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款款走来的中国古典气质美女
2008-07-24 08:53:33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艾福梅 姬少亭
7月17日,模特展示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当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及主要颁奖元素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高梳云鬓,巧笑嫣然,一双明眸顾盼间神采飞扬,一袭长裙动静中流光溢彩——她们,337名千里挑一的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即将结束为期15天的封闭训练,走向奥运场馆,展现中国古典气质佳人的风采。

  头顶书、膝夹纸,高跟鞋上练站姿

  每日头顶书、膝夹纸,穿着高跟鞋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这样的站姿训练对19岁的杨旭来说已成了“习惯动作”。

  这个身高1米70的姑娘来自北京逸仙专修学院,是从京沪大学生中脱颖而出的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之一,她将出现在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颁奖仪式上。

  奥运颁奖志愿者被认为是国家形象的传递者之一。她们的站姿、行走、转身、微笑都有严格要求。

  杨旭每天的培训从早上8点半开始,晚上8点半才结束。除了芭蕾舞和民族舞课之外,她必须穿着5厘米高的高跟鞋练站姿和走姿,一堂课下来,衣服已被汗水浸湿。

  “老师经常拎着一大包高跟鞋去修,她们和我们一样辛苦,”杨旭说。

  此前,这些女孩子已经接受了三次短期培训,内容涵盖形体、舞蹈、颁奖程序以及奥运相关知识等。

  “目前进行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增设了奥运安保、艺术观摩和拓展训练等课程,”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颁奖仪式处处长王宁说。

  孪生“姐妹花”,可能见证首金

  从报名到最终入选,这337名颁奖礼仪志愿者都经历了层层选拔,几乎是“千里挑一”。北京赛区的297个名额,有近4000人竞逐;上海赛区的40个名额,是从1700多名候选者中确定的。

  王宁透露,挑选颁奖志愿者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必须是在校大学生,身高1米68-1米75,年龄18-25岁,身材匀称,三围、五官也有明确要求。此外,是否对奥运充满热情和综合素质如何,也在考虑之列。

  19岁的李子晔、李晓晔双胞胎“姐妹花”,在这群礼仪志愿者中尤其引人注目。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我们认错,有时候姐姐动作错了,老师却批评妹妹。当我们面对面坐时,有人甚至以为中间有一面镜子,”妹妹李晓晔笑着说。

  为了奥运,她们放弃了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机会。令这对双胞胎姐妹兴奋的是,作为射击运动员的引导员,她们极有可能见证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的诞生。

  李晓晔说,这样想来,承受多日艰苦的“不眨眼训练”十分值得。原来,奥运会颁奖时会有无数相机同时拍摄,为了保证闪光亮起时依然明眸善睐,这些颁奖志愿者们每天都要练习不眨眼的功夫。

  “即使眼泪流出来,也不能眨眼,”姐姐李子晔说。

  长时间训练生活在一起,女孩子们已经像亲姐妹一样关系密切。“感谢奥运,在这里,我交了很多好朋友,”杨旭说。

  举手投足间,传递中国古典美

  在经历了“破茧成蝶”般的变化后,颁奖礼仪志愿者们将在半个多月后,按照不同比赛项目和职责穿上5个系列15款专门设计的中式礼服,在颁奖仪式上亮相。

  王宁说,在她们身上,观众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元素,如刺绣、丝绸、“如意扣”盘头等等,“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志愿者,将在举手投足间传递东方女性的美”。

  这些女孩子们不仅相貌出众,言行举止也都大方得体。“她们的英语都很好,用英语协调工作完全没问题,有的还能说西班牙语等语言,”王宁说。

  目前,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的“面子”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她们将以轻松淡雅的面目示人。服务室外赛事的颁奖礼仪志愿者将使用含防水成分的化妆品,以免脸被汗水弄成“熊猫”模样。

  她们的发型还在选择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将是包头、马尾、蝎子式盘发、中式盘发四款中的一个。

  本周末,337名奥运颁奖志愿者将分赴各场馆,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

  “姐妹们都期待着以最靓丽的身姿和仪态给世界留下东方女性美好的印象,”李子晔说。
责任编辑:张晶晶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