海岸饱受赤潮溢油影响

  众所周知,秦皇岛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滦河口海域本是我国珍稀海洋动物文昌鱼的重要分布区,滦河口湿地及海岸带沙丘景观独具特色,但据海洋局监测,该海域已连续4年发生抑食金球藻赤潮,周边海域海洋溢油事件多发、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滨海旅游休闲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受滦河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大幅减少的影响,滦河口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海水养殖污染物沉降导致沉积物组分改变,适宜文昌鱼栖息的生境不断缩小和破碎化,2002至2010年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渤海湾陆源排污影响最严重

  渤海湾是我国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入海区域,据海洋局监测,目前渤海湾入海河流水质较差,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

  陆源排污导致渤海湾成为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区域之一,海水污染状况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三分之一。2009年以来,近岸沉积物质量持续受到多氯联苯的影响,每年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22%以上。部分生物体内石油烃及重金属残留水平较高。

  渤海湾是赤潮多发区,2001年以来天津近岸几乎每年发生赤潮灾害。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使渤海湾成为我国滨海湿地生境和自然岸线丧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天津市自然岸线保有率已不足5%,湾内海洋渔业资源明显衰退,产卵场退化,鱼卵仔鱼种类少。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