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 一家7口的生活剪影
2008-05-26 08:35:11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作者:杜钰 秦震 付妤 王晶
5月15日,早上8点,四川成都青羊区西郊体育场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都江堰蒲阳路42号的李雁一家7口从都江堰市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林校转移到此。一家人疲惫不堪,惊魂未定。
5月18日,早上9点,爱心家园的临时学校正式开课。李雁9岁的女儿高露薇走进阔别近一周的课堂,写下了第一篇作文《温柔的老师》。
5月24日夜里,一场《杨德才征婚》的坝坝电影在体育场放映,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5月26日,中午12点,李雁的父亲李洪明端着热乎乎的午餐:木耳肉片和红烧凉粉,大口地刨着饭,一旁的老伴端来了汤。
这是记者亲见的都江堰一家7口,在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里度过的14天灾后生活的剪影。在这个临时的新家里,一家7口经历了从悲伤、惊慌到平静,再到欣喜、感恩的巨大心里变化。虽然李雁心里还一直盘算着早日回到都江堰市的家,但眼前,她和她的一家老小已经十分满足在爱心家园里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对我们太好了!”采访期间,李雁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念叨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满身疲惫和伤痛
一家七口来到“新家”
5月15日早晨,坐着青羊区政府提供的柯斯特面包车,李雁和老公、女儿、父母等7人从都江堰林校转移到刚搭建好的爱心家园。“听说可以转移到成都,我们4点就起来排队了!”李雁的父亲李洪明告诉记者,“当时林校的条件很简陋,都是自己搭的偏偏,一下雨,身上都淋湿了。”那天早晨,记者在体育场的看台上,看到了李雁一家7口人。李雁脚上穿的那双毛皮鞋格外显眼。“从屋子里跑出来的时候,鞋子都没有看清楚,穿起就跑了!”她说。幼小的女儿高露薇,一言不发,一直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地震那天,老公去与映秀镇一江之隔的山里钓鱼,地震发生时弃摩出逃,跑了一夜,跑回都江堰。15日的早晨,他们一到爱心家园,志愿者就送上了吃的。医生们也开始为这批最早到达的群众体检。可那一个早晨,也是最静默的一个早晨。这7口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沉默寡言。
女儿走进新课堂
写下灾后第一篇日记
还是那个可爱的都江堰北街小学三年级女孩高露薇,和15日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截然不同,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已经洗去往日的愁容,活蹦乱跳地穿梭在1号帐篷和教室之间。“女儿刚来的那几天,每天晚上都会惊醒。大喊,妈妈又地震了!”说起女儿头几天的状态,李雁很担忧,“不过自从18号开始上学以后,孩子已经好多了,话也多了,又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高露薇给记者拿来了她第一堂课写的日记,“今天,阳光明媚,我高高兴兴地来到自己漂亮的学校。刚到了学校,我们的老师夏老师和蔼地对我们说,‘上课的要准备……’”,小姑娘可爱地对记者说,“不准笑我哈!”记者了解到,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英语课,这些基础课程目前已经开设在爱心家园的临时课堂里,受灾的几十名孩子分成小学、中学两个部分,青羊区的知名老师轮流来此为孩子们授课。
配套日渐完备
地震的阴影正在散去
累了,回到帐篷或者回到活动板房里休息。头发长了,免费的理发处有师傅修剪。图书阅览室里,有各种书籍可以阅读。亲情信息服务站里,可以上网查找亲人的信息。记者在爱心家园里看到,安置登记处、现场咨询处、宣传广播处、物资收集发放处、民警执勤指挥部、医疗服务队、洗漱点、就餐处、淋浴处、移动公厕、集中晾晒区和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干预服务正面向全体受灾群众开放。在这个配套日渐完备的新家里,地震的阴影正在散去。受灾群众正在这里恢复他们往日平静的生活。“青羊区的领导为我们灾区群众想得太周到了,一切生活必备品都给我们提供了!”李洪明告诉记者,“这里的领导和志愿者们都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高露薇还小,我要告诉她记住这一切,她长大后,要来报答这些好心人。”记者临走前,李洪明希望记者为他们拍一张照。于是一张救灾帐篷前的全家福,记录下他们全家人不同寻常的青羊生活。
据悉,目前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已安置664名受灾群众。
5月18日,早上9点,爱心家园的临时学校正式开课。李雁9岁的女儿高露薇走进阔别近一周的课堂,写下了第一篇作文《温柔的老师》。
5月24日夜里,一场《杨德才征婚》的坝坝电影在体育场放映,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5月26日,中午12点,李雁的父亲李洪明端着热乎乎的午餐:木耳肉片和红烧凉粉,大口地刨着饭,一旁的老伴端来了汤。
这是记者亲见的都江堰一家7口,在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里度过的14天灾后生活的剪影。在这个临时的新家里,一家7口经历了从悲伤、惊慌到平静,再到欣喜、感恩的巨大心里变化。虽然李雁心里还一直盘算着早日回到都江堰市的家,但眼前,她和她的一家老小已经十分满足在爱心家园里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对我们太好了!”采访期间,李雁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念叨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满身疲惫和伤痛
一家七口来到“新家”
5月15日早晨,坐着青羊区政府提供的柯斯特面包车,李雁和老公、女儿、父母等7人从都江堰林校转移到刚搭建好的爱心家园。“听说可以转移到成都,我们4点就起来排队了!”李雁的父亲李洪明告诉记者,“当时林校的条件很简陋,都是自己搭的偏偏,一下雨,身上都淋湿了。”那天早晨,记者在体育场的看台上,看到了李雁一家7口人。李雁脚上穿的那双毛皮鞋格外显眼。“从屋子里跑出来的时候,鞋子都没有看清楚,穿起就跑了!”她说。幼小的女儿高露薇,一言不发,一直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地震那天,老公去与映秀镇一江之隔的山里钓鱼,地震发生时弃摩出逃,跑了一夜,跑回都江堰。15日的早晨,他们一到爱心家园,志愿者就送上了吃的。医生们也开始为这批最早到达的群众体检。可那一个早晨,也是最静默的一个早晨。这7口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沉默寡言。
女儿走进新课堂
写下灾后第一篇日记
还是那个可爱的都江堰北街小学三年级女孩高露薇,和15日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截然不同,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已经洗去往日的愁容,活蹦乱跳地穿梭在1号帐篷和教室之间。“女儿刚来的那几天,每天晚上都会惊醒。大喊,妈妈又地震了!”说起女儿头几天的状态,李雁很担忧,“不过自从18号开始上学以后,孩子已经好多了,话也多了,又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高露薇给记者拿来了她第一堂课写的日记,“今天,阳光明媚,我高高兴兴地来到自己漂亮的学校。刚到了学校,我们的老师夏老师和蔼地对我们说,‘上课的要准备……’”,小姑娘可爱地对记者说,“不准笑我哈!”记者了解到,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英语课,这些基础课程目前已经开设在爱心家园的临时课堂里,受灾的几十名孩子分成小学、中学两个部分,青羊区的知名老师轮流来此为孩子们授课。
配套日渐完备
地震的阴影正在散去
累了,回到帐篷或者回到活动板房里休息。头发长了,免费的理发处有师傅修剪。图书阅览室里,有各种书籍可以阅读。亲情信息服务站里,可以上网查找亲人的信息。记者在爱心家园里看到,安置登记处、现场咨询处、宣传广播处、物资收集发放处、民警执勤指挥部、医疗服务队、洗漱点、就餐处、淋浴处、移动公厕、集中晾晒区和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干预服务正面向全体受灾群众开放。在这个配套日渐完备的新家里,地震的阴影正在散去。受灾群众正在这里恢复他们往日平静的生活。“青羊区的领导为我们灾区群众想得太周到了,一切生活必备品都给我们提供了!”李洪明告诉记者,“这里的领导和志愿者们都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高露薇还小,我要告诉她记住这一切,她长大后,要来报答这些好心人。”记者临走前,李洪明希望记者为他们拍一张照。于是一张救灾帐篷前的全家福,记录下他们全家人不同寻常的青羊生活。
据悉,目前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已安置664名受灾群众。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