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与写文章
2012-04-10 16:02:4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雅凌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在年终的学术成果申报表上曾写下这么一句话,“大学不是养鸡场,不要以为给了饲料就得下蛋,那是鸡的事业,不是学者的事业”。把下蛋与写文章放在一起,可谓是匠心独具,妙趣横生。笔者无心探究萧老师言出此句的用意,只是想借着他的比喻,结合自己的体悟,就下蛋与写文章两者之间的些许可比性发表点个人浅见。
母鸡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下蛋,它也必须下蛋,否则会憋得慌,甚至可能会因下不出蛋而完蛋。因为下蛋是母鸡生育成熟后正常的物理性生理反映,这就像它吃了饲料后一定要拉屎一样的正常和普通。人写(好)文章却不同。(好)文章是人的思想付诸于文字,形载于书面的反映,它是人意识层面上精神内容的智慧结晶。精神意识是人的大脑社会性的产物,为人类所独有。它不同于人的物理性身体和自然生理现象,能与生俱来。其一般是正常人社会化后积淀的生活经验的客观反映与主观感受,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也不一定为每一个人都能自然拥有。(好)文章是人精神意识的更高层次和表现。它一般有这么两个要求:一是内涵丰富、深刻;二是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所谓文以载道,一篇文章尽管文辞多么的华丽,如果没有丰满的内涵,就会让人觉得读之无物,乏善可陈,从而弃之如草芥。同时一篇文意浓厚的文章如果文笔干瘪,行文堵塞,那也会让人睹皱媚颜,如鲠在喉,难以下咽。内涵是神,文笔是形。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神形兼备,神形益彰。
写文章应有感而发,万勿无病呻呤,否则会落下东施效颦的笑柄。好的文章一般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后,萌生出一种要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而后寻找词汇、组织语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外在于己的人事物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主观感受。然而其见解如何,有无新意,是否深刻,对他人能否有用,会不会助益于社会知识的增量,这都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有自知之明的作者是否选择下笔,下笔成文后是否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自明者不会妄言,更不会乱笔。
有了感想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接下来作者必须要调动自己的词语储备,力争以鲜活的语言来描绘自己那灵动的思维。受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影响,遣好词造好句,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因其中的“绿”字而数易其稿,遍用“到”、“进”、“入”、“满”等字,均不得其意,苦思冥想后终得“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得一“绿”字而生色、活意,成千古佳句。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和尚究竟应该是“推”月下门还是“敲”月下门,作者在驴背上几经推敲,因冥思入神而撞至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方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绝句。文因一“敲”字而传神动意,画龙点睛。“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用一“知”字而活脱出一幅秀美的初春景象。遣词造句也就是锤字炼句,须精益求精,方得一字千金,一语成名。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其中的艰辛和困苦也只有作者自知。遣词造句如此,谋篇布局就更煞费苦心了。这如行兵打仗一般,排兵布阵必须遵循一定的章法才能出奇制胜,否则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和穿透力可言。
综上,写(好)文章首先要有感想,而后要有好的语言来表达出其所感所悟。因为这两重甚至多重的考验,一般人对行文是望而却步了。有的人是自认没有写作能力而罢笔息文,愿在一旁观赏或另寻他乐。有的人有能力却因为对文字的敬畏而不妄动笔端,选择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不著。当然,也有人“激流勇进,奋不顾身”。如已被查实的某些名教授剽窃他人成果的学术事件,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可能真有问题的名人代笔事件,等等。真可谓是文笔世界,无奇不有。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美文绝句如佳人一般,也多钟情于才子。因为文因人而溢彩,人因文而传名,人文相得益彰,成就万世美谈。文章千古事,又岂是区区“寸心”想知就能知的。有心人行文不应如母鸡下蛋一般随性,而要有体会“母鸡下蛋过程中的痛苦”的心境和能力。当然,这是苦也是乐,乐在其中亦!
(作者单位:湖南省东安县人民法院)
母鸡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下蛋,它也必须下蛋,否则会憋得慌,甚至可能会因下不出蛋而完蛋。因为下蛋是母鸡生育成熟后正常的物理性生理反映,这就像它吃了饲料后一定要拉屎一样的正常和普通。人写(好)文章却不同。(好)文章是人的思想付诸于文字,形载于书面的反映,它是人意识层面上精神内容的智慧结晶。精神意识是人的大脑社会性的产物,为人类所独有。它不同于人的物理性身体和自然生理现象,能与生俱来。其一般是正常人社会化后积淀的生活经验的客观反映与主观感受,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也不一定为每一个人都能自然拥有。(好)文章是人精神意识的更高层次和表现。它一般有这么两个要求:一是内涵丰富、深刻;二是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所谓文以载道,一篇文章尽管文辞多么的华丽,如果没有丰满的内涵,就会让人觉得读之无物,乏善可陈,从而弃之如草芥。同时一篇文意浓厚的文章如果文笔干瘪,行文堵塞,那也会让人睹皱媚颜,如鲠在喉,难以下咽。内涵是神,文笔是形。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神形兼备,神形益彰。
写文章应有感而发,万勿无病呻呤,否则会落下东施效颦的笑柄。好的文章一般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后,萌生出一种要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而后寻找词汇、组织语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外在于己的人事物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主观感受。然而其见解如何,有无新意,是否深刻,对他人能否有用,会不会助益于社会知识的增量,这都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有自知之明的作者是否选择下笔,下笔成文后是否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自明者不会妄言,更不会乱笔。
有了感想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接下来作者必须要调动自己的词语储备,力争以鲜活的语言来描绘自己那灵动的思维。受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影响,遣好词造好句,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因其中的“绿”字而数易其稿,遍用“到”、“进”、“入”、“满”等字,均不得其意,苦思冥想后终得“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得一“绿”字而生色、活意,成千古佳句。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和尚究竟应该是“推”月下门还是“敲”月下门,作者在驴背上几经推敲,因冥思入神而撞至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方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绝句。文因一“敲”字而传神动意,画龙点睛。“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用一“知”字而活脱出一幅秀美的初春景象。遣词造句也就是锤字炼句,须精益求精,方得一字千金,一语成名。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其中的艰辛和困苦也只有作者自知。遣词造句如此,谋篇布局就更煞费苦心了。这如行兵打仗一般,排兵布阵必须遵循一定的章法才能出奇制胜,否则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和穿透力可言。
综上,写(好)文章首先要有感想,而后要有好的语言来表达出其所感所悟。因为这两重甚至多重的考验,一般人对行文是望而却步了。有的人是自认没有写作能力而罢笔息文,愿在一旁观赏或另寻他乐。有的人有能力却因为对文字的敬畏而不妄动笔端,选择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不著。当然,也有人“激流勇进,奋不顾身”。如已被查实的某些名教授剽窃他人成果的学术事件,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可能真有问题的名人代笔事件,等等。真可谓是文笔世界,无奇不有。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美文绝句如佳人一般,也多钟情于才子。因为文因人而溢彩,人因文而传名,人文相得益彰,成就万世美谈。文章千古事,又岂是区区“寸心”想知就能知的。有心人行文不应如母鸡下蛋一般随性,而要有体会“母鸡下蛋过程中的痛苦”的心境和能力。当然,这是苦也是乐,乐在其中亦!
(作者单位:湖南省东安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