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月全景纪录(六)
2008-06-12 09:18:10 | 来源:新华社
  灾难,让人奋起,我们坚强面对明天;

  困境,孕育希望,我们用信念开创未来

  那一刻,让人不堪回首——

  大地摇动的一瞬,数万人失去生命,无数人痛失家园,

  2万多家工业企业受灾,500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停产……

  这一幕,令人感怀震撼——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农民李成林,眼泪几乎流干。顶着烈日,这位四川安县花?镇的老人又走进田里给庄稼打农药。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写照。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在废墟上不断响起的生命壮歌。

  “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部署。

  把握先机的战略决策,环环相扣的推动部署,为恢复重建的顺利推展奠定了基础。

  迅即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

  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对今年预算支出结构作出相应调整。

  6月5日,芒种。正是一年农事最繁忙的时节。

  四川彭州,地震重灾区。虽然房子塌了,虽然伤口还未愈合,新兴镇阳坪村村民程健依然一大早就下地插秧。

  “政府和解放军都在忙着救灾,我们不能闲着,田更不能闲着,可不能误了农时啊!”35岁的程健说,自己刚刚领到了政府发给的尿素,下周就准备给秧苗施肥。

  在地震灾区,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山寨边,妇女忙着采摘红透的樱桃;田地里,男人弯腰在收割成熟的油菜;废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晒金黄的麦子……

  只要双手还在,毁了的家园就一定能重新建好——

  6月2日凌晨3时多,天色依然漆黑。四川广元荣山镇高坑村的一顶帐篷里,杨孝莲起身到外面新砌的泥巴灶上生火做饭。当天,她的丈夫张必生要一早坐大巴前往北京,然后转飞阿尔及利亚打工。

  地震中,张必生家的4间瓦房全部垮塌,5口人无家可归。懂电工技术的张必生,被当地劳务部门组织去国外打工。这位朴实的农民说:“只要人还在、手还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盖起来。”

  抢修设备,恢复生产,沉寂数日的机器轰鸣声重新响了起来——

  位于四川绵竹市的东方汽轮机厂,是我国三大汽轮机、燃气轮机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地震中,许多厂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地震刚刚停止,东汽的干部职工就在废墟中抢修设备、搜寻技术资料。5月17日,东汽风电机组开始恢复生产,沉寂了5天的机器重新响了起来;3天后,首批风电机组就发往山西、内蒙古……

  灾后重建,规划要先行——

  汶川、北川、青川;城镇、乡村、山谷……来自地震、土木、水电、环境、气候等22个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顶风冒雨进行现场调研,评估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对重建项目进行科学选址。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

  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

  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灾后重建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山东,北川;广东,汶川;江苏,绵竹;浙江,青川……

  它们,过去相隔遥远;它们,今天密不可分。

  5月26日,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定。

  5月27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心手相牵,倾力相助——

  江苏提前23天完成对口支援绵竹市的第一阶段抗震物资驳运任务;

  浙江计划接收3000名青川中职学校学生来浙就读,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浙江就业;

  山东调集精干力量,紧张抢修北川灾区道路,并组织规划、建设、地质等方面专家奔赴灾区,为恢复重建紧张准备……

  灾难,让人奋起;困境,孕育希望——

  特大地震发生5小时后,四川郫县红光镇的朱玉兰,在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

  同一天,在彭州、绵阳、德阳等地的救灾帐篷里,一个个新生命诞生了。这个特殊时刻诞生的孩子们,许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震生。

  一个月过去了。朱玉兰的儿子徐震生已经会笑,在妈妈的怀抱里,在亲人慈爱的目光里……

  这是一个稚嫩生命迎接世界的方式。它似乎在告诉人们: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将由我们用双手去开创!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