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调查:因病致贫问题突出
2009-11-09 08:37:19 | 来源:新华网-经济参考报
  在温州市有很多专门为民工提供的旅馆,非常破旧,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报记者孙洪磊摄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溢彩流光的宽阔街道,宛若公园的住宅小区……毋庸置疑,中国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城市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繁华都市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另外一群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分赴沿海发达省份部分城市,对此做了专门调查采访。调查发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窘迫,仅有的收入只能维持温饱,他们常常为看不起病而犯愁,高楼大厦更是“黄粱一梦”。而政府现有的救助力度有限,保障也是杯水车薪。

  场景一:天津市河西区秀峰里社区

  时间:2009年8月13日上午

  主题:下岗失业靠打工勉强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当记者来到了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居住区的秀峰里小区,由于天气炎热,小区内有很多居民三五成群在荫凉处下棋、聊天。

  乔洪杰,今年49岁,是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原是天津市棉纺二厂的职工,妻子马淑萍49岁,是天津市棉纺四厂的职工,现在夫妻双下岗。他平时在天津财经大学打工,在澡堂子做清洁工,一个月360元;儿子在超市打工,一个月900元。妻子1990年代失业时不到40岁,当时拿了4900元就被厂里“一脚踢”了,现有病不能工作。

  记者在乔洪杰家见到,一家三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破房子里,厨房当成20多岁的儿子卧室,两平方米的凉台成了灶台。民政部门每月给他458元住房补贴。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惟一一台旧空调还是工友送的,年久失修,漏水不能用。

  现在他主要靠夫妻双方的哥哥、姐姐帮一点,不然生活过不下去。他说:“像我这样还有收入的,比起吃低保的困难户还要好一些。”

  今年50岁的张顺起,在天津市自行车厂安置办工作,每天就和下岗职工打交道。据他介绍,厂子没有效益,工人们都没有医保,拿着看病的条子到厂里来也没法报销,所以工人下岗后什么都没有。

  华延友原来在天津市河西区同乐食品厂干装卸工,1994年时因工伤损伤了颈椎,由于当时厂里怕出工伤会影响全厂的奖金,于是厂里没有报工伤,而是把他送到了医院治疗,后来厂里拿不出钱,他只能回家养病。企业改制时,厂里给他补偿了7000元就不再管了,现在他什么保障都没有。由于颈椎的伤势严重,他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着妻子开间小理发店,一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勉强度日。

  张茹(秀峰里小区居委会主任):小区居民共有2200多户,其中843人没有工作,78人残疾,80来户享受低保。我们这里是天津市低收入群体主要聚居区,小海地居住区大约有15万人,他们大都是低收入家庭。

  董顺荣(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总队长):目前,60%的人低于1.9万元的天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现在,天津市仍有17万户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他们靠吃低保来维持生计。2009年天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为430元。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