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财政透明度进步缓慢如蜗牛 连续三年平均不足30%
2011-06-07 13:36:09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辛红
  今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时要求,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其中,2011年中央财政总预算的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三公”经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和行政经费支出要全部公开,地方政府和部门要比照执行。

  这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公开前进的方向。那么,财政公开的现状如何呢?

  从2009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启动了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今年形成的第三份报告,考察对象是各地2008年省本级财政决算数据。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省级财政透明度解析”栏目,全方位为读者呈现。

  以百分制计算,2006年为21.71分,2007年为21.87分,2008年为23.13分。这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结果。

  这意味着,我国省级财政公开程度平均不到30%,且连续三年进步缓慢如蜗牛。

  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信息公开程度达到30%以上仅有3个,分别为新疆、河北和内蒙古;在20%至30%之间有江西、上海等17个省市;20%以下有天津、甘肃等11个省市。最好的是新疆为43.65%,最差的贵州仅为15.74%。

  公共预算只公布了三分之一信息

  报告课题组组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蒋洪介绍,课题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向各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财政厅、国资委、人社厅四个部门申请信息公开,二是公开搜索。

  从调查结果看,公共预算中,各省平均公开程度为34.65%,即只公开了三分之一左右信息。

  从公共预算不同类别项目看,预算内项目好于预算外项目,其中预算内项目中一般预算好于基金预算。从省级财政所属一级预算单位各部门支出项目看,信息公开状况很差,所有省份均未公开任何信息。

  最令人惊讶的是,有16个并列排名最后的省份,公开和未公开的项目完全相同。

  课题组表示,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公共预算项目的平均得分几乎没有变化。虽然各地与2007年相比排名变化较大,福建省从2007年的榜首一下掉到了2008年的垫底位置,宁夏连续三年“蝉联”排名倒数第一,但是省际之间的透明度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个税来源分类信息没有一个公开

  在预算内收入项目的调查中,完全公开项目仅占比为5%。31个省份平均公开程度仅为21.55%,仅仅公开了约五分之一的信息。

  从不同类别来看,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债务收入的透明度一个比一个差。

  税收收入项目中信息公开最好的是“本级财政税收总额以及各税种的收入数额”,各省都有公开。信息公开最差的是“个人所得税按不同收入水平纳税人(高、中、低)分类的税收收入数”。

  非税收入项目中,31个省份均没有完全公开信息的项目,平均公开程度仅为1.89%。其中信息公开最差的是“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按具体收费项目分列的收入金额”、“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按收入来源企业分列的收入数额”、“土地批租收入按地块分列的收入数额”,所有省份均未公开上述信息。

  债务收入项目的信息公开状况同样令人汗颜。完全公开信息的项目一个没有,平均公开程度仅为0.11%。课题组根本无法了解各省不同期限的债务情况,因为所有省份均不公开。

  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转移支付项目的透明度整体状况反而有所倒退。31个省份的平均得分仅为8.4分,这意味着各省在转移支付项目上仅仅公开了不足10%的信息。

  为何三年原地踏步

  每年都是20多分,这样的成绩实在很难看。是不是课题组设置的标准太高?蒋洪摇摇头。“113个问题都是按照现行的政府收支科目设计来设置的。从有效审查和监督以及国际规范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他表示,调查目前所针对的只是在决算这个环节,对于预算、审查、执行等环节根本未做要求。而且只考察财政信息能否获得,不考虑这些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与及时性,也没有过多地涉及信息细节。

  据悉,这113个问题在中国的香港、澳门,美国的纽约,日本的奈良、大阪,都能在网上很方便地找到答案。而2008年课题组启动调查时,当时能找到的决算信息只有2006年的,及时性根本无从谈起。

  那么,是不是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他说,并非如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等四类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同时,条例还明确应重点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但是目前不少地方的部门完全不理。对于信息公开申请,吉林、宁夏、贵州和黑龙江4个省、自治区没有一个部门给予回复。

  在蒋洪看来,各省普遍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够。有的部门以内部管理信息、机密信息为由拒绝公开。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要求重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报告,有的部门认为就是每年“两会”时向人大报告的预决算报告。对此观点,蒋洪指出,不仅是总数意义上的“粗”预决算报告,还应包括支撑报告的“细节”。

  普遍得分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原因。以前遥遥领先的省,现在都缩手缩脚。在几个大的项目调查中都可以发现,很多省份公开的项目和不公开项目完全相同。

  蒋洪分析说:“各个省份既不甘落后,也不愿冒尖,甚至各个省之间还互相打听各自公开到什么程度,这使得各省的透明度差距越来越小。”

  □相关链接

  财政透明度调查指标设计

  今年的调查和往年一样,课题组设计了113个项目指标和1个态度指标。其中,113个项目由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基金、经营性国有资产三部分组成。

  其中政府公共预算部分共有66个指标,又分为三部分: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以及政府资产负债,其中预算内收支的指标较多,为49个,预算外为10个,资产负债有7个。

  调查预算内收支的49个指标中又分为针对教育部门的部门预算、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支付收入等几部分。

  短评

  辛红

  “看不懂”,这是许多人看到财政预决算报告时的第一感受。看不懂的原因在于不细。盖一栋楼花了多少钱,几个人吃一餐饭花了多少钱,到哪些地方去“考察”花了多少钱,这样的报告人人看得懂。

  政府如何当家理财,无疑事关人民最切身的利益。财政透明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打造阳光政府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上上下下的共识。而没有细节,就谈不上财政透明,没有细节,也谈不上财政监督。

  最近,香港的预算报告公开,人人称羡。不仅人人看得懂,香港一个局、一个部门的支出都能查到。日本也是如此,从“类、款、项、目、节”支出到不常用的项目支出,每一笔都能查到。

  连续三年,省级财政透明度以蜗牛般的速度进步。可以预见,今后对2009年省级财政和2010年省级财政的透明度调查,结果仍然不会太好看。

  课题组透露,明年将对中央部门财政信息透明度进行调查,结果怎样,仍然可以预见。

  从20%到100%,老百姓需要等多久?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