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让胜利之花在北京盛开!”
--韩国奥运训练基地见闻
2008-08-01 10:02:5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拯宇
  “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8天。”这是首尔市郊的韩国奥运训练基地--泰陵运动员村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在韩国奥运代表团即将前往北京参赛的前一天,记者来到泰陵运动员村,亲身感受了“太极军团”浓厚的备战气氛。

  始建于1966年的泰陵运动员村位于首尔东郊,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内有训练场馆、宿舍和各种服务设施,是韩国跆拳道、射箭、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的训练基地,也是韩国培养奥运金牌选手的摇篮。为了避免给训练造成干扰,这座训练基地戒备森严,内部有严密的监视和门禁系统,外人很难出入,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1日,记者借采访韩国奥委会委员长李衍泽之际,对“太极军团”的大本营进行了探访。

  为了营造备战奥运的气氛,泰陵运动员村的入口、每所训练馆的大门、每座训练馆内的墙上,以及村内的所有路灯上,挂满了印有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宣传横幅和标语。记者进村时是下午4点,工作人员正在搬运成箱的运动服、运动鞋和各种装备,准备分发给运动员。村内到处可以听见运动员训练时的哨声和呐喊声。虽然第二天运动员就要出发前往北京,但很多队伍仍然在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训练。

  韩国奥委会给本届奥运会制订的目标是夺取10枚金牌,进入奖牌榜前10名。韩国媒体认为,最有希望夺牌的是射箭和跆拳道等韩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根据奥运赛程,跆拳道决赛将在21日举行。女子跆拳道选手林秀晶、男子跆拳道选手孙泰镇都被认为有望夺得金牌。也许是距离比赛还有一段时间,位于泰陵运动员村“凯旋馆”一楼的跆拳道场31日下午铁将军把门。但道场内摆放整齐的服装仍然让人感受到韩国运动员对于训练的一丝不苟。占据了道场整幅墙面的大型横幅更加醒目--“让骄傲的韩国体育之花在北京盛开!”跆拳道被称为韩国的“国技”,韩国的跆拳道选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标语,其自信可见一斑。

  凯旋馆的二楼是体操训练场和击剑训练场。当天下午,体操馆内空无一人,全新的体操训练器械摆满了整个训练大厅。韩国体操队的标语是:“必胜!只要竭尽全力,金牌就在眼前!出发!向着2008北京奥运的金牌。”韩国媒体认为,如果一切顺利,韩国男子体操选手梁泰荣、金大恩将在8月14日挑战体操金牌,继续韩国的体操大国梦想。

  击剑场内,韩国击剑选手正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刺杀声和鞋底摩擦地面的吱吱声不绝于耳,记分牌上不断显示得分。相对于其它项目而言,击剑队的标语更加凌厉--“创造神话吧,太极战士!让北京重写神话!”

  当天训练最刻苦的是韩国举重队。他们的训练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在举重馆的训练场内,几十名队员正在进行完全模拟奥运会比赛的训练。训练厅内播放着模拟北京奥运会赛场的中文、英文的比赛通知,掌声、口哨声、观众喝彩声逼真地贯穿整个比赛过程。运动员完全按照实际比赛程序上场进行抓举和挺举的模拟比赛,台下由教练担任的模拟裁判严格执法,毫不留情。举重队的口号同举重比赛一样简洁干脆--“为了金牌,到北京去”。

  在韩国的众多参赛项目中,射箭是公认的“金矿”。特别是女子射箭,自1984年以来包揽了所有的奥运会金牌。韩国射箭队在北京奥运会前提出的保守目标是确保男子和女子团体两面金牌不失。

  由于刚下过雨,当天下午首尔的天气潮湿闷热,几乎没有风,是适合射箭训练的好天气。在运动员村东北角的露天射箭训练场,即将前往北京参赛的朴成贤、尹玉姬、朱贤贞、朴敬模、林东贤、李昌宾正在教练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训练。而记者也第一次见识了韩国射箭队的“心理训练法”。

  为了提高选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赛场适应能力,射箭训练场的右侧按照1:1的比例制作了一个模拟看台,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搬到了训练场,连看台上观众的穿着都改成了北京市民常见的夏装。在训练场上,观众的欢呼声、喝倒彩声、鼓掌声、广播声等等可能影响选手比赛情绪的噪音都被逼真地模拟出来,以大音量反复播放。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些干扰的韩国神箭手们,毫不理会身边的噪音,稳稳地将手中的箭一支支地射向靶心。8月10日,韩国射箭队将参加射箭决赛。他们的成败,将成为韩国确保10枚金牌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泰陵运动员村的中心,是一座名为“冠军之家”的白色建筑,里面陈列着历届韩国奥运冠军的画像。在“冠军之家”的门口,竖立着韩国前总统卢泰愚题写的石碑--“民族的荣光、价值的殿堂”。8月1日,韩国太极战士将从这里出发,为韩国的荣誉和体育精神而奋力一搏。
责任编辑:张晶晶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