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白:“我做了一回毛主席的‘粉丝’”
2008-12-29 14:32:03 | 来源:北京日报
  1966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七周年庆典,我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10点整,毛泽东出现在观礼台正中央。在他身旁是瘦小苍白的林彪元帅,后面是总理周恩来、陶铸、邓小平、康生、刘少奇和外交部长陈毅。

  以往我见到的毛泽东是个体贴他人、笑声不断的领导,神情总是很放松。但今天,身着笔挺的人民解放军制服的他看来有些僵硬,缓慢地挥动着右手。只见他脱下帽子,拿在手上缓缓挥动,群众则报以如雷的欢呼。

  我发觉大家多少都有些不同。周恩来像其他领导一样穿着解放军军服,但已经不是1946年我在宣化店碰到的那个精干的年轻将军。他的绿色军装有些皱褶,而岁月和压力也使他看起来干枯,连嘴角都朝下挂了。接着我看到一个穿普通干部服的人向我走来,那是我的老朋友陈毅元帅,可我却差点认不出来,他老了许多。

  名义上仍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站在毛泽东身旁。突然间,他转过头来看身后,仿佛在寻找朋友。他的模样令我大为震惊。在老一辈领导人里,他的相貌最有贵族气质,眼神冷静,下颚坚毅。而现在,他搜寻朋友的眼神却闪着恐惧,还不时舔舔干裂的双唇。

  11时左右,我走到观礼台后面的招待区。我看到邓小平一个人坐在桌前,拿着一瓶橘子汽水,虽然插着吸管,但根本没喝过。我也拿了一瓶橘子汽水走向他的桌子,“邓同志,我是李敦白。”我边说边向他伸出手,我想他可能不认识我。

  “噢,是,是,是。”他露出歉意的微笑,“是,我认识你。”他站起身和我握手,然后我们都默默坐下来。我想着跟他说些什么,但他看起来极其落寞。

  11时过后,毛泽东从观礼台上缓步走向后面的一排红丝绒沙发椅坐下来,点燃一根小雪茄。接近12时,游行行将结束,外宾们纷纷起来去找毛泽东在红宝书上签名。我也立刻跟上去。我挤到毛泽东身前,“主席。”我按一般的习惯称呼他主席。

  “Ritten berg”,他一音节一音节地念出我的名字,然后得意地大笑起来,“我学英语学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好像就是学不好。”“不过,您念我名字还是很准,”我说,“您能不能给我的红宝书签个名?”他从我手里拿走红宝书,再接过我手里的笔,有点困惑地问,“你要我在书上写什么?”

  我应该要他写下对群众的新指示,或是对我个人的赠言,但是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唯一能想得到的就是:“您的名字就好。”于是他就签下名字,竖写的“毛泽东”三字漂亮地落在扉页的边缘,一笔写成。于是,套用一句现代话语,我做了一回毛主席的“粉丝”。

  (徐水摘自《红幕后的洋人》,美国人李敦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