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离婚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2008-10-31 16:06:0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董俊俊
近年来,农村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该类案件不仅涉及夫妻双方的感情问题,而且常常涉及到老人赡养、子女抚育、财产分割等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笔者对所在法院的该类案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近年来农村离婚案件呈现的特点
一是离婚夫妻平均年龄偏低,且结婚时间较短。二是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三是难以调解,案件判决结案率高。四是解除婚姻关系所占比例较大。五是举证困难。
二、导致农村离婚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偏低 陈腐观念蔓延
1、“夫权”思想诱发家庭暴力。在农村,受思想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封建思想特别是“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很多妇女因无法忍受暴力而提出离婚。
2、“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尽管农村家庭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各种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也日臻完善,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腐朽生育观念仍在不少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对生育女孩的妻子往往产生厌恶心理,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女方,因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起诉离婚。
3、与男方父母关系恶劣。有些夫妻本来感情不错,但双方与父母在相处、赡养等方面意见分歧,尤其是婆媳关系容易恶化,有的是儿媳对公婆缺乏孝心,造成夫妻双方矛盾不断,有的是男方有“愚孝”心理,一味袒护父母,造成了夫妻感情不睦。
(二)感情基础差 夫妻沟通难
1、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薄弱。农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过“媒妁之言”而搓成的,往往是双方见过几次面后就匆忙订婚,然后各自外出打工,彼此缺乏沟通了解的机会,。婚后,双方常常因彼此的缺点而争吵,甚至动手,造成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终导致提出离婚。
2、打工有“外遇”,缺失家庭责任感。农村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淘金”,很多年轻夫妻聚少离多,长期分居。一些青年留恋外界的生活条件,乐不思蜀,容易产生婚外情,导致离婚。还有部分夫妻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对家庭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离婚。
3、夫妻性格明显差异,造成心理隔阂。目前的青年人缺乏宽容和耐心,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情尚算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层次的性格差异(不相容性)日益显现出来,时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剧烈争执,甚至动手打架。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多,夫妻感情也趋向破灭。
(三)法律意识欠缺
1、农村的部分婚姻本身就存在违法因素。农村中还存在少数父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现象,由于夫妻间没有真正感情而导致离婚;或者是无效婚姻、重婚而造成离婚。
2、把诉讼视为离婚的唯一途径。多数农村夫妻感情破裂后,不懂得可以通过行政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而以为离婚必须通过法院。
三、处理、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对策
一是不断创新载体,加强法律宣传。联合妇联、村委会等部门进行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并且现场解答农村群众在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积极为他们引导正确的婚姻观;充分发挥巡回办案贴近基层的优势,以案说法。
二是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钝化离婚矛盾纠纷。在审理过程中,对矛盾不大的案件,力争通过调解使双方和好如初;对和好无望的,正确适用新婚姻法,根据具体案情指导当事人进行举证,妥善处理子女抚养即财产分割等问题。
三是加强对对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创新审判方式。配备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在思想、观念上对当事人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杜绝一味“冷处理”,一味调解,应结合案情,灵活审判方式,从兼顾个人利益和农村秩序稳定的高度出发,妥善处理此类案件。
四是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文化教育,铲除封建腐朽思想。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电影等途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家庭美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公安、民政及妇联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家庭暴力行为的惩处,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建立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
一、近年来农村离婚案件呈现的特点
一是离婚夫妻平均年龄偏低,且结婚时间较短。二是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案件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三是难以调解,案件判决结案率高。四是解除婚姻关系所占比例较大。五是举证困难。
二、导致农村离婚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偏低 陈腐观念蔓延
1、“夫权”思想诱发家庭暴力。在农村,受思想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封建思想特别是“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很多妇女因无法忍受暴力而提出离婚。
2、“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尽管农村家庭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各种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也日臻完善,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腐朽生育观念仍在不少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对生育女孩的妻子往往产生厌恶心理,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女方,因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起诉离婚。
3、与男方父母关系恶劣。有些夫妻本来感情不错,但双方与父母在相处、赡养等方面意见分歧,尤其是婆媳关系容易恶化,有的是儿媳对公婆缺乏孝心,造成夫妻双方矛盾不断,有的是男方有“愚孝”心理,一味袒护父母,造成了夫妻感情不睦。
(二)感情基础差 夫妻沟通难
1、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础薄弱。农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过“媒妁之言”而搓成的,往往是双方见过几次面后就匆忙订婚,然后各自外出打工,彼此缺乏沟通了解的机会,。婚后,双方常常因彼此的缺点而争吵,甚至动手,造成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终导致提出离婚。
2、打工有“外遇”,缺失家庭责任感。农村越来越多青年人外出“淘金”,很多年轻夫妻聚少离多,长期分居。一些青年留恋外界的生活条件,乐不思蜀,容易产生婚外情,导致离婚。还有部分夫妻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对家庭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离婚。
3、夫妻性格明显差异,造成心理隔阂。目前的青年人缺乏宽容和耐心,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情尚算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层次的性格差异(不相容性)日益显现出来,时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剧烈争执,甚至动手打架。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多,夫妻感情也趋向破灭。
(三)法律意识欠缺
1、农村的部分婚姻本身就存在违法因素。农村中还存在少数父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现象,由于夫妻间没有真正感情而导致离婚;或者是无效婚姻、重婚而造成离婚。
2、把诉讼视为离婚的唯一途径。多数农村夫妻感情破裂后,不懂得可以通过行政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而以为离婚必须通过法院。
三、处理、减少农村离婚案件的对策
一是不断创新载体,加强法律宣传。联合妇联、村委会等部门进行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并且现场解答农村群众在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积极为他们引导正确的婚姻观;充分发挥巡回办案贴近基层的优势,以案说法。
二是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钝化离婚矛盾纠纷。在审理过程中,对矛盾不大的案件,力争通过调解使双方和好如初;对和好无望的,正确适用新婚姻法,根据具体案情指导当事人进行举证,妥善处理子女抚养即财产分割等问题。
三是加强对对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创新审判方式。配备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在思想、观念上对当事人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杜绝一味“冷处理”,一味调解,应结合案情,灵活审判方式,从兼顾个人利益和农村秩序稳定的高度出发,妥善处理此类案件。
四是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文化教育,铲除封建腐朽思想。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电影等途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家庭美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公安、民政及妇联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家庭暴力行为的惩处,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建立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