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报告撰稿人:跟着国家振兴产业选高职
2010-06-24 14:19:3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谢洋
——专访《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撰稿人王伯庆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观念在不少大学生中已深入人心。前不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状况,事实说明,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高的。
今年6月初,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刚刚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态势的保持,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攀升
主持调查的王伯庆博士曾在美国从事16年的就业与教育研究。2006年回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掌握的先进的就业调查跟踪系统带回了中国。
从2007年开始,他们连续4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和以往教育部门和高校发布的就业率不同,这是一份完全由民间机构独立完成的就业率调查。“虽然调查对象不一样,但是研究方法是一样的。”王伯庆说,所谓的方法都是依靠建立数学模型开展相关分析。
正因为这种民间调查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从2009年开始,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两年将麦可思年度大学生就业报告作为就业蓝皮书出版。让王伯庆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近4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步上升,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从2006届到2009届,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由7.2个百分点减少到2.2个百分点。最近两年尤为明显: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较上届的半年后就业率增长了1.7个百分点,而本科毕业生与上届基本持平。换句话说全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0.9%的增长来自于高职的贡献。
除了就业率的持续攀升,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大有改观。2009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比2008届(1647元)有较显著的增长,增幅达14.8%,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
高职院校决胜职场的秘密有实训设备实训车间应优先考虑
王伯庆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之所以能在就业市场取得不断攀升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这些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往往结合就业地产业需求进行培养,职业定位明确。“特别是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大大地提升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经验值得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学习。”
在近几年的调研过程中,王伯庆也参观走访过不少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这些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告诉记者,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实训设备、实训车间。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之后,有一个必须的实践教学的环节。
“这让我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本科工程专业的实践深度,而这种实践已经在当前的本科教学中被忽视太久了。”王伯庆感慨地说,许多高职院校实训是动真格的,也就是说,学生参与的校内实训,是按真实生产要求来做的,做出产品是为大企业的主打产品作零部件的,有质量和工期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许多是有实践经验、有理论基础的教师,而不是一路读书到博士,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许多高职教师甚至被企业吸纳到产品研发团队,这些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
在王伯庆看来,有些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太大,比如要培养“科学家式的工程师”等。“一个本科毕业生,要从技术员干起,至于能不能成为科学家,还要靠个人的学习和悟性。成千上万的本科毕业生,最后能成为总工程师的能有几个?”他直言不讳地说,当目前本科的工程教育还在纠结于是为培养几个大师级的人才服务,还是为培养几百万普通的工程师技术员服务之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对此给出了答案:为培养绝大多数普通专业人才服务。
与其读二三本差专业不如读高职好专业
那么,考生报考职业院校时,应该怎样根据自身状况作出合理决策呢?
王伯庆建议,首先考生要通过科学工具等理性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与能力,在了解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要求的智体能力、满足价值等)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目标,进而锁定备选专业范围。
其次,要以职业为导向,考查备选专业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业、行业,通常在什么城市就业,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并比较同一专业,不同职业院校的就业质量,辅之以学校的地点、学费及生活成本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通常是高考成绩中等及以下,分数徘徊在二本、三本与高职之间者。”王伯庆认为,考生与其在二三本院校读一个就业差的专业,还不如去读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好的专业。
通过研究,他发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
王伯庆还提醒考生,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良莠不齐,就业实力悬殊很大;选择培养质量好,就业好的专业和院校,未来的事业才有保障。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选择以下几类专业:一是与更高学历层次者竞争激烈、本科毕业生就业都不好的专业,如临床医学、法律类、国际贸易类、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二是考生扎堆儿,已经持续性供大于求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
选专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就业率和薪资
在就业蓝皮书中,有不少可供考生参考的指标,如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前50位的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0位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排前100位的专业小类等。对于那些举棋不定的考生来说,究竟哪个指标的参考价值更大呢?
王伯庆介绍说,就业率和就业量体现的是就业数量,居于前列者均为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尤其是就业率高的专业,表现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机会多。而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体现的则是就业质量,体现了考生家庭投入的短期回报情况。专业对口率体现的是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例,可以看到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否为工作所需。
“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主要参考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与平均月薪两项指标,并结合专业对口率来考虑。”王伯庆表示,具体作决策时,还要考虑专业以后从事职业的发展前景等远期因素,不能只看眼前的就业率和薪资。
对于未来几年国内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趋势,王伯庆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外包业和非高端服务业的大国,高职高专的需求是旺盛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可能会继续提高,进一步缩小与本科的就业率差距,而且薪资的提升也会继续。
综合多方面因素,王伯庆对许多高职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就业率和薪资将保持较好,另有部分与“振兴产业”对应的重点高职专业因产业需求旺盛,其就业状况也将较好,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现代纺织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汽车经营与管理等。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观念在不少大学生中已深入人心。前不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状况,事实说明,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高的。
今年6月初,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刚刚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态势的保持,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攀升
主持调查的王伯庆博士曾在美国从事16年的就业与教育研究。2006年回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掌握的先进的就业调查跟踪系统带回了中国。
从2007年开始,他们连续4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和以往教育部门和高校发布的就业率不同,这是一份完全由民间机构独立完成的就业率调查。“虽然调查对象不一样,但是研究方法是一样的。”王伯庆说,所谓的方法都是依靠建立数学模型开展相关分析。
正因为这种民间调查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从2009年开始,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两年将麦可思年度大学生就业报告作为就业蓝皮书出版。让王伯庆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近4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步上升,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从2006届到2009届,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由7.2个百分点减少到2.2个百分点。最近两年尤为明显: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较上届的半年后就业率增长了1.7个百分点,而本科毕业生与上届基本持平。换句话说全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0.9%的增长来自于高职的贡献。
除了就业率的持续攀升,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大有改观。2009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比2008届(1647元)有较显著的增长,增幅达14.8%,明显高于2007届(1735元)。
高职院校决胜职场的秘密有实训设备实训车间应优先考虑
王伯庆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之所以能在就业市场取得不断攀升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这些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往往结合就业地产业需求进行培养,职业定位明确。“特别是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大大地提升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经验值得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学习。”
在近几年的调研过程中,王伯庆也参观走访过不少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这些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告诉记者,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实训设备、实训车间。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之后,有一个必须的实践教学的环节。
“这让我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本科工程专业的实践深度,而这种实践已经在当前的本科教学中被忽视太久了。”王伯庆感慨地说,许多高职院校实训是动真格的,也就是说,学生参与的校内实训,是按真实生产要求来做的,做出产品是为大企业的主打产品作零部件的,有质量和工期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许多是有实践经验、有理论基础的教师,而不是一路读书到博士,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许多高职教师甚至被企业吸纳到产品研发团队,这些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
在王伯庆看来,有些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太大,比如要培养“科学家式的工程师”等。“一个本科毕业生,要从技术员干起,至于能不能成为科学家,还要靠个人的学习和悟性。成千上万的本科毕业生,最后能成为总工程师的能有几个?”他直言不讳地说,当目前本科的工程教育还在纠结于是为培养几个大师级的人才服务,还是为培养几百万普通的工程师技术员服务之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对此给出了答案:为培养绝大多数普通专业人才服务。
与其读二三本差专业不如读高职好专业
那么,考生报考职业院校时,应该怎样根据自身状况作出合理决策呢?
王伯庆建议,首先考生要通过科学工具等理性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与能力,在了解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要求的智体能力、满足价值等)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目标,进而锁定备选专业范围。
其次,要以职业为导向,考查备选专业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业、行业,通常在什么城市就业,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并比较同一专业,不同职业院校的就业质量,辅之以学校的地点、学费及生活成本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通常是高考成绩中等及以下,分数徘徊在二本、三本与高职之间者。”王伯庆认为,考生与其在二三本院校读一个就业差的专业,还不如去读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好的专业。
通过研究,他发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
王伯庆还提醒考生,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良莠不齐,就业实力悬殊很大;选择培养质量好,就业好的专业和院校,未来的事业才有保障。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选择以下几类专业:一是与更高学历层次者竞争激烈、本科毕业生就业都不好的专业,如临床医学、法律类、国际贸易类、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二是考生扎堆儿,已经持续性供大于求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
选专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就业率和薪资
在就业蓝皮书中,有不少可供考生参考的指标,如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前50位的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0位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前100位专业小类、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排前100位的专业小类等。对于那些举棋不定的考生来说,究竟哪个指标的参考价值更大呢?
王伯庆介绍说,就业率和就业量体现的是就业数量,居于前列者均为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尤其是就业率高的专业,表现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机会多。而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体现的则是就业质量,体现了考生家庭投入的短期回报情况。专业对口率体现的是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例,可以看到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否为工作所需。
“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主要参考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与平均月薪两项指标,并结合专业对口率来考虑。”王伯庆表示,具体作决策时,还要考虑专业以后从事职业的发展前景等远期因素,不能只看眼前的就业率和薪资。
对于未来几年国内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趋势,王伯庆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外包业和非高端服务业的大国,高职高专的需求是旺盛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可能会继续提高,进一步缩小与本科的就业率差距,而且薪资的提升也会继续。
综合多方面因素,王伯庆对许多高职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就业率和薪资将保持较好,另有部分与“振兴产业”对应的重点高职专业因产业需求旺盛,其就业状况也将较好,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现代纺织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汽车经营与管理等。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