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个登陆震源地——汶川映秀镇
2008-05-27 11:37:1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侯大伟
  (5月14日 晴)

  地震已经过去两天了,还没有一个记者进入这次地震震源地--汶川县映秀镇。去映秀镇的桥梁全部断了,道路也被滑坡的山体掩埋。

  此前,分社(新华社四川分社)曾多次组织记者,试图通过水、路、空等多种方式进军该地区,但这些努力均告失败。在紧急之中,分社社长果断组织了我和分社音像记者谢佼、专门负责海事卫星传稿的总社技术人员李彤成立“敢死队”,准备通过水路和徒步相结合方式,进入震源地--汶川县映秀镇。

  今天(14日)凌晨5时许,我们这支“敢死队”在经历前一天因暴雨而冲击失败之后,第二次向汶川进发。

  在位于都江堰和汶川县交界的紫坪铺大坝脚下,和随交通部到灾区采访的总社记者徐博巧遇,当听说我们要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他当即抛下手上其他的采访,加入我们这支“敢死队”。

  9时30分左右,我们终于坐上了军方的冲锋舟。在一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能见到水面上漂着大量的灾后残留物,有垮塌房屋的木头,还有家具、衣物等。在离岸四五公里的水面上,水面上漂着油花,我们闻到阵阵的酸臭气味,不禁想要呕吐。

  11时许,我们在距映秀镇5公里处登陆上岸,在这里,我们第一时间用海事卫星电话发出了“新华社汶川”电头的稿件和现场照片。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徒步之旅。

  12时40分左右,我们开始徒步翻越5公里长的山体滑坡路段。其实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路段”,因为根本就没有路,到处是整片整片的山坡因地震而坍塌下来,几米高、甚至十几米高的巨大岩石从山顶一直遍布到山脚下岷江中。由于前一天晚上,这里下了一夜的暴雨,岩石之间也都是随时可能将人吞没的泥石坑。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像壁虎一样“爬行”。望着头顶上随时可能因余震而坠落的悬石,我的头皮阵阵发麻;看着脚下滚滚岷江水,我的双腿不停地打颤。因为后背上还背负着近30公斤重的食品给养和发稿设备,重心较高,我有好几次都差点跌落江中,幸好都被随行的士兵及时抓住,才幸免于难。

  同行的其他几个同志也都出现类似险情,谢佼、李彤甚至一度陷入泥石坑中,整条腿几乎全部被埋没;徐博更是险些被山上落下的石块击中,看着落在身前不到一米的石块,他的脸色煞白。我们几乎是趴在泥泞和石块里,拼命地向外爬。

  这5公里的路,我们整整“爬”了近4个小时,直到16时30分才到达映秀镇。从到达目的地到23时,采访,发稿,我们一刻也没有休息。

  一天的劳累让我们顾不了大山里冰冷刺骨的寒气,当夜,我们就和衣躺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大门前的公路上呼呼大睡。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