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法院“电视法庭”让山区群众不再翻山越岭
2013-03-19 07:28: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北京频道 | 作者:郭京霞 赵岩 祝兴栋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证据提交设备。
没有高高的法台,只有一面悬挂在墙上的显示屏,但丝毫不妨碍这里的庄重威严。这里是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汤河口法庭的远程视频法庭,一个帮山区老百姓打二审官司省去至少一天路途往返时间的“高科技”便民法庭。
记者在这里看到,审判人员与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分别在市区和视频法庭内,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的声音、视频图像传输通道和终端设备等,能够同时同步完成接待当事人、开庭审理或开庭宣判等审理活动。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深处大山的人民法庭都拥有了这样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远程视频法庭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北京远郊山区群众打二审官司长途跋涉的奔波之苦,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山区里的“电视法庭”。
法庭故事
“京城汤河一线牵,电视机里见法官;
对坐视频辨曲直,自此官司不出山;
遥想当年奔波走,早出晚归一两天;
远程庭审实在好,人性司法暖心间。”
这是一位曾经参加过视频庭审的山区退休老师即兴写的一首顺口溜。这位老人姓邓,代理自家亲戚于某诉宝山镇碾子湾村经济合作社一案。2010年,于某作为当地的一个小包工头,承包了碾子湾村数字影厅工程,工程竣工后经过了验收,但被告一直拖欠17万工程款不给,而这些钱是其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老于感觉压力很大,于是在2012年年初起诉到法庭。在庭审中,村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显得特别委屈,认为房屋质量有问题,不同意给付。该案经多次调解不成,开庭审理后一审判决原告于某胜诉,而被告方不服提起了上诉。
一听说案子还得接着打,并且还得到市里打,邓老师和老于都有点犯怵。汤河口法庭庭长孙吉旭看出了两人的顾虑,就说:“我们目前开通了远程视频法庭,你们要是同意的话可以不用到赶到市区,在汤河口就能开庭”。
“那能行吗,毕竟我们和法官是视频交流,我们材料二审法官能看到吗,我们说的话法官在电视里能听得清楚吗?”头一次听说这一“新鲜玩意儿”,邓老师不免有些顾虑。
“这您不用担心,远程庭审采用的是高速光纤,声音、画面和文字材料传输非常稳定快速,您和二审法官通过电子屏幕上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没有障碍,同时有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的证据演示、文书打印,庭审程序与一般的审理程序完全相同,具有与一般审理方式同等的法律效力!”
听到孙庭长的耐心解释,邓老师和老于终于放下心来,申请采用远程庭审的方式打二审官司。在开庭当天,邓老师和老于早早就赶来了,还带了几个看热闹的村民,整个庭审程序非常顺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开庭后老于由衷地赞叹道,“远程视频庭审是个好东西,确实很方便。如果坐公交车到二中院开庭,仅在路上一来一回就得大半天,还不算住宿和吃饭的费用。现在来汤河口法庭开庭,直接过来就行了,这是法院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汤河口法庭位于北京北部燕山山脉深处,法庭距离北京市区120余公里,是全市距北京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的人民法庭。孙吉旭庭长介绍说,法庭二审管辖法院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市区南三环,单从汤河口镇到市二中院就至少需要辗转四趟公交车,路上最短也得4个小时,而法庭管辖最远的村距离法庭还有近一百公里,因此很多山区当事人打二审官司需要提前一天到达市区租住旅馆。
“更‘要命’的是”,孙吉旭苦笑着说,“因法庭辖区都是山区,人员构成是典型的‘3860部队’,即山区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市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行动多有不便,打一次官司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体力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
自2010年9月远程视频法庭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怀柔法院及汤河口法庭与二中院联合利用远程视频法庭已经对130余起民事上诉案件进行了审理,占民商事上诉案件总数的11.4%,300余名当事人免除了到二中院打上诉官司的奔波之苦,节省在途时间1500余小时,节省食宿、交通费用近6万元。
“望中院,路远山高”,这句曾经形容当地群众打二审官司难的一句话如今已彻底成为历史。远程视频法庭的建成,让当地群众不出大山就能打二审官司成了现实,司法的关怀和温暖真正走进了大山深处。
众说法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党委委员、长城国际文化村联合党总支书记、北沟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全说:远程视频法庭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审判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助力审判、科技服务群众的典范,有效解决了当地山区群众打二审官司诉讼难的问题,值得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乐平说:数字法庭建设体现了北京法院与时俱进的务实精神,也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的生动实践。
记者在这里看到,审判人员与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分别在市区和视频法庭内,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的声音、视频图像传输通道和终端设备等,能够同时同步完成接待当事人、开庭审理或开庭宣判等审理活动。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深处大山的人民法庭都拥有了这样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远程视频法庭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北京远郊山区群众打二审官司长途跋涉的奔波之苦,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山区里的“电视法庭”。
法庭故事
“京城汤河一线牵,电视机里见法官;
对坐视频辨曲直,自此官司不出山;
遥想当年奔波走,早出晚归一两天;
远程庭审实在好,人性司法暖心间。”
这是一位曾经参加过视频庭审的山区退休老师即兴写的一首顺口溜。这位老人姓邓,代理自家亲戚于某诉宝山镇碾子湾村经济合作社一案。2010年,于某作为当地的一个小包工头,承包了碾子湾村数字影厅工程,工程竣工后经过了验收,但被告一直拖欠17万工程款不给,而这些钱是其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老于感觉压力很大,于是在2012年年初起诉到法庭。在庭审中,村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显得特别委屈,认为房屋质量有问题,不同意给付。该案经多次调解不成,开庭审理后一审判决原告于某胜诉,而被告方不服提起了上诉。
一听说案子还得接着打,并且还得到市里打,邓老师和老于都有点犯怵。汤河口法庭庭长孙吉旭看出了两人的顾虑,就说:“我们目前开通了远程视频法庭,你们要是同意的话可以不用到赶到市区,在汤河口就能开庭”。
“那能行吗,毕竟我们和法官是视频交流,我们材料二审法官能看到吗,我们说的话法官在电视里能听得清楚吗?”头一次听说这一“新鲜玩意儿”,邓老师不免有些顾虑。
“这您不用担心,远程庭审采用的是高速光纤,声音、画面和文字材料传输非常稳定快速,您和二审法官通过电子屏幕上面对面地对话和交流没有障碍,同时有工作人员负责现场的证据演示、文书打印,庭审程序与一般的审理程序完全相同,具有与一般审理方式同等的法律效力!”
听到孙庭长的耐心解释,邓老师和老于终于放下心来,申请采用远程庭审的方式打二审官司。在开庭当天,邓老师和老于早早就赶来了,还带了几个看热闹的村民,整个庭审程序非常顺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开庭后老于由衷地赞叹道,“远程视频庭审是个好东西,确实很方便。如果坐公交车到二中院开庭,仅在路上一来一回就得大半天,还不算住宿和吃饭的费用。现在来汤河口法庭开庭,直接过来就行了,这是法院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汤河口法庭位于北京北部燕山山脉深处,法庭距离北京市区120余公里,是全市距北京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的人民法庭。孙吉旭庭长介绍说,法庭二审管辖法院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市区南三环,单从汤河口镇到市二中院就至少需要辗转四趟公交车,路上最短也得4个小时,而法庭管辖最远的村距离法庭还有近一百公里,因此很多山区当事人打二审官司需要提前一天到达市区租住旅馆。
“更‘要命’的是”,孙吉旭苦笑着说,“因法庭辖区都是山区,人员构成是典型的‘3860部队’,即山区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市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行动多有不便,打一次官司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体力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
自2010年9月远程视频法庭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怀柔法院及汤河口法庭与二中院联合利用远程视频法庭已经对130余起民事上诉案件进行了审理,占民商事上诉案件总数的11.4%,300余名当事人免除了到二中院打上诉官司的奔波之苦,节省在途时间1500余小时,节省食宿、交通费用近6万元。
“望中院,路远山高”,这句曾经形容当地群众打二审官司难的一句话如今已彻底成为历史。远程视频法庭的建成,让当地群众不出大山就能打二审官司成了现实,司法的关怀和温暖真正走进了大山深处。
众说法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党委委员、长城国际文化村联合党总支书记、北沟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全说:远程视频法庭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审判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助力审判、科技服务群众的典范,有效解决了当地山区群众打二审官司诉讼难的问题,值得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乐平说:数字法庭建设体现了北京法院与时俱进的务实精神,也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