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赈灾款物生腐败 审计署打破常规全程跟踪审计
2008-06-02 13:27:40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郄建荣
汶川大地震后,一幕幕感人的捐赠画面一次次地模糊着人们的视线:残疾人拄着双拐,费力地将10块钱投入捐款箱;唐山地震孤儿企业家张祥青捐一个亿;中国工商银行捐1亿多;沙特政府在地震发生的几天后,一笔就捐了5000万美元现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日下午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截至6月1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5.3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76.22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四川汶川地震所接收到的捐赠款物数额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同时,数百亿元赈灾款物是否会全部用于受灾群众?会不会滋生腐败?这些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5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时强调,要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
影响常规审计也要力保赈灾审计
“突发的四川汶川地震,让我们不得不打破惯常做法,第一时间对审计重点做出调整。”审计署新闻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他介绍,按照审计工作惯例,每一年的审计重点是在年初甚至更早时间就确定好了的。
如此大量的赈灾款物不仅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其涉及的范围更是第一次遍布全世界。这些赈灾款物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不可挽回。
这位负责人说,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第一时间,审计署已对审计机关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审计署领导就指示署办公厅立即与受灾地区审计机关联系,了解受灾情况,实行灾情日报制度。
5月14日,审计署向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做好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
由于赈灾款物数量巨大,审计署必须抽调大量的人力深入一线进行审计。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今年常规的审计工作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他说,确保赈灾款物使用不出问题是当前审计署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即使常规审计受到影响也要力保这次赈灾审计。
大规模全过程跟踪审计尚属首次
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这样大规模的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署来说是个创新。据介绍,以往的审计多是“秋后算账”,虽然对个别项目也进行过跟踪审计,“但是,与这次审计有很大的差别。”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此次赈灾款物的审计从救灾款物的接收开始,一直到登记、发放、管理等每个细节,审计人员都会参与。
据他介绍,明确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后,5月14日审计署派出的审计小组进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对接收的汶川大地震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进行跟踪审计和监督。
5月21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提出了审计的具体要求。审计署成立了由刘家义任组长、两位副审计长任副组长和有关司局长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领导小组。
5月22日,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与四川省审计厅一起组成审计组,进驻四川省民政厅、红十字会等负责收集救灾款物的单位,全面开始了对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款物的审计。
据审计署透露,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省市都已派出审计小组进驻当地的民政部门及红十字会,对赈灾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重大问题将打破常规随时公告
“这次的审计结果公告也将打破常规,不会像以往那样,等审计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再公告。”审计署这位负责人说。
据他介绍,按照审计惯例,以往审计公告的发布,必须要经过两个时间段:一是审计项目必须全部完成,二是要等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回来。他说,这两个程序是必须走的。这样下来,一个审计项目审计公告的发布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这位负责人说,审计署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即使是有了阶段性的审计成果也会公告。他打比方说,比如,这次赈灾款物整个项目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但是,审计结果绝对不会等几个月后公布,有可能一个月就公布一次。遇有重大问题,还会随时公告。
至于审计结果公开的形式,这位负责人透露说,有可能是公告,也有可能是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但最终通过什么形式还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定。
根据舆情随时调整审计重点
记者注意到,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公众监督,审计署在汶川地震后先后两次公布了举报电话,5月30日,审计署还专门开通了一条免费长途举报热线。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做就是为了把这次赈灾审计与舆论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他说,就这次赈灾款物审计,审计署领导明确表态,将注重通过媒体和网络搜集民意,根据舆情民意,适当调整工作重点。
这位负责人说,对舆情反映出的问题和热点,特别是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审计署将随时据此适当调整工作思路,针对这些重点安排重点审计。审计署认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效果会更好。
“八必须”打造铁的审计队伍
记者了解到,“八不准”审计纪律在审计署已执行了多年。
此次汶川地震后,审计署又提出了新的“八必须”以严格正己,即,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各项廉政纪律,不得以任何方式与被审计单位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利益联系;必须落实参加审计单位一把手责任制,不得推卸责任、玩忽职守;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和调遣,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执行任务;必须处理好审计与救灾工作的关系,不得因抗震救灾而延缓、放松审计或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依法认真处理群众举报,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必须确保审计质量和效率,对重大问题要一查到底,查深查透,不得因遇到困难和阻力而回避、退缩和放弃;必须及时、如实报告审计情况,不得拖延、隐匿和瞒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定期、统一公告审计结果制度,不得擅自传播不准确的审计信息。
“救灾款物是条‘高压线’,绝对碰不得。”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既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又是一个严肃的忠告。他说,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违法问题的出现,“高压线”必须通电。
5月31日,再赴四川灾区审计一线的刘家义告诫8万名审计干部,“这项工作完成不好,我们就无法向党、向国家、向人民交代。”
专家认为,审计工作的全面跟上,无疑是为赈灾款物的安全、合法使用铺设了一条带电的“高压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日下午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截至6月1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5.3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76.22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四川汶川地震所接收到的捐赠款物数额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同时,数百亿元赈灾款物是否会全部用于受灾群众?会不会滋生腐败?这些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5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时强调,要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
影响常规审计也要力保赈灾审计
“突发的四川汶川地震,让我们不得不打破惯常做法,第一时间对审计重点做出调整。”审计署新闻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他介绍,按照审计工作惯例,每一年的审计重点是在年初甚至更早时间就确定好了的。
如此大量的赈灾款物不仅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其涉及的范围更是第一次遍布全世界。这些赈灾款物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不可挽回。
这位负责人说,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第一时间,审计署已对审计机关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审计署领导就指示署办公厅立即与受灾地区审计机关联系,了解受灾情况,实行灾情日报制度。
5月14日,审计署向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做好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
由于赈灾款物数量巨大,审计署必须抽调大量的人力深入一线进行审计。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今年常规的审计工作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他说,确保赈灾款物使用不出问题是当前审计署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即使常规审计受到影响也要力保这次赈灾审计。
大规模全过程跟踪审计尚属首次
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这样大规模的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署来说是个创新。据介绍,以往的审计多是“秋后算账”,虽然对个别项目也进行过跟踪审计,“但是,与这次审计有很大的差别。”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此次赈灾款物的审计从救灾款物的接收开始,一直到登记、发放、管理等每个细节,审计人员都会参与。
据他介绍,明确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后,5月14日审计署派出的审计小组进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对接收的汶川大地震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进行跟踪审计和监督。
5月21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提出了审计的具体要求。审计署成立了由刘家义任组长、两位副审计长任副组长和有关司局长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领导小组。
5月22日,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与四川省审计厅一起组成审计组,进驻四川省民政厅、红十字会等负责收集救灾款物的单位,全面开始了对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款物的审计。
据审计署透露,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省市都已派出审计小组进驻当地的民政部门及红十字会,对赈灾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重大问题将打破常规随时公告
“这次的审计结果公告也将打破常规,不会像以往那样,等审计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再公告。”审计署这位负责人说。
据他介绍,按照审计惯例,以往审计公告的发布,必须要经过两个时间段:一是审计项目必须全部完成,二是要等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回来。他说,这两个程序是必须走的。这样下来,一个审计项目审计公告的发布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这位负责人说,审计署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即使是有了阶段性的审计成果也会公告。他打比方说,比如,这次赈灾款物整个项目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但是,审计结果绝对不会等几个月后公布,有可能一个月就公布一次。遇有重大问题,还会随时公告。
至于审计结果公开的形式,这位负责人透露说,有可能是公告,也有可能是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但最终通过什么形式还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定。
根据舆情随时调整审计重点
记者注意到,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公众监督,审计署在汶川地震后先后两次公布了举报电话,5月30日,审计署还专门开通了一条免费长途举报热线。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做就是为了把这次赈灾审计与舆论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他说,就这次赈灾款物审计,审计署领导明确表态,将注重通过媒体和网络搜集民意,根据舆情民意,适当调整工作重点。
这位负责人说,对舆情反映出的问题和热点,特别是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审计署将随时据此适当调整工作思路,针对这些重点安排重点审计。审计署认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效果会更好。
“八必须”打造铁的审计队伍
记者了解到,“八不准”审计纪律在审计署已执行了多年。
此次汶川地震后,审计署又提出了新的“八必须”以严格正己,即,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各项廉政纪律,不得以任何方式与被审计单位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利益联系;必须落实参加审计单位一把手责任制,不得推卸责任、玩忽职守;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和调遣,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执行任务;必须处理好审计与救灾工作的关系,不得因抗震救灾而延缓、放松审计或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依法认真处理群众举报,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必须确保审计质量和效率,对重大问题要一查到底,查深查透,不得因遇到困难和阻力而回避、退缩和放弃;必须及时、如实报告审计情况,不得拖延、隐匿和瞒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定期、统一公告审计结果制度,不得擅自传播不准确的审计信息。
“救灾款物是条‘高压线’,绝对碰不得。”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既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又是一个严肃的忠告。他说,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违法问题的出现,“高压线”必须通电。
5月31日,再赴四川灾区审计一线的刘家义告诫8万名审计干部,“这项工作完成不好,我们就无法向党、向国家、向人民交代。”
专家认为,审计工作的全面跟上,无疑是为赈灾款物的安全、合法使用铺设了一条带电的“高压线”。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