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法系统抗震救灾英模邓吉安:震中我们挺起脊梁
2008-07-16 09:37:4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我叫邓吉安,是汶川县人民法院院长。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突然天摇地动,顷刻间,昔日山清水秀的小城、“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已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巨震刚停,大地还在抖动。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救人!这时,到处是惊恐慌乱的人群,干警们大喊:“注意了,大家不要慌,不要乱,跟着我们向安全地方转移。”四处乱跑的群众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开始跟着我们疏散转移。看见有老人走不动了,干警们弯下身子背起老人就走;有妇女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干警们上前拉起她的手就跑;有跟家人失散的孩子哇哇大哭,干警们抱起孩子就往前冲。

  震后的汶川,道路中断、通讯中断,与外界完全隔绝,各乡镇与县城也失去了联系,成为一座座孤岛,县委急切要了解各乡镇的灾情。按照县委的命令,院党组决定,由我和另外两名副院长分率3支救援组赶赴乡镇抢险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顾不上桥断路绝,冒着接连不断的余震,13日早上7点,3支救援组背着灾民亟须的药品,徒步向重灾乡镇进发。

  副院长马?带领法官李友清等5人,火速赶到位于汶川城郊的龙溪乡开展救援工作。

  14号下午两点左右,法官和武警战士一起来到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羌寨,搜救幸存人员。刚进寨口,一位老人扑倒在地,哭着说:“陈家被埋了!还有人活着!”大家赶紧搀起老人,喊道:“乡亲们放心,我们就是党和政府派来救人的!”陈家的房屋已经大部分垮塌,只剩半截土墙和七零八落的房梁,摇摇欲坠,废墟下传来一个孩子微弱的哭喊声。同志们顾不上房屋再次坍塌的危险,连日来的疲惫也一扫而光。“上!不要伤着孩子,用手挖!”

  搬开一根根木头,刨开一块块土砖,孩子的哭声越来越清晰,“我饿!我渴!”一声声揪紧了同志们的心,大家含着泪水,不停地挖呀挖,皮破了,指甲断了,鲜血直流,他们忍着钻心的疼痛,只想着快一些,再快一些,把孩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下午6点,被埋52个小时的孩子终于从废墟中被救了出来!一直守在旁边的几位老人,拉着法官和武警战士的手,哭着说:“谢谢!谢谢!你们是救命的好人啊!”

  获救的羌族男孩叫陈吉祥,刚刚3岁。他的头被砸伤,身体极度虚弱。为孩子包扎伤口后,一位同志迅速将他背下山,送到卫生院抢救。这时,天已黑了,同志们不顾伤痛和疲惫,又拿着手电筒,逐户排查搜救去了……

  我的任务是,带人赶赴离县城一百余公里,全县最偏远的水磨镇。一路上余震不断,山石飞泻,大雨倾盆。我和同志们都明白,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前行,也是一次生死难料的前行。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完成任务,给水磨镇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

  13日中午,我们刚过绵篪,就被坍塌的草坡隧道阻断去路。由于洞口山石垮塌严重,隧道几乎完全封死,要经过这一地段,必须爬到垮塌山石的顶部,从狭窄的缝隙里爬过去。一次,两次,我们都被飞落的山石阻了回来。第三次,就要爬出隧道时,又突发强烈余震,垮塌的山体发出巨响,在我们面前一米多远处,磨盘大的石头狠狠地砸了下来,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直到第四次,我们终于冲出了隧道。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同志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继续前行的途中,堆积如山的石块填满了山沟,已经找不到原先的路。我们在一块块石头中爬上,滑下。摔倒了,再爬起来。磨破了的手,鲜血直流,走烂了的脚,疼痛难支。好不容易来到岷江边,昔日凌空飞架的铁索桥,半边铁索已被山石砸断,只剩上下两根光溜溜的铁索在江面上摇摆不定。望着滔滔江水,再回头看看满身伤痕、浑身泥土的同志们,我对大家说:“如果我摔下去,你们要继续往前走,不要管我,一定要到达水磨!”大家默默而坚定地点点头,我知道,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抓住那两根残存的铁索,我们手攀脚踏,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不记得那150多米长的铁索桥,我们走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当时头脑中只有几个字:坚持!坚持!再坚持!

  闯过这条险象环生的生死线,我们终于到达水磨,保证了汶川县与水磨镇的联系和组织指挥,并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地震时,派出法庭的法官与院机关失去了联系。这段日子里,他们与灾区人民一起,以巨大的韧性和毅力与灾难作着不屈的抗争。

  漩口人民法庭书记员杨骁冒着余震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百花小学,和当地群众一起,用双手在废墟中救出十几个学生。庭长荣旭初凭着多年来上山、下乡办案练就的“铁腿”,徒步将救援部队带到救援地点。副庭长邱毅带伤上阵,驾驶漩口法庭唯一的警车,6次冲过山体滑坡、飞石如雨的危险地段,将重伤人员送上冲锋舟……

  地震天不塌,楼倒人不垮!汶川法官将昂首挺立在这片土地上,以血性和坚强书写忠诚,用双手和脊梁担起职责,与汶川人民一道,重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